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付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德州冷墨欣語


青春期的叛逆表面上是一種不聽話,不服從,實際上是一個人重要的蛻變期,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不是小孩了。

具體而言,第一,TA自己對這樣的成長是不適應的,是擰巴的,有些和家長的對抗其實是和自己較勁的表現。你想一想,是不是有些時候你跟別人生氣,後來發現是因為自己的某些事,與別人沒關係;第二,TA開始有了獨立意識,覺得自己長大了,想嘗試著自己做主,如果之前家裡的教育比較寬鬆、民主,這個階段就好過,如果之前管束過多,對抗的激烈程度就高!

如何處理呢?好多事兒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如果視孩子的長大為挑戰,為不順服就完蛋了,就是要尊重TA,既要多徵求TA的建議,同時在TA需要你們的時候為TA保駕護航。其實很多人是忘了自己青春期的混蛋樣兒了,要學會換位思考,以己度人,不那麼難!


大窪學者


青春期的孩子難管啊!家長先要接受這樣一個理念,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逐漸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進入社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養育者的責任是保護孩子,而不是一味打壓。

哪些事可以“自己掌控”

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做個朋友般的溝通,決定哪些事情孩子可以無需和父母商量,自由決定做或者不做。比如週末白天的時間安排,和誰交朋友,什麼時候穿什麼衣服,喜歡吃什麼東西,愛好是什麼等等。

哪些事必須告訴父母

因為孩子年齡小,很多事情還不能很好的為自己做出適當的選擇,因此當孩子想做這些事的時候,就必須提前和父母討論商量,然後才能去做。比如:晚上的時間如何安排?是否要報名補習班或特長班?暑期實習怎麼安排?大額度的消費(例如買手機電腦等)是否可行?能否戀愛?轉學、退學,大學志願填報等等。

哪些事決不能做

比如違法犯罪的事情、半夜與異性獨處、吸菸喝酒等。當然,每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不同,這類事情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不對社會造成危害是一致的底線。

規則轉移

家長在和孩子討論好上述三類事情後,並不意味著就要永遠堅持下去,而是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將越來越多的事情轉移到孩子可掌控事情的範圍中去。時間通常是半年到一年左右,規則就可以做出微調了。


身心健康專家於際敬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真心爸媽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孩子有以上的表現,很正常,如果孩子沒有出格的舉動,比如放棄學習、抽菸、喝酒、亂交社會上的朋友、與異性相處非常隨意等等,都沒有必要視為是青春期叛逆。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其實,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大人過度緊張的心態,反倒可能會加劇孩子青春期親子衝突的狀況:孩子越想自主,爸爸媽媽越緊張、越不放心,越不放心,就對孩子控制得更加嚴密,越控制,孩子就會越抗拒,於是本來沒什麼大事,卻搞得親子關係非常緊張,孩子大人都很不開心。這種狀況下,父母的管控就很像一條繩索,綁得越緊,孩子越掙扎。

3、給孩子自由空間,而不是加強對孩子的控制

我們的建議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給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我們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父母要有一個可以抬高的天花板”。

父母應該相信,孩子大了,他對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斷,爸爸媽媽不需要像管小孩子一樣管(事實上,我們認為對沒到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媽媽也要給足夠的自己做出的空間),而且,如果爸爸媽媽在他的兒童時代、少年時代,幫孩子打好了基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一個理性、自主、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孩子,不會因為到了青春期而爸爸媽媽沒有“嚴管”,就成了“壞孩子”。

恰恰相反,爸爸媽媽越嚴格管控,孩子越會嘗試突破大人的管控,爭取自己的自由。一定程度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大人給“管”出來的。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均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真心爸媽


青春期叛逆其實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家長要理智對待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要懂得肯定,懂得調整,懂得對症下藥。

一、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二、以叛逆為契機,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三、孩子叛逆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孩子處在叛逆期我們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



四、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

別忘了家長已經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你應該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你越衝動,脾氣越多,孩子會用更強大的努力來對抗你的衝動!而我們應該都很清楚的知道與孩子的對抗,輸的永遠都只會是父母!

遇到衝突、矛盾,停止抱怨、說教、怒吼,讓孩子瞭解你內心的想法和憂慮,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一個溝通過程其實也就是在教孩子面對問題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解決問題!


