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20-1370)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是元朝統治全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邁來迪皇后。在位時間:1333年-1370年,年號元統、至正,廟號惠宗,蒙古尊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上尊號順帝,又稱元順帝、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至順四年、元統元年(1333年)

右丞相燕鐵木兒去世,文宗皇后卜答失裡才與大臣們商定立妥懽貼睦爾為帝,並仿照"武宗、文宗故事",協定妥懽帖睦爾死後,傳位於文宗之子燕帖古思。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元統;立燕鐵木兒之女伯牙吾氏為皇后。以伯顏為太師、中書右丞相、上柱國、監修國史,兼奎章閣大學士,領學士院、太史院、回回、漢人司天監事;燕鐵木兒之弟撒敦為太傅、左丞相;十月,改元元統,封撒敦為榮王,燕鐵木兒之子唐其勢襲封太平王,加封伯顏為秦王。

元統二年(1334年)

命僧道與百姓一體充役,禁私創寺觀庵院;免除儒士傜役;黃河決口濟陰,京師發生地震,死傷眾多。罷廣教總管府,立行宣政院;復立西番巡捕都元帥府;追封燕鐵木兒為德王,諡忠武;上皇太后尊號贊天開聖仁壽徽懿昭宣皇太后;整治學校。

元統三年、至元元年(1335年)

左丞相撒敦去世,唐其勢繼任左丞相;唐其勢不滿伯顏權高位重,聯合家族成員擁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舉兵謀反失敗,被伯顏殺死,皇后伯牙烏氏窩藏同家族反叛人員北伯顏毒殺;從此,伯顏獨任右丞相,罷左丞相不設,令其侄脫脫領宿衛;併力主廢除科舉,罷免燕鐵木兒、唐其勢所舉薦之人。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上尊號贊天開聖徽懿宣昭貞文慈佑儲善衍慶福元太皇太后;啟用元世祖忽必烈年號,改當年為至元元年;設立常平倉;恢復宗正府為大宗正府;凡有妻室的僧人,著令還俗;山東陳馬騾、新李起義,不久失敗。

至元二年(1336年)

詔令強盜罪皆死;中書平章政事趙世延去世,時年77歲;追尊生母邁來迪為貞裕徽聖皇后;禁弓箭、弩弓。同年,黃河復入故道;宿松等地震山裂,秦州發生山崩,江浙大旱。

至元三年(1337年)

廣東增城縣朱光卿起義,稱大金國,年號赤符;陳州人胡閏兒信陽州起義;惠州聶秀卿、譚景山等,拜戴甲為“定光佛”,與朱光卿聯和;合州大足韓法師起義,稱南朝趙王;禁漢人、南人執兵器;有馬者繳納官府;禁止學習蒙古、色目文字;詔令省、院、臺、部、宣慰司、謙訪司及部府幕官之長,均用蒙古、色目人。伯顏主張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被惠宗阻止;民間傳聞朝廷將搜刮童男女到蒙古充當奴婢,從中原到江南,十三歲以上男女,婚嫁幾盡;黃河決口汴梁、歸德;京師、河南先後發生地震;設立寧夏皮貨所。

至元四年(1338年)

袁州(江西宜春)慈化寺僧人彭瑩玉之徒周子旺起義,稱周王,不久被捕殺;彭瑩玉避往淮西,繼續活動;漳州路南勝縣百姓李志甫起義,圍漳州城;胡潤兒兵敗被殺。同年,山東、河南、徐州黃河決口。奉聖州、宣德府、京師相繼地大震,鞏昌府山崩;撰修《至正條格》;設立五臺山等處巡檢司;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至元五年(1339年)

禁僧人濫贈名爵;加封瀏陽州道吾山龍神崇惠昭應靈顯廣濟侯;重申漢人、南人不得執軍器、弓箭的禁令;禁娼優穿華麗服飾,准許男人裹青巾,女人穿紫衣,不許戴笠、騎馬;以伯顏為大丞相。同年,開封杞縣人範孟遭反,偽傳聖旨,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祿帖木兒、左丞劫烈、廉訪使完者不花等。

至元六年(1340年)

脫脫奉惠宗之命,乘伯顏出獵,將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繼又遷至南恩州陽春縣安置。伯顏在放逐途中病死;以脫脫為中書右丞相;禁止民間藏軍器;復行科舉,廢除奎章閣等院。同年,元惠宗查清父親武宗死因,撤出文宗太廟,追上武宗諡號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流放太皇太后卜答失裡於東安州;流放太子、文宗之子燕帖古思於高麗,並於途中派人將其殺死;鄭光祖編成《倩女幽魂》。

