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電影《誤殺》宣傳定位是犯罪題材爽片,觀眾看完的確拍手叫好、大呼過癮。它以“黑馬”之勢在大片雲集的12月殺出一片天地,首週末票房2.2億,豆瓣7.7分,可謂票房口碑雙贏。

《誤殺》的爽點是他擁有犯罪懸疑片該有的特質:劇烈的矛盾衝突帶來感官刺激,披著“懸而未決”的神秘色彩激發好奇心。但它又沒有故弄玄虛的“燒腦”費神,很多線索觀眾基本可以猜中,讓人享受“意料之中”的快感。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感官刺激和推理快感帶來的爽點來得快去得也快,而意猶未盡讓人念念不忘的電影還得有深入人心的情感。《誤殺》迸發的能量不是一時爽了事,它除了擁有犯罪懸疑片該有的扣人心絃特質,更牽動人心的是它把落腳點定在柔軟的情感上——樸素的父母之愛。

1、為了保護孩子,每個父母都勢均力敵

電影《誤殺》的主線矛盾是以家庭為單位,肖央飾演的李維傑一家和陳沖飾演的警察局長拉韞一家,為了保護各自家人展開激烈對決。

兩家衝突起因:李維傑的大女兒被警察局局長兒子迷姦並拍下視頻威脅,妻女在反抗中“誤殺”了局長兒子。至此,李維傑和局長作為他們各自家庭的主心骨,都選擇擋在家人前面衝鋒陷陣。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這場護犢之戰,誰的勝算會更大?

從身份地位看,李維傑作為一個生活拮据的底層小人物,對抗的是一個有權有勢的警察局長,似乎以卵擊石。影片開場就對他們的力量懸殊做了鋪墊:李維傑面對欺凌平民的壞警察毫無反擊之力,默默認慫。局長的威嚴和強勢則通過她審訊一起中彩票者被謀殺案展現:她是一個為了真相可以不擇手段的狠角色。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可量化的實力:李維傑看過1000部以上電影覺得世界上沒什麼驚奇的事,警察局長偵破過1000個以上案件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驚奇的案件。他們在各自領域閱歷豐富,本來可以相安無事,但因為意外碰撞到一起,那些閱歷優勢都轉化成了捍衛家人的利器。

李維傑為保護女兒,借鑑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利用周圍人記憶錯位和印象失真,從而混淆視聽,製造不在場證明,以應付警察調查。警察局長辦案風格本就雷厲風行,更何況這次是要救自己的兒子,自然要利用身份、地位和權力,想盡一切辦法破案,找出兇手和真相。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在公權作用下,警察局長可以發動最強勁的警力,似乎很有優勢能快速破案,但她在家庭中是孤軍奮戰,只有她一個人在溺愛孩子,忙於選舉的丈夫並不把兒子失蹤放心上。而李維傑一家團結一心,困境讓他們彼此更加信任和依賴,在警察輪番審訊面前不漏半點破綻。

當身份地位不佔優勢後,剩下的就是一個平凡父親和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之間的對抗。當警察局長意識到自己兒子凶多吉少又毫無線索時,她終於失控了,用嚴刑逼供從李維傑的小女兒身上找到突破口。然而,她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兒子,還造成更大的失控——引發暴亂,失去公職。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本來處於弱勢一方的平凡父親為了保護女兒,步步為營,激發出強大的反偵察能力,而本來強勢的警察局長為了尋找兒子,再有偵查能力和職業素養,在為兒子性命擔憂面前也終究失去理智從而失去優勢。

2、那些作惡之人,對父母之愛一無所知

李維傑觸底反彈戰勝警察局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站在道德高點,復仇有正當性。日常生活中李維傑是一個有口皆碑的良善之人,而警察局長的兒子是慣於欺凌弱者的惡棍,一個保護妻女的好男人遠比一個到處結仇的渣男值得他人同情與支持。