五、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其實是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因此,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們不會再俯首帖耳“受制於人”。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孩子青春期,不單孩子在成長,我們作為父母也在成長。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青春期,這是一個在他成長蛻變過程中必將經歷的,逃不掉避不開的階段。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孩子的這個階段一定要牢記:懂比愛更重要!


物理小金魚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邀請青春修煉寶典團隊來回答:

叛逆、任性、愛封閉自我!家長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青少年會在心理上產生叛逆,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應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問題。

一、確定目標

叛逆期的孩子內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這個時候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家長這時一定要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路。家長要好好地給孩子規劃一下人生,給孩子找到一個目標。有了目標,孩子就有了動力,學習起來更有勁,也不會再想著叛逆。

二、管教不要過嚴

叛逆期的孩子內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束。這時家長在教育上要稍微放寬一些,不要再那麼嚴厲,以免孩子對家長產生牴觸心理。一旦有牴觸,孩子就更難管教。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什麼都不管,只是不那麼嚴了而已,這個時候的孩子總想著放縱自己,做些父母不讓做的事。所以在孩子思想上有偏差的時候一定要糾正過來,指導孩子改正。

三、溝通時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這樣不僅能避免一些矛盾的產生,還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心聲,進而使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孩子也會更易於接受家長的建議和勸解。

四、堅持正面教育

家長要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讚美、表揚是一種肯定、一種認可,能使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非打即罵,不僅毫無效果,甚至會更糟。要堅持正面教育,對青少年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講道理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並鼓勵他進行改正。

五、多關心孩子

有一部分孩子叛逆是因為家長的關愛太少,想要通過叛逆吸引家長的目光,得到家長的關愛,這說明平時家長對孩子關愛太少。所以廣大家長平時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關注他們的成長。

六、發揮表率作用

家長應當為青少年做出好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任何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家長的潛移默化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七、用書面溝通代替口頭語交流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上開始封閉自己,有時家長會覺得無從下手。書面語更利於人們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溝通,有些口頭表達說不出口的話,其實很容易在書信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所以家長和青少年之間可以用書信進行交流互動,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書目:

1.姜愛玲.《應對青春期叛逆行為,家長必學的19個法則》[M]. 四川: 天地出版社, 2015.

2.吳海溪.《10—16歲叛逆期》[M]. 北京: 朝華出版社, 2010.

3.關承華.《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M]. 湖北: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4.卻詠梅.《叛逆的孩子這樣管》[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本回答由科普中國出品,青春修煉寶典制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監製。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中國科普博覽


寫在前面的話:關於題目的要求,我將問題的關鍵詞給先提出來:“青春期”,“叛逆”,“教育引導”。把關鍵詞提出來以後,就好分析了。



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青春期”,青春期的概念也不難理解,一般指的是12~16歲之間的這個年齡段,最早的青春期一般是認為是從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為止。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最難教育,和最叛逆的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的叛逆期學生教育和引導不好的時候,那麼將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怎麼教育和引導呢?根據我的理解,這個階段的教育和引導應該這樣做。



一,要了解清楚每一個階段的青春期的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以便可以更好的瞭解他們。

只有瞭解他們才能去教育和引導他們。如果他們在想些什麼自己都不懂,有怎麼能夠去教育和引導呢?這也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二,要理解和寬容他們,但是又要嚴格要求,把握一個教育和引導的度。



青春期叛逆的他們一般會表現為“脾氣暴躁”,“不想學習”,“喜歡出風頭”,“做事情不經過腦子思考”,“幼稚又成熟”,“喜歡用武力理解問題”,“有心事不想跟別人說”,“容易衝動”,“好奇心強”等等,這樣的特點使他們容易犯錯誤。所以,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做錯一些小事情可以寬容,可以理解他們。但是,又要有嚴格的標準要求他們,理解寬容他們不是放縱他們,而是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三,最好在12歲之前就養成他們的良好的做學習和生活的習慣。

