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

邵先生的山水畫透出了他的人生追求、性情與學養,從入境到化境,再到藝無止境,在今天紛繁的美術活動、嘈雜的外部世界中,他的畫給我們以一種精神的滋養、一種審美的氤氳。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範迪安評

邵大箴

邵大箴: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


1934年生於江蘇鎮江。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研究》主編,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二版美術學科主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俄國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國際雙年展策劃委員,雙年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總主持。長期從事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現代美術的研究,其中對西方現代美術的發展及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研究尤為深入,成就卓著。

作為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50年來潛心學問、教書育人,很多人只知其文采斐然、理論功底深厚,而不知他痴情丹青,已經在水墨領域探索了近30年。

邵大箴在70歲生日之際,舉辦了他平生第一次國內水墨個展。華君武看罷展覽,認為“其畫妙極,如吞食,沒有一點疙瘩”,第二天便寄來題字“已入化境”——這也成為此次展覽的主題。

儘管從事藝術理論研究,但在邵大箴看來,只有動筆,才能更好地理解創作。畫畫和做人一樣,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所處的客觀環境認定方向,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我畫畫的時候什麼都不想,不去想流派、畫法,隨心而畫。如果這兒要注意、那兒要注意,那就沒法動筆了。”

邵大箴坦言,他的畫作也受西畫影響不小,因為中西方繪畫表達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如對濃淡、虛實的把握等。在他看來,學中國畫沒必要排斥西畫,只要基本的方法如“怎麼拿筆、怎麼用墨”掌握後,自己想怎麼畫都行,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的心境。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將邵大箴的水墨畫稱之為真正的當代文人畫,這不僅因為邵大箴是著名學者,更是因他的畫作中充滿了對自然的真情。一水一石、一樹一居,都可見其忘情山水、氣定神閒的開闊胸懷。

邵先生作畫,往往是拿起筆來就充滿激情,全神貫注。他選擇山水畫為主要題材,是因為山水畫更能表達他的胸中逸氣、自由暢神。他的畫直抒胸懷、不拘形似、怡然自適,喜歡用大筆意寫,尺幅之間經常有出人意料的山水貌相,也總有筆墨感覺構築的蒼茫深遠之境。

邵大箴的畫作常用兩方圖章,一曰“全真”,一曰“自在”。

所謂“全真”,不外乎澄澈心地、澡雪精神,以返樸存真、識心見性。

“自在”則表現為:“自在自適,不假他求,不須外物,自我圓滿”。

雖不常在一起使用,但兩方圖章的內在關聯無疑是密切的:要達“自在”之境,須修“全真”之性。其要旨在於常思釋懷,超然物外。做人處世要這樣,著文為藝尤當如此。否則,利慾薰心,必染甜俗市儈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