新年計劃又失敗,別急,瞭解這一點,你就離逆襲不遠了

提到“逆襲”一詞,你最先想到的是誰?

明星裡面,彭于晏絕對算一個“逆襲”的代表。青少年時,他曾擁有胖乎乎的身材。但為了拍好電影《翻滾吧!阿信》,他苦練了八個月,終於練出一副專業運動員的身材。隨後他又參演電影了電影《激戰》,為了演好拳擊手的角色,他又苦練了三個月,練出讓人信服的肌肉,而且從此開始走上“肌肉男神”的星途。

普通人誰不想像他這樣逆襲呢?但我們往往想減肥又抵不過炸雞漢堡的誘惑;想要學習又忍不住和朋友一起打遊戲,哎,怎們總有“刁民”來考驗朕的意志力呢?

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必絕望,在暢銷書《自控力》中,作者寫到,提高自控力,首先是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大腦既讓我們產生失控的衝動,又給了我們自控的本能。先接受這樣的現實,才能逐漸提高自己的自控力,開啟逆襲之路。

新年計劃又失敗,別急,瞭解這一點,你就離逆襲不遠了

01 失控和自控都來自本能

要想搞清楚自控和失控的力量分別來自哪裡,我們就有必要研究一下這個本能的來歷,那就是老祖先原始人類的生活。

那時候的人們面對的最大的威脅可能就是野獸,比如說獅子。這時他們怎麼辦呢?當然是跑了。伴隨著逃跑,還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緊繃,精神高度緊張等現象,這就叫做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是一種難以抑制的衝動,它讓我們暫時放棄了理智的思考,面對危急的情況,還是先跑再說,別的事情以後可以慢慢想

多虧了這樣的反應,我們的老祖先才能生存下來,而我們是他們的後代,應激反應依舊存在於我們的本能之中,遇到危急情況,它能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而不是去做複雜的思考。

那麼這種應激反應又和我們要說的自控有什麼關係呢?這其中的聯繫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心理衝突。

本來正在減肥的你看到奶油蛋糕或者牛肉火鍋,心裡是不是產生了巨大的衝動?就像面對野獸一樣,有一種不去吃它,彷彿就活不下去的感覺。

其實蛋糕並不是真正的威脅,它不會馬上讓你死去,我們這時候要面對的威脅,也不是野獸,而是自己心理的矛盾。明明應該去健身,但我們只想對著電視葛優躺;明明不該吸菸,但是不由自主的拿出了打火機;或者明明應該吃粗糧沙拉,卻想要吃炸雞薯條,這些矛盾的想法都是心理衝突。

新年計劃又失敗,別急,瞭解這一點,你就離逆襲不遠了

不過好在我們的本能裡還有另一種力量。心理學家把它叫做“三思而後行”反應,這也就是傳說中的意志力,它能夠幫我們抵抗誘惑,幫我們克服可能帶來危險後果的衝動行為。

“三思而後行”和應激反應的關鍵區別就是:此時我們意識到了心理衝突,我們知道這不是真正的生命威脅。

身體開始進入“三思而後行”模式後,心跳血壓就會維持正常,而不再產生應激反應,慾望的衝動也會降低,這就是意志力生效的過程。

02 既不要“飄”,也不要“喪”

既然自控和失控都是我們的本能,為什麼我們平時總是覺得失控比較多,自控非常難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意志力是有極限的。就像我們的肌肉,雖然可以通過訓練增強力量,但是總會有個極限。當我們消耗的意志力超過自己的意志力儲備時,就會出現失控。這過程就像牛筋拉長,最終被崩斷,“崩斷”有時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不只是我們普通人,那些很有成就的名人甚至偉人,也會在某一方面失控。

比如著名的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他一直以嚴格的訓練而著稱,他有句名言是“少訓練一天,就要用兩天來彌補”。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他就堅持每週訓練7天,一次幾個小時,從不間斷,甚至連聖誕假期也不例外,這樣的意志力普通人都要甘拜下風了。