至元七年、至正元年(1341年)

改至元七年為至正元年,以帖木兒不花為左丞相;道州蔣丙等起義,攻克江華等縣,何仁甫等響應,瑤人也乘之而起。山東大飢,燕南大旱,饑民反抗起義者達三百多起;國子監有蒙、回、漢生員一千餘人,每人日食鈔五兩,不務實學,流行漫侮嘲謔之風,飲茶喝酒常常不付錢;改舊奎章閣為宣文閣;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為昭佑靈源侯。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二年(1342年)

頒佈《農桑輯要》;舉行科舉,惠宗親試進士;脫脫引渾河(今永定河)開闢運道失敗,無法通航;慶遠路(廣西宜山)莫八起義,破南丹等地,不久兵敗被殺。同年,歸德府睢陽縣黃河水患。冀寧路平晉縣(太原)地震,濟南及廣東惠州羅浮山山崩,京師地震。

至正三年(1343年)

修遼、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脫脫為都總裁官、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呂思誠、揭傒斯為總裁官;回回刺呈、山東兗州發生起義。道州蔣丙稱順天王,破連、桂二州(廣東連縣、廣西桂林)。同年,汴梁、膠州及高密地震地震,秦州、鞏昌、伏羌山崩水患,溺死者無數。醫學家危亦林著成《世醫得效方》。中書左丞許有壬辭職;以別兒怯不花為中書左丞相;立常平倉,罷民間食鹽。

至正四年(1344年)

脫脫辭去中書右丞相,以阿魯圖為中書右丞相,封脫脫為鄭王,就藩安豐;益都鹽民起義,上太行山,入壺關,攻陷廣平。是年,黃河改道,衝越會通河,繼續東北流,危及運河沿岸鹽場。曹、濮、濟、兗都受災。溫州海溢、地震。莒州蒙陰、漢陽及東平地震;書法家錢良佑去世,時年75歲;詩人、書法家揭傒斯去世,時年71歲,著有《揭文安公全集》;四川行省立惠民藥局。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五年(1345年)

集賢侍講學士蘇天爵巡畿道,糾劾貪官,被大臣中傷罷官。是年,河決濟陰,官民房屋幾全被漂沒;《宋史》《金史》《至正條格》成書;翰林承旨、書法家康裡巎去世,時年51歲;命奉使宣撫巡行天下。

至正六年(1346年)

頒行《至正條格》;山東、河南、廣西等地人民紛起反抗。是年,山東發生地震;興國雨雹,大者如馬頭一般。立河南山東都水監;改明宗母壽章皇后徽號莊獻嗣聖皇后;改立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開設屯田;復立八百宣慰司。

至正七年(1347年)

以中書左丞相別兒怯不花為右丞相,不久辭職;復立東路都蒙古軍都元帥府;脫脫之父馬札兒臺遭受讒言被罷太師,安置西寧,脫脫自請隨行,馬札兒臺去世,隨即召還脫脫;山東、河南、京師、長江沿岸發生群眾起義;元政府撥出東地十六萬二千餘頃給大承天護聖寺。同年,山東地震,死傷無數;以中書左丞相朵兒只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三皇后弘吉剌氏木納失裡駕崩。

至正八年(1348年)

以脫脫為太傅。遼東鎖火奴、遼陽兀顏撥魯歡自稱金朝後裔起兵叛亂,不久皆敗;台州黃岩方國珍歸附朝廷,冊封定國尉。同年,河決,淹沒濟寧路;書法家虞集去世,時年77歲,著有《道員學古錄》;纂修后妃、功臣列傳;《六條政類》書成;制定弟子員出身及奔喪、省親等法。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至正九年(1349年)

立山東河南等處行都水監,專治河患;定立守令督攝之法,路督攝府,府督攝州,州督攝縣;以柏顏為集賢大學士,罷右丞相朵兒只;以左丞相太平為翰林學士承旨;脫脫復任中書右丞相;以引哈麻為同知樞密院事。同年,平遙等地發生瑛七七起義,隨即失敗;黃河向北改道,百姓死傷眾多;汪大淵撰成《島夷志》;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倡言“明王出世”。

