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总感觉无力怎么办?3步法找到终极解药

当妈后,什么时候感觉最无力?

  • 老大小时候是睡渣,每天哄睡都是有氧加无氧的混合运动。
  • 上了幼儿园,换季就生病,让她吃药得斗智斗勇。
  • 老大上学了,老二又terrible 2,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 ......

累,但还谈不上无力。

这几年,我总是时不时就跟老大发火。火气上来的时候,什么爱啊、耐心啊、同理心啊,通通石沉大海,只剩下我的声声怒吼:说话啊!说啊!为什么不说?!说句话有那么难吗?

吼完了,又心虚又后悔,温柔妈妈的人设塌了。而且,吼了也没用,老大还是我行我素,没什么改变。

有一次,娃爸说:你没觉得,老大不说话的样子,跟你一模一样吗?

跟我一模一样?难道我的不满,恰恰是因为,她太像我了?

世间最难的事,就是对付自己吧?

这真的没辙了。无力感,无边无际。


当妈后,总感觉无力怎么办?3步法找到终极解药


1.从一本“鬼”书里找答案

《全脑教养法》这本书一直放在书架上接灰。

什么鬼?

全脑不是个伪概念吗?

这是生物学还是心理学?

前几周,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翻了翻,却一下子被吸引,连刷三遍。

书里的理论浅显易懂,薄薄一本,很好读。最重要的是,它终于解决了我在教育老大时遇到的难题:

为什么老大一不说话,我就特生气?

她不说话的样子真像我,我怎么能搞定“自己”?


2.在说话的恐惧中长大

话说,从小到大,说话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无数困扰。

上课举手发言,对我来说是历劫。忍不住地怕,两条麻杆胳膊像是石头做的,怎么也抬不起来。

上大学的时候,最怕开党员生活会。党支书会让大家轮流读学习资料,我会读到声音发颤,甚至需要停下来倒气儿。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跟同事说话还会脸红。有一次,HR总监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培训,我急哭了,HR总监只好作罢。

只是公开说话会紧张吗?不止。

怀着老大七八个月的时候,我给她讲故事做胎教,也会声音发颤,上不来气。

靠在舒服的床头,对着最爱的宝贝,我有什么可紧张的?

我觉得自己得了说话障碍症,好崩溃。


3.记忆的秘密:外显,或内隐

《全脑教养法》说:人的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两种。

外显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意识层面留下的痕迹。比如,骑共享单车时,过去的经验(无数次骑车)影响了当下的行为(正在轻松地骑车)。

内隐记忆,虽然也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但却是无意识的。比如,通过搜索记忆,我会想起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场景:紧张得要命,车把扭来扭去,嘱咐老爸好好扶着。只有刻意回想当时的场景和情绪,才会敲开记忆的大门。

如果内隐记忆是消极的,后果就会很严重。当类似的场景再次发生时,内隐记忆会持续地制造恐惧、回避、悲伤及其他负面感受。就像一颗隐形的地雷,无形无声,却以一种严重的甚至是打击性的方式限制着我们。


当妈后,总感觉无力怎么办?3步法找到终极解药


4.那些被定义和放大的内隐记忆

看了书以后,我努力往童年的记忆里追索。

家里来客人了。按父母的指示,我打了招呼,就没话说了。父母总会说一句: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类似的话术,经常从我爸,我妈,我奶奶,及我家里的任何一个亲人的嘴里冒出来。

比如:

  • 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心里明白。
  • 这孩子哪都好,就是话少。
  • 她就那样,不爱说话。

我理解,父母家人这样说,都是无心。

但当时那个小小的我,会暗暗地不服气:我不是不想说,我只是不知道说什么。

慢慢地,被说得次数多了,我的不服气变成了放弃: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我干脆不说了。

我越不说,大人们就越觉得自己说得没错。

就这样,大人们一句句无心的评价,定义并放大了我的“不说话”。这是我最原始的内隐记忆,一层一层叠加,一次一次加固。

后来,越来越多需要说话的场合,内隐记忆开始作祟,我选择了沉默和回避。

再后来,那个只是话不多的内向小孩,变成了有说话障碍的大人。

原来,一切不合理,都有来时路。想抱抱那个小小的,倔强又无助的我。


5.找到终极真相,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全脑教养法》谈到:

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情绪、感知甚至身体感觉。未经整合的记忆,让我们意识不到这种影响来自过去。这些隐藏的记忆对为人父母者来说尤为危险。


内隐记忆促使我们以一种并非出自自己意愿的方式来做出反应。以往那些被他人或父母所忽视、遗弃或贬低的感受,会阻碍我们以一种成熟、关爱和尊重的态度来与孩子互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时候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当了父母,会忍不住打骂他的孩子。曾经最讨厌父母的样子,自己却变本加厉。

这就是终极真相。

当老大不说话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些被定义和误解的灰暗时刻,让我的潜意识开始混乱和狂躁。

于是,我失控了。

于是,我成了变脸妈妈。

于是,我不再柔软亲切,变得怒不可遏。

好在,找到了真相,就会有解决方案。

通过刻意回忆,找到内隐记忆。就像找到藏在阴暗墙角的小水洼,让光照进去,把水分蒸发。

内隐记忆外显化,让我找到症结所在,知道如何发力,重获掌控感。

《全脑教养法》提醒被内隐记忆影响的父母们:

面对孩子,保持警觉。当你感觉到无助、沮丧或反应过度时,看看那些感受的背后是什么,探索它们是否与过去的事件有关。

当老大又不说话了,我可以压制住惯性的过激反应,告诉自己:没有必要着急,这只是内隐记忆在搞鬼。

跳出情绪的桎梏,才更容易看到本源。

内向不是错,话少也没什么问题。这不应该被定义,更不应该遭受语言上的暴力。

爱孩子,就给她说或者不说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正是小时候的我,求而不得的吗?

不是不说话,而是不想说。

不是不敢说,而是不屑说。

说话,是为了自由表达,而不是满足他人想听的欲望。

  • 找到内隐记忆
  • 整合和外显化
  • 接纳并保持警觉

——这就是我从《全脑教养法》这本书里,找到的3步法终极解药。亲测有效。


当妈后,总感觉无力怎么办?3步法找到终极解药


——————————————————

写下这些文字,整个人都放松多了。多年来藏在心底的那些不堪和畏缩,一下子舒展开来。

这种感觉,比被别人指点更通透。

我不要你知道,我要我知道。

其实,这些年通过反复刻意练习,强迫自己直面恐惧,我已经好多了。虽然偶尔还是会怕怕,但至少公开说话和朗读都不会再有障碍。可真的走了好多弯路呀,挺难的。

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失,让这种困境再次在孩子身上重演。接纳曾经不堪的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做个安静的小孩,也挺好。

——这句话,说给我的孩子,也说给小时候的自己。

——————————————————

我是星姐,硬核俩宝妈,带脑育儿实践家。与你分享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温暖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