一般來說,很多少年犯錯誤,我們經常認為他們是青春期叛逆所致,殊不知他們事實上是在12歲之前就已經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到青春期的時候,更加的叛逆,壞習慣也越多,甚至改不過來了。所以,我們要在他們的青春期到來之時,就把“叛逆期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什麼每個人都有青春期叛逆期,人家就不用家長和老師擔心多少呢?這是因為別人已經在12歲之前,就已經成長為人格健全的良好少年。

好了,當然還有許多方式教育和引導青春期叛逆的學生。

我先不說了,先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育故事。看完慢慢體會。



上週五上午放學的時候,我還在辦公室裡批改剩下的測試卷。幾分鐘後,發現走廊外面很多學生聚集在一起,還有許多學生走來走去,我看氣氛有點不對勁,就出去詢問發生了什麼情況。

人群中有人跟我說:“老師,有人想打架。”我急忙高聲詢問道:“你們想做什麼,誰打架的請站出來!”他們聽我這麼一叫,就紛紛散開了。

我覺得肯定還有問題,就等到下午上課的時候叫他們到辦公室詢問情況。首先叫的是本班的一位男生,我問他是什麼情況。他回答說是六(1)班的一位女生想找人打他,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我就叫他用筆寫下事情的經過,然後又叫六(1)班的那位女生過來詢問:“你為什麼找人打他?”。女生就氣呼呼的回答說:“我看不慣他!”,我就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老師看不慣的學生也很多,難道我也要都打他們嗎?”

那女生更生氣了,說:“他罵人在先!我就看不慣他!”我又問男生,男生說保證沒有罵她。事情詢問到這裡,我就覺得不對勁了。男生到底有沒有罵?他們當中肯定有一個人說謊。

我就問本班的那位男生說,到底有沒有罵人,他還是堅決回答說:“我真沒有罵她。”我無語了。又再次詢問女生說:“他真的罵你嗎?”女生又換了一句說:“他沒有親口罵,他寫字條說要搞死我。”

我就問她紙條上寫了什麼內容。她用筆寫下了一句話“他說他要搞死我去”。這就是男生的不對了。我剛想批評男生,男生就回答說:“是她先說找人打我的,我才寫這個給她。”事情又出現反轉了。

我又問女生說:“為什麼找人打他?”女生說:”他罵我們班的兩位女生,我看不慣。”我又叫那兩位女生過來詢問:“是他罵你們嗎?”,那兩位女生說不是,是我班的另一位男生罵她們。

我不得已,又叫另一位男生過來詢問。另一位男生過來就說沒有罵,就說了一句“SB,看過來一下”。就因為這句話,整個六年級的幾個班差點打群架。

我就重點批評這位男生,還有再詢問第一位男生說:“是誰告訴你,六(1)班的女生要打他的?”男生說,也是六(1)班男生告訴他的。

原來,六(1)班的這位女生找人去打我們班男生,而且又找到了六(1)班的一位男生,這位六(1)生的男生又跑過來告訴本班的男生。

這個還不算,那天我還找了涉及到的十幾位學生都過來詢問,他們有些說是鬧著玩的,有些說是不知道的,有些糊里糊塗跟著聚一聚的,說什麼答案的人都有。

最後,我花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才把涉及的關鍵任務人物給理順清楚。最後,重點批評了一些沒事喜歡開玩笑,罵人,挑逗的男生,叫他們寫下保證書就可以了。

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我發現小學生之間的小矛盾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鬧出大事情。而且,他們有時候很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時候有時候又變成矛盾。我曾經處理過兩個調皮的男生的矛盾,本來他們是很好的小夥伴,但是有時候他們也是矛盾很多,兩個人一會兒打鬧哭起來,一會兒又在一起嬉笑頑皮,真是有點無語。

還有,小學生的事情有時候我們也不要把他們之間的嬉戲打鬧看的過於嚴重,如果把他們之間的矛盾上升到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就不好了。在處理的時候,只是給他們分析事情的經過,耐心的教育一下,讓他們分清是非就好了。

