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拼”掀起“百億補貼”大戰,到底誰能耗死誰?

本文來源 | 新零售經濟網

本文作者 | 大魚

“貓狗拼”掀起“百億補貼”大戰,到底誰能耗死誰?

今年下半年,電商圈最火的詞莫過於“百億補貼”,三大電商巨頭你追我趕,掀起了一股消費新風潮。

“百億補貼”,簡單來說,就是砸錢換增長。對於平臺來說,無論是拉新,還是留存,都變得越來越難。因此,百億補貼大戰,本質上是對用戶的爭奪。

那麼,“百億補貼”到底哪家強?

拼多多出招:高成本購買用戶存留

眾所周知,“百億補貼”的首倡者是拼多多,於拼多多首次參加年中大促期間面世。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6月5日,在“百億補貼”帶動下,拼多多平臺新款iPhone創造單日銷售紀錄,日銷售額達1.8億元,同時,當日包括iPhone、Airpods、iPad在內蘋果系列產品銷售額近3.3億元,同樣創造歷史紀錄。次日,“百億補貼”大促上線包括戴森吹風機、ReFa瘦臉儀、iPhone XR等,均打破歷史價格底線。拼多多數據顯示,整個“618”期間,僅iPhone系列產品就賣出了35萬部以上。

真金白銀砸進去,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據拼多多2019年三季度的最新財報顯示,“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億大關,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超過2800家,熱門補貼商品超過23000款。截至三季度末,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去年同期的3.855億淨增1.508億,較上一季度的4.832億淨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幅。

一直以來,拼多多都被認為是下沉市場、新消費者增量的代表公司,這場“百億補貼”戰略的出現,更是讓拼多多大火了一把。但是,目前拼多多的走勢仍不能太樂觀。

拼多多前期藉助微信引流和用戶裂變實現了用戶的爆發式增長,但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消退,用戶基數增加,拼多多用戶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獲客成本持續攀升。2019年第三季度拼多多虧損23億元,季度獲客成本為108.63元,高於上季度的80元。

虎嗅網報道指出,“拼多多現有用戶有很大程度是歸因於用戶補貼,如果減少補貼一定會面臨用戶流失,反映了拼多多的用戶粘性並不高。拼多多在獲客之後仍然要投入較大的成本(補貼)維持現有用戶的活躍性。目前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已達到4.83億,若想維持現有用戶的活躍性,需要不斷地補貼(一旦失去補貼用戶會轉向京東和阿里)。”

顯然拼多多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拼多多Q3財報電話會議上講到,“我們的‘百億補貼’不是口號,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得的。”

可見,對於拼多多而言,“百億補貼”是一個長期項目。黃崢直言,花錢是一種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機遇,而“長期”是增長的戰略,也是與變現的取捨。

巨頭反擊:“複製粘貼大法”好

拼多多想用“百億補貼”來刷新戰績,但阿里、京東豈能讓它好過?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次,阿里、京東難得的站在了“統一戰線”。但電商界的“大哥二哥”應對“三弟”“百億補貼”策略並沒有多少新意,還是延續了以往的“複製粘貼法”。

首先出擊的是京東。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開啟了“百億補貼”活動,依託“超級百億補貼千億優惠”的讓利措施,京東相關產品銷量取得極速提升。數據顯示,11月1日全天,京東BoseQC35降噪耳機銷量同比增長214%,華為Mate30系列5G版發售1分鐘成交額破億,並獲得5G手機銷量榜冠軍。

而電商“大哥”阿里,相對稍顯“沉穩”,雙十二之前才啟動。12月11日上午,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業部總經理家洛表示,聚划算正式上線“百億補貼”,設置由100至200個爆款商品組成的“尖貨商品池”,首期上線的貨品包括iPhone、任天堂遊戲機等數十款頂級“尖貨”。聚划算透露,“百億補貼”一上線就有超過100萬用戶訪問,其中下沉市場用戶佔比65%以上。

“貓狗拼”大戰早已不是新鮮事,阿里、京東的打法雖然沒有新意,但卻是正面阻擊拼多多的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眾所周知,“拼團模式”成就了拼多多,而標準“貨架模式”的阿里與京東也接連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它們的焦慮。

2018年3月,阿里推出了“淘寶特價版APP”,該APP定位為追求極致性價比人群的綜合折扣平臺,由於受微信掣肘,當時淘寶特價版沒有加上拼團這一概念,不過,短短几個月後,淘寶就整合支付寶資源,在支付寶上線了拼團功能,提出了“拼團價比淘寶價格更低,甚至是再打5折”的口號。

而京東則要更早些,2016年,京東拼購在微信和QQ平臺上出現;2017年8月17日,拼購業務正式入駐京東APP;2018年3月,京東則啟動京東拼購節,推出了“京東拼購”,直接主打“拼團”購物;2018年6月,“京東拼購”微信小程序上線;今年9月,京東拼購更名為“京喜”……

據瞭解,就連拼多多隱藏極深的“省錢月卡”也被像素級複製,淘寶上線了“88紅包省錢卡”,買不起淘寶原先的會員服務88VIP的用戶,現在也能買到淘寶的“紅包省錢卡”。

京東、阿里接連啟動“百億補貼”戰略,雖不是第一次“複製”拼多多,但卻是最熱鬧的一次。正是因為京東、阿里等電商的加入,使得“百億補貼”成為了2019年下半年電商的關鍵詞,更使得拼多多的“拉新之路”越發難走。

申請商標:給後來者添堵

拼多多火爆至今,也持續虧損至今,但其依然有與京東、阿里正面剛的資本,畢竟現在已經是“5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這一次,對於“百億補貼”,拼多多顯然有著更長遠的計劃,而關於阿里、京東的“複製法”,拼多多也祭出了應對之策——申請“百億補貼”商標。

資料顯示,拼多多在第35類廣告營銷類申請了“百億補貼”商標,申請日是2019年10月18日。截至目前,僅有拼多多一家申請。

有知識產權律師分析,拼多多申請“百億補貼”商標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獲得註冊,那拼多多在異常殘酷的電商大戰中,就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博弈工具,這個商標肯定可以給競爭對手添點堵。

不過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告訴記者,註冊在這一類的“百億補貼”,不具有顯著性,這類商標具有爭議性。

即使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商標申請成功,該商標對於其他平臺的限制權限也有不確定性。趙虎告訴記者,若其他平臺真正投入100億做補貼,那他們依然可以使用百億補貼的口號。

在電商圈,早有阿里申請“雙十一”商標給京東添堵的先例。阿里在2011年申請,2012年成功註冊了“雙十一”商標。2014年“雙十一”前,京東大打廣告暗指競爭對手平臺有假貨,這個挑釁引發了阿里不滿,隨即阿里旗下的天貓就發函稱“雙十一”是阿里商標,其他公司使用構成侵權,併成功施壓不少廣告平臺,逼得京東視頻廣告裡的“雙十一”字樣打上了馬賽克。

誠如黃崢所言,花錢是一種投資。但拼多多花的並非小錢。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淨利潤虧損23.35億元,同比擴大112.60%。成立四年,拼多多虧損了上百億。

有觀點認為,拼多多持續虧損,對資本依賴較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拼多多已經擁有龐大用戶基礎,想獲得收入並非難事。

毋庸置疑的是,流量紅利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電商競爭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了存量市場,對用戶和下沉市場的爭奪只會越來越激烈。

黃崢此前表態,拼多多的“百億補貼”計劃將在接下來幾個季度延續,並且會根據消費者需求動態增補“百億補貼”目錄,隨時將新品牌商品納入補貼範圍。而阿里也表示,今後聚划算的百億補貼將常態化。此外,蘇寧也緊跟趨勢加入了百億補貼戰局。

由此看來,這場發端於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大戰,還遠未到定勝負的時候。

“貓狗拼”掀起“百億補貼”大戰,到底誰能耗死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