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民宅称“皇城”,康熙帝默许,门票是故宫两倍,住的人来头很大

现在我们常提到的一个词,家风。一个大家族的兴盛能延续百年以上,少不了严肃清明的家风影响。而在以仕途为主要出路的古代社会,一个家族兴盛的标准通常是世代都有后代在朝为官。

此民宅称“皇城”,康熙帝默许,门票是故宫两倍,住的人来头很大

故宫是皇城,只有天下的统治者居住的宫殿才能被称为“皇城”,但在山西境内,有一处院落也被称为“皇城”,还有“民间故宫”的美誉,这是谁家的院落,胆敢与皇帝齐名?到底是怎样的渊源?我们来看看。

相信有些人已经猜到了,这座院落就是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境内。“皇城”的名号其实是后人附会,因为康熙帝曾下榻于此,而“相府”中的“相”指的就是康熙帝尊敬的老师,清代名相,陈廷敬。翻阅史书,清史中给他的评价是“清勤”,说他为官清廉,且兢兢业业,官至宰相时,还曾告诫家人,有行为不端,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官场。康熙帝对之的评价更是高,说他是“全人”。

此民宅称“皇城”,康熙帝默许,门票是故宫两倍,住的人来头很大

那既然陈是清官,又哪来的钱修这么大一座豪宅呢?其实当时康熙帝也很是疑惑,因为康熙曾收到过其他臣子弹劾陈廷敬的奏文。但康熙派人调查了一下就恍然大悟,其实陈廷敬并没有做不法之事。这是为何?这还要从陈廷敬的祖上开始说起。

明朝末年,战火四起,陈的伯父为保护家人和当地百姓,开始修建小城,也就是现今的内城。因此现在的内城不仅是明代风格,还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城墙高度和厚度堪比故宫城墙。而后,陈伯父又训练家兵,购置武器,囤积粮食等,至今内城内还可以看到各种功能建筑。

此民宅称“皇城”,康熙帝默许,门票是故宫两倍,住的人来头很大

后来到了清朝,陈廷敬成了朝廷高官,为让母亲住得舒服点,于是扩建了家宅,也就是现在的外城,当时称为“中道庄”。但没想到自己的家事,却引来了别有用心之人的窥探,在康熙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但有幸康熙是个明君,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因此陈廷敬逃过一劫。

此民宅称“皇城”,康熙帝默许,门票是故宫两倍,住的人来头很大

这座院落不是陈廷敬的私宅,而是家族大宅,因为它的奢华,被称为北方第一豪宅。但它真正的奢华并不在此,而在于这座院落出来的后代,一个比一个优秀,共诞生举人20人,进士9人,翰林院者6人,可以说,陈家家风很是优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