知道怎麼引導和教育了嗎?簡單總結一下,就是“理解,耐心,從小嚴格要求”。謝謝大家。


孖無悔觀教育


要想教育和引導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對青春期有一定的認識。青春期主要是指青少年在11到16歲的這一時間段,這個時期正處於青少年身體和心靈的發育階段。人各有異,可能有的人青春期提前到來,有的人青春期來的較晚。青春期是青少年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嬰兒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飛躍期。由於生理發育的加速和性發育走向成熟,使青少年感到不適應,出現不平衡的感受及種種矛盾和困惑。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衝擊著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們主要表現在: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有很強的自尊心;心理生物性紊亂,情緒緊張和焦慮;心理偏差,嚴重可能有心理疾病;孤獨感、抑鬱感增強,成就感、挫敗感交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們逆反的形式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1.外在的,在舉止行為上表現出來,主要表現為態度強硬、舉止粗暴。2.內在的,將反抗隱於內心,他們不頂撞,對不滿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似乎置若罔聞,但內心壓力很大,充滿痛苦,並會將其內化為不良的心境,若長期這樣下去容易患有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疾病。

青春期期階段能否較為順利地度過,能否減輕挫折和危機,對青少年後續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處於第二逆反期的青少年,這一時期是他們一生髮展的鼎盛時期,對於教育和引導青春期的青少年父母的認識、現解和引導最重要,他們最經常面對反抗的是父母、最需要對他們理解和指導的是父母。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其實孩子都是好孩子,主要是看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正確的去引導,作為家長、老師、長輩,我們可以這樣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1. 認識青春期並理解青春期對孩子的意義,為了幫孩子度過青春期,需要了解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學習有關知識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認識,理解孩子青春期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科學的瞭解青春期孩子身體和心理成長的變化,從根本上找問題,理解孩子的變化。事先做好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思想準備,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做朋友,為青春叛逆期打下基礎。

2. 正視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需求,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需求會增加,父母需要進一步端正青少年的三觀,正視、重視孩子們成長中的需要,理解他們,合理的需求儘可能的滿足他們,不合理的也不要直接拒絕,要講明白緣由,不要與叛逆期的孩子積攢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滋生著強烈的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對此缺乏認識,總想在精神和行為上予以約束和控制,導致孩子的反抗。如果青少年的願望和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或干涉時,他們會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也不理解父母為什麼如此這般。常常出現矛盾,甚至情感疏遠。青春期的的孩子種種困擾使他們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們需要親密的親子關係。

3. 多與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溝通。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漸成熟了,再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會使他們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需要改變這種方式。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叛逆的孩子的諸多苦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並得到他人的理解。其實,他們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成人朋友吐露心聲。應該多與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情緒特徵,發現他們有問題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幫忙,理解他們的感受。

4. 適當給孩子歷練的機會。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不被重視,不被欣賞,而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故意要弄出點動靜。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關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適當的交給他們任務,讓他們有展示的機會,適當的鼓勵他們,適當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認識自己。如果孩子在學習和其他活動中,有了進步,應該多誇讚,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心中會有成就感,一定要避免埋怨,斥責。因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過很多斥責,他們對斥責早已學會了反擊,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我們應該多誇獎和鼓勵他們,這樣滿足他們一些想被關注的願望,才能更好的引導。

5. 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害。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很多,他們往往因為自尊心太強,不被信任而使他們更叛逆。所以我們要試著相信叛逆孩子的話,寬容的對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錯,給他們改錯的機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叛逆期的孩子虛榮心很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和他們發生正面衝突,因為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上的特點是越不讓怎麼做,越反著來。所以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尋找恰當的教育方法進行引導。


決勝網


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小楊老師,關注小學語文課堂,為您提供更多教育免費試題及問答!

關於孩子的叛逆,已經讓很多家長越來越頭疼了。作為一名多年小學一線經驗和班主任經驗的老師,我深有感觸,之前的小學生,頂多是六年級的少部分孩子進去到了叛逆期,讓人頭痛,現在,由於互聯網發展較快,孩子接觸信息較多,叛逆期有點提前,部分三四年級的孩子,都能夠讓老師和家長頭痛,四年級孩子和老師課堂上頂撞起來的現象時有發生,那麼,我們該如何管教呢?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暴力,不懂事,沒禮貌,不寫作業,狠狠地打一頓,什麼都好了,用時短,見效快,很多家長都用它。但我想說:這樣做不對,因為孩子只是害怕你的暴力才屈服,並沒有起到管教的作用。

第一,當孩子發起火來時,家長千萬不要上火,因為這樣的話,孩子家長之間沒法溝通了。我建議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再慢慢和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其實,孩子心理有數,他對爸爸媽媽發火了,心中也不好受,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慢慢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上策。

第二,每個人都有叛逆期,這是人生理發展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但是,父母在此中間一定要多引導,多溝通,因為孩子的很多煩惱都來自於自己對很多問題的認知上,因為她解決不了,所以才困苦,如果父母再不幫助他們,那麼,孩子很容易走上彎路!