但是菲爾普斯卻曾在賽場外爆出過吸食大麻等醜聞。他本人後來在向公眾道歉時也承認,自己在這方面意志力非常差,“容易受到誘惑”。

打開社交媒體,明星、政治家、宗教領袖的醜聞層出不窮,而他們犯錯往往都是因為在某方面沒有管住自己。

他們是意志薄弱的人嗎?不,只不過他們也是普通人。萬能的“意志力”是不存在的,不管是誰,意志力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誰也做不到時時處處嚴格控制自己。

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或者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者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都會大量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意志力在某方面被耗光了,在其它地方就難免出現紕漏。

除了意志力耗盡,失控還有一個重要來源。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受試者去做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測試,然後再讓他們作為一個模擬招聘的“HR”,在男性和女性申請者裡選擇,而這項工作,傳統上是男性佔主導的。

結果是驚人的,那些在問卷裡強烈反對性別歧視的學生,更傾向於選擇男性來擔任這個職務。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心理學上被稱為“道德許可效應”

在之前的問卷調查中明確表示反對性別歧視,因為做了一件好事,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而“飄起來”的結果就是神經放鬆,不理智的行動乘虛而入。

這個實驗揭示了意志力失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道德許可效應。因為我們之前做了一件好事,比如說去鍛鍊,然後感覺自己棒棒噠,再然後呢?

“既然今天這麼努力,那我就應該吃個蛋糕慰勞自己,或者明天休息一下”,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我們的大腦不能準確“稱量”好事和壞事,我們可能因為做了一點好事,就產生巨大的滿足感,最後做出違背自己利益的事情,比如刷爆信用卡、放棄節食、甚至沉溺於菸酒和毒品。

為了避免這種後果,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可以適當獎勵自己,但是不用那麼欣喜若狂;偶爾偷懶或者失控,也不用給自己太多額外壓力。

03 增強意志力的正確姿勢

我們前面說過,意志力和失控的來源都是本能,我們又不能徹底消除本能,如果硬要和它對著幹,用不了多久就會精疲力盡,原形畢露。

但是我們也不是束手無策。提高意志力的利用率,一方面要增強意志力的儲備,一方面要減少意志力的消耗,就是開源節流。

《自控力》中,作者提到的意志力的開源有這幾種方法:

第一是冥想

,只要每次十分鐘的冥想就可以增強我們的注意力,改善意志力;

新年計劃又失敗,別急,瞭解這一點,你就離逆襲不遠了

第二是睡眠,這點常被許多人忽視,其實最簡單的增強意志力的方法就是睡個好覺;

第三是“組團打怪”,人類天生喜歡模仿別人,如果自己的挑戰太困難,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進行,大家互為好榜樣,互相影響,互相鼓勵。

在節流方面,我們首先要減少道德許可的影響,完成一個小任務時,可以適當獎勵自己,但是要把目光放在長遠目標上,減少心理的衝動。

不要輕易把完成日常任務加上“敬業”或者“不敬業”之類的判斷;偶爾出現一些失誤,也不用把自己貶低得一文不值,要相信自己能夠重新掌控,不要因為這些小波動而放棄。

其次是不要過度強調負面的信息。看過《盜夢空間》的小夥伴可能還記得。片中男主角說過:“不要去想大象,這時候你的大腦反而會去想大象”。

如果總唸叨著,“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抽菸,不要拖延”,反而在強調這些負面信息,而這些想法越是被壓抑,就越容易反彈。

比起硬扛,更好的做法是替代,也就是找別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比如想要抽菸的時候,嚼上一塊口香糖。新的習慣養成之後,自然就會減少惡習出現的頻率,也就不需要經常去調動意志力來抵抗惡習了。

04 不要害怕失控

現代人每天都要面對鋪天蓋地的物質誘惑、隨處可見的電子產品,意志力不斷地受到挑戰,失控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我們要面對一項困難的任務,比如戒菸、戒酒、減肥,先要有個心理準備,一兩次的故態復萌是正常現象,不用因此懼怕挑戰,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可以重拾自控。

我們的大腦和本能就是這麼奇妙,既給我們自控的力量,也給我們毀滅的傾向,不要因為一點小進步得意忘形,也不要因為一些小失誤就垂頭喪氣,平和的心態才能讓我們真正完成“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