雖然警察局長作為母親,不顧一切尋找自己兒子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她兒子之所以作惡多端也是由於她疏於管教的緣故。比如當兒子差點把別人眼睛打瞎時她只是想著用權用錢去擺平,這種過分溺愛縱容無異於為虎作倀,不是真的在愛孩子,以致其自食其果。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當陳沖飾演的警察局長以母親身份說 “他還是個孩子”來對峙李維傑夫婦時,譚卓飾演的柔弱母親一下子發出一句有力量的話來駁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多行不義必自斃,禽獸的行為一旦對他人造成了威脅,禽獸離“消失"也就不遠了。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很多表現“反殺”的電影都在給那些為非作歹的人“上課”,教他們做人。比如表現校園霸凌的《少年的你》,周冬雨飾演柔軟善良的高中生,一再被碰觸底線不得不長出爪牙保護自己,霸凌者最終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惡人往往不懂愛與責任,所以他們也會低估父母之愛的無限潛能,特別是當無辜的子女被侵害,再平凡柔軟的父母都能逼成智勇雙全。西班牙的一部高分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就和《誤殺》一樣,講述的是平凡父母為被侵害的子女復仇。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看不見的客人》劇情一直在反轉,多宗案件纏繞在一起撲朔迷離,但最讓人振奮的還是謎底最終揭曉的那一刻,我們看到為了把殺害自己兒子的高智商罪犯送上法庭,夫婦倆強忍痛苦精心佈局,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可以化身精明幹練的女律師,用縝密的邏輯誘導罪犯說出真相。夫婦倆復仇成功最終站在一起時,我們不僅驚歎於他們的智商和勇氣,更是感動於他們對孩子心酸又深沉的愛。

3、沒有絕對的善惡,唯有愛能指引方向

以愛之名的復仇電影可以滿足觀眾“快意恩仇”的需求。但人性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善惡,《誤殺》讓人意猶未盡也正是它存在著兩難抉擇。

李維傑妻女在被局長兒子侵犯時反殺是絕對的正當防衛,但對方第一時間並沒死透,而是在李維傑的隱藏掩蓋下,活活憋死在了棺材裡。李維傑去給僧人佈施被拒絕,也暗示了他有罪。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內心有良知的人和十惡不赦之人的區別在於犯罪後心中有愧,對受害者有同理心。何為同理心?是可以感同身受別人的痛苦,不能看到別人受難而無動於衷。李維傑在開棺轉移屍體時,看到棺木中局長兒子奮力掙扎留下深深的血手印極為觸動,因為如果一早選擇報警或許他就不會死。

當李維傑最終真的可以帶著家人瞞天過海,洗脫罪名時,他卻選擇了自首。一方面是他原本就是善良有同理心的人,對局長兒子有愧疚,也能感受局長夫婦失去兒子的痛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孩子愛的深沉,小女兒在串口供後學會改試卷分數,他不想自己孩子學會撒謊,就得以身作則。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影片結局,與《我不是藥神》一樣有囚車含淚微笑的畫面,李維傑的釋然是善良的人對自己和逝去生命的交代,也是對所愛之人的守護。囚車開走,大女兒在後面奔跑,李維傑用旁白告訴女兒:作為一個父親,在女兒逐漸長大成人後,竟不知道怎麼跟女兒溝通,沒有想到會通過這件事找回過去的信任和依靠。希望這件事能讓你真正地長大,不再懼怕生活中任何的經歷。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如此結局想起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一句話: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有多深。

結語

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到底能激發出多少能量?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現實中的父母之愛一直都融入在平淡無奇的日常中,我們不會輕易也一定不想碰上極端的暴力威脅來凸顯這份愛,但我們都知道世事無常,誰都不能保證明天和意外哪個先降臨,每個人都會有危機感。

電影《誤殺》直觀的投射了這種危機,教我們如何應對。平凡父親激發潛力不顧一切擋在前面保護受侵犯的女兒,母愛在護犢對決中激發柔軟而強硬的力量,在人性複雜多變面前要不忘初心為孩子“計深遠”……在這些真摯的情感面前,不管觀眾是為人父母還是作為子女,都能從中找到共情。

一部讓人大呼過癮又回味無窮的犯罪懸疑片,不是靠線索大爆炸,不是靠結局大反轉,而是靠真情實感給人愛的教育。

看過一千部電影《誤殺》一個人:為保護被性侵的女兒,你要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