第三: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的同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的成績學習,千萬不能行為這段時間成績下滑,不然,成績就跟不上了。一般來說,孩子叛逆期都是一年左右,過了這段時期,孩子突然醒悟了,懂事了,家長的春天就來了。靜待花開,用心守護。


小學語文課堂


先不說怎麼引導教育,先來看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是什麼。只有瞭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青春期孩子主要的心理特點是突出自我、展示個性、希望引人注意、希望與眾不同。

比如,有個媽媽向我諮詢,兒子12歲,愛穿跆拳道服坐公交,她和孩子的爸爸都不喜歡兒子這樣做,制止兒子,但兒子非常不高興。這個媽媽問,孩子的行為為什麼這麼古怪反常,這到底是什麼心理。

其實,說孩子的行為古怪,就是因為家長不懂孩子的心理造成的。

12歲的孩子,正值青春前期,渴望標新立異,渴望與眾不同,這無可厚非。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強行扣上了行為古怪的帽子,不但不利於親子關係,還會造成孩子的叛逆。

對於青春期孩子,家長要針對其心理特點,正向引導,比如,孩子愛裝酷、搞怪、出風頭,無非想引人注意,家長可以結合其心理訴求,引導其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上,讓其知道,這樣才是真的酷,真的有面子!

但無論怎樣,打罵是最無效、最沒智慧、最傷感情的作法,千萬別用,一次也不行!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從教育心理學方面講,這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的問題。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心理上會經歷不同的衝突。而在青春期(12-18歲),心理上的主要衝突則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之間的衝突。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發展出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當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表現的過於激烈時,大人感到的是“叛逆”。一定程度的叛逆並非不健康,父母應該尊重並接受孩子擁有自我意識,並且恰當引導,讓他們的自我與外界社會環境相調和。



什麼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人在社會交往中發展出的自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隨著新的經驗的加入,自我意識一直在變。在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中,青少年會經歷角色混亂,缺乏安全感,並且不知道怎麼融入社會。在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不同的角色轉換。這種轉換對形成強大的自我意識和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重要。

青春期心理發展

青少年在行為上總是顯得衝動且不可預測,但這都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家人一直對孩子的自我認知有影響,但是到了青少年期,外在影響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能影響青少年的外部因素有:

  • 朋友

  • 同學

  • 老師

  • 社會潮流

  • 流行文化

  • ...

那些在自我探索中得到正向鼓勵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發展出強大的自我意識,而那些沒有發展出穩定的自我意識的人會經歷缺乏安全感和困惑。

這個階段應該發展出的心理品質是忠誠(fidelity),也就是和他人產生聯繫並且建立真誠的關係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下階段的挑戰,也就是建立親密關係很重要。

真正的問題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叛逆,而是孩子沒能形成獨立的自我人格。

叛逆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開端。家長要認可並客觀看待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甚至和老師不一樣。為了讓孩子的行為符合自己的預期,家長往往採取有些手段比如訓斥、諷刺、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等。其實這些手段往往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在形成自我人格時的探索。結果是孩子以後做啥缺乏自信心,或者故意逆著來。當他們發現外在世界和他們的人格無法同一時,他們會激烈反抗,或者木訥的活著。

除扼殺之外,另一種錯誤的方式是把家長的期望強加給孩子。這是典型的“我要努力學習,因為我媽媽希望我努力學習”。這種孩子和父母感情聯繫緊密,但是由於父母的意志影響過大,在重大事情上缺乏獨立性,並不利於其自我人格發展。

所以父母能做的,反而是正視叛逆,是鼓勵孩子去探索,以尋找到他們自身和社會的調和點,共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