至正十年(1350年)

以高麗沈王之孫脫脫不花等為東宮怯薛官;改革鈔法,設諸路寶泉提舉司,印製新“中統元寶交鈔”,鑄造“至正通寶”錢,物價仍飛漲不止;方國珍兄弟反叛,燒掠治海州郡,進攻溫州;在南陽、大名、東平、濟南、徐州各設兵馬指揮司。

至正十一年(1351年)

方國珍江浙左丞孛羅帖木兒,迫使元朝加官招撫;設立湖南、山東分元帥府;加封河瀆神為靈源神佑弘濟王,重建河瀆及西海神廟;以工部尚書賈魯為總治河防使,採取塞北河、疏浚南河方針,治理黃河;黃河故道通航,並設立河防提舉司。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韓山童等起義計劃洩露,韓山童被捕遇害;餘部劉福通、杜遵道等起兵克穎州,號稱紅巾軍(又稱紅軍、香軍);徐壽輝在蘄水(湖北浠水)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大將軍;布王三等稱北鎖紅軍,孟海馬等稱南鎖紅軍,在襄、漢一帶相繼起義;翰林承旨歐陽玄撰成《至正河防記》。

至正十二年(1352年)

方國珍兄弟復叛,入海為寇;郭子興、孫德崖等人起義,攻克濠州(鳳陽),不久朱元璋投奔郭子興;脫脫平定徐州,加封太師。同年,王權被殺,彭瑩玉戰死;孟海馬“南瑣紅軍”起義,攻克襄陽。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方國珍兄弟再次歸附,皆被授官;張士誠兄弟在秦州(江蘇)起義,攻克泰州、高郵;元朝中書左丞賈魯去世,濠州解圍,朱元璋募兵七百;元順帝立愛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中書令、樞密史;為右丞相脫脫立生祠、《平徐勳德碑》。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朱元璋升任總管;以中書平章政事定住為左丞相,脫脫出徵高郵無功,被解除革職,內苑造龍船等,大興舞樂,荒於朝政。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以左丞相定住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哈麻為左丞相;劉福通等人擁立韓山童兒子韓林兒在亳州稱帝,號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郭子興去世,小明王任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朱元璋為副元帥;不久,郭天敘、張天佑戰死集慶(南京)朱元璋繼任都元帥;脫脫被貶到雲南,不久被毒殺。天完國以漢陽為新都城,改元太平,倪文俊任丞相後欲謀殺徐祖輝自立,被屬下陳友諒設計殺死。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為福建行中書省,左丞相哈麻意圖廢黜元順帝,消息洩露,被杖死,以搠思監為中書左丞相;張士誠在隆平府稱周王;朱元璋攻克集慶改稱應天府,稱吳國公,奉宋龍鳳為正朔;方國珍投降元軍。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命搠思監為右丞相,太平為左丞相;徽州老儒朱升為朱元璋獻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張士誠被朱元璋擊敗,投降元軍,任太尉;劉福通指揮大宋紅巾軍分三路北伐。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右丞相搠思監被御史彈劾罷官;朱元璋以康茂才為營田使,辦理屯田;並相繼攻克建德、婺州等地;聘請宋濂講學;陳友諒攻克吉安、贛州等地;張士誠擊敗楊完者;元朝招撫“義軍”察罕帖木兒、李思齊等部。關先生、破頭潘等陷上都,焚燒宮殿,將上都虜掠一空。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中原紅巾軍日漸衰落,汴梁陷落,劉福通奉韓林兒退走安豐,關先生所部攻克遼陽;朱元璋收復池州、潛山等地,被小明王加封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陳友諒誅殺趙普盛,迎徐壽輝入江州,陳友諒自稱漢王;方國珍遣使向朱元璋求和。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發生嚴重蝗災。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左丞相太平罷為太保,令守上都,復以搠思監為右丞相;張士誠攻克濠、泗、徐、邳等州;朱元璋徵詔浙東名士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到建康,劉基獻計先取陳友諒;陳友諒誅殺徐壽輝自稱漢帝,年號大義;明玉珍自稱隴蜀王;大宋紅巾軍關先生、沙劉二在高麗戰死。同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龍灣大戰,陳友諒戰敗,實力大減;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擁兵數十萬,逼迫惠宗禪位,惠宗派兵征討,官軍大敗退往上都。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小明王韓林兒封朱元璋為吳國公,朱元璋定立鹽法、茶法,並鑄造大中通寶;朱元璋遣使向察罕帖木兒“通好”。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明玉珍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察罕帖木兒去世,元朝封朱元璋為行省平章事,朱元璋拒絕。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張士誠攻克安豐,劉福通戰死;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陳友諒中箭身亡,兒子陳理繼位,改元德壽;張士誠稱周王,停止為元朝貢糧,仍以元朝為正朔。同年,朱元璋設禮賢館,集劉基、陶安等人講論經史。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以也速為左丞相;以孛羅帖木兒為中書右丞相;在參知政事李善長、大將徐達的屢屢勸進下,朱元璋稱吳王;建百司官屬,置中書省,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及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陳理率部向吳軍投降;元順帝與皇太子爭權。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元朝內戰加劇,黃太子謀求元順帝禪位失敗;孛羅帖木兒幽置太子生母奇氏於諸色總管府;加封李思齊為許國公;朱元璋營造建康(南京)城,派徐達北征元朝;朱元璋設計淹死小明王韓林兒,頒佈《平周檄》。同年,天統帝明玉珍去世,兒子明升繼位。以伯撒裡為太師、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擴廓帖木兒為太尉、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同監修國史、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詹事。皇后弘吉剌氏駕崩,改立奇氏為皇后,改奇氏為肅良合氏。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以沙藍答裡為中書左丞相,以脫脫不花為御史大夫,立皇太子妃瓦只剌孫答里氏;李思齊、張良弼、脫列伯私自結盟,推李思齊為盟主,同拒擴廓帖木兒;以完者帖木兒仍前少師、知樞密院事,也速仍前太保、中書右丞相,帖裡帖木兒以太尉、添設中書左丞相。同年,吳國建康城、皇宮、圜丘、方丘及社稷壇、太廟等修建完成;並設置太監,制定官制,設定禮儀;“東吳”張士誠被俘後被亂棍打死;方國珍投降朱元璋。同年,陳友定戰敗,服毒自殺未遂,被吳軍陣法。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削擴廓帖木兒爵邑,命禿魯、李思齊等發兵征討,不久覆命擴廓帖木兒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統領所部軍馬,由中道直抵彰德、衛輝;並令太保、中書右丞相也速統率大軍,經由東道,水陸並進,征討明軍。徐達率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率宗室成員倉皇北逃。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朱元璋稱帝,定國號明,建元洪武,冊立馬氏為皇后,世子朱標為皇太子,置東宮官屬,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恢復唐朝衣冠;並決定實行兩京一都,詔以應天(建康)為南京,以開封為北京,數次到北京巡狩。同年,明朝設立水馬站、遞運所、急遞鋪;平定兩廣地區。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

