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曾风靡一时,也确立了他在文坛的一席之地。小说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也不枉他数年蜗居南阳清苦的日子。这两部小说后来都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也是盛极一时。

这两部小说的主线都是表现帝王的雄韬伟略,但除此之外也将“九宫夺嫡”这一储位之争的历史事件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其兄弟相煎的程度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也不亚于曹操儿子们的“七步诗”。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康熙皇帝虽立太子,但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像明朝的各地藩王蠢如猪。于是他采取完全不同于明朝皇子们圈养的方式,而是放马南山,让诸皇子参政议政,为国家出力。如此一来,虽然儿子们都历练精明了,但却也留下了祸端——纷纷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康熙总共24子,但他晚年时成年的皇子差不多九个,因而参与夺嫡的皇子是为九宫,分别为: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最初的争立是在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之间展开的,但当时二人年幼,显然均是背后的权臣所为。大阿哥胤禔的背后是权臣明珠,太子胤的背后是朝廷重臣索额图,明珠和索额图二人不仅在康熙的上书房勾心斗角,也在康熙的皇储上一攻一守,争斗不休。二位大臣的心思甚至算计到康熙皇帝的头上,最终落得一个被黜降,一个被圈禁的下场。但他们至死都不明白,康熙是故意让他们相斗,上书房才不会一潭死水,然而也不能太岁头上动土。

两位权臣之后,雍正皇帝的兄弟们都要亲自下场了,但争斗主要是在太子党和非太子党之间展开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是拥护太子胤礽的,所以属于太子党。而在非太子党之中,又以“八爷党”的实力最大,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四个阿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算得上是各自自成一派。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当康熙皇帝对太子越来越不满时,三阿哥胤祉是第一个跳出来争取他的欢心的。他借助编写《古今图书集成》的机会,向父皇表现自己的优点。这一招非常像李世民的儿子魏王李泰,他就是通过编写《括地志》争取到李世民的欢心。

但康熙不是李世民,他不喜欢这一套。于是三阿哥胤祉一击不中,回去安心编书去了。因而在小说中,他成为夺嫡失败者中唯一有好下场的阿哥。但实际上,他在雍正年间被夺爵幽禁于景山,死于雍正十年。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再来说说大阿哥胤禔。在太子被废圈禁之后,他曾提出除掉太子,并愿为康熙皇帝代为出手。虎毒不食子,尚且兄弟之间?因而他遭到康熙皇帝的极端厌恶,被圈禁。

太子被废之后,最激烈的争斗出现在四阿哥胤禛和八爷党之间。八爷党甚至一度稳占上风,但议储上书事件中触碰到康熙皇帝的逆鳞——皇帝在朝,岂容大权旁落!因而八爷党也遭到了贬斥。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最终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亲王胤禛登上大宝,成为嗣立之主。此时的胤禛,并未开始对八爷党进行报复,而是蓄意加以笼络。但对他的帮手却没那么善心。雍正元年十四阿哥被派去守陵幽禁,雍正二年十阿哥胤䄉被圈禁。

在雍正四年朝局稳定之后,雍正皇帝对八阿哥胤禩再也无需隐忍了——他的“七步诗”好戏也要上演了。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八阿哥胤禩虽然曾被封廉亲王,但雍正皇帝却直接无视,而是借故将他从宗人府除名,也就是开除皇家血统。接下来就是圈禁,改名——不知道八阿哥的名字改成了“猪”,作为兄弟的雍正又是什么呢?

最终胤禩也是难逃一死,于雍正四年九月病死监狱。同年,十四阿哥从守陵幽禁改为圈禁,九阿哥胤禟自杀。直到乾隆年间,被圈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方才恢复自由。而他们两个之所以只是圈禁而没有被杀,仅仅因为十阿哥的外祖父为熙朝重臣,十四阿哥是雍正皇帝的一奶同胞。

雍正皇帝的“七步诗”:九宫夺嫡,堪称大清朝最血腥的储位之争

算起来,就数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相对比较好了。胤祥虽是太子党,但一直紧跟着四阿哥胤禛。在康熙朝虽然一度被圈禁,但在拥立雍正继位中出力甚多。雍正登基后,十三阿哥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这个封号可不得了,属于铁帽子王级别,是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他的五世孙便是赫赫有名的咸丰帝八大顾命臣之首载垣,但因不识机变,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被杀。

仔细想来,参与夺嫡的九宫之中,没有被幽禁或圈禁的只有当上皇帝的雍正和九阿哥胤禟。然而,九阿哥胤禟自杀。雍正皇帝自己也死因不明,留下一段疑案在历史的风声中被演绎出不同的版本!

参考资料:《清史稿》、二月河《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