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歌譚鎮一直是蝙蝠俠罩著的地盤,那個戴面具開坦克的便衣警察困擾了城中綁匪、殺人犯數十年之久最終成為一個行蹤不定卻足以使黑暗勢力感到恐慌的神秘傳說。所謂歌譚鎮,其實最初只是英國諾丁漢姆郡的彈丸之地,幾百年前村民為逃避重稅而特地在國王使臣面前裝瘋賣傻,遂被稱為“愚人村”,後來,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在1807年匿名出版了著作《雜錄》,書中以“歌譚鎮居民”諷刺紐約人的自以為是和自作聰明,而當時的市民竟自嘲地接納了這個稱呼,流傳至今歌譚鎮也就成了紐約的別稱。然而在[蝙蝠俠]系列中,紐約還是紐約,歌譚卻承載著三位導演各自為政的虛擬世界。

韋恩莊園

作為蝙蝠俠的大本營,韋恩莊園應像所有那些顯赫家族的祖產一樣奢靡和精緻,因為只有足夠財大氣粗的外部輪廓,才能為布魯斯·韋恩化身蝙蝠給社會打工的秘密行徑提供障眼法,其在片中先後出現的三種面貌,也無不貼著“名門望族”的標籤。

韋恩莊園的第一個替身是英格蘭赫特福德郡的內博沃斯大宅(KnebworthHouse),這處如今遠近聞名的觀光地得益於萊頓家族五個世紀來的妥善經營。十八世紀中期,總愛寫《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之類黑暗題材的作家愛德華·萊頓將大宅改造成了現在的哥特式風格