元惠宗駐蹕應昌府;朱元璋命李善長、宋濂等人纂修《元史》;制定內侍諸司制,篆刻玉璽;以臨濠(鳳陽)為中都,大肆營建中都。同年,常遇春病逝開平,追封為開平王;冊封陳日煃安南國王、阿答阿者占城國王;設立功臣廟,徐達居首,常遇春其次,並鑄造免死鐵券;更定翰林院官制;設立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更改朝賀贊呼為:“一呼天輔有德,二呼海宇咸寧,三呼聖躬萬福。”自此以後,不呼萬歲;章溢逝世。

至正三十年(1370年)

朱元璋下令恢復科舉制度;第一次分封諸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三子朱棡為晉王、四子朱棣為燕王、五子朱橚為吳王、六子朱楨為楚王、七子朱榑為齊王、八子朱梓為潭王、九子朱杞為趙王、十子檀為魯王、侄孫朱守謙封為靖江王,並制定王府官制;大封后宮,以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制定中宮禁令,設立女官;制定朝會之禮儀;定文武官冬衣,內使服飾之制。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皇帝大事年表

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嶽鎮海瀆城隨諸神號定製;韓國公李善長致仕,以中書右丞忠勤伯汪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右丞;楊憲被殺;徐達、李文忠、馮盛率軍北征;元惠宗駕崩於應昌,時年51歲。

元惠宗在位初期,扳倒了權臣伯顏;親政之後,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在位後期,元惠宗逐漸怠政,沉湎於享樂,同時皇室內鬥不斷加劇,惠宗無法有效控制政局,被明軍趕出大都,退回草原,從而元朝失去了對全國的統治。這明朝統治者認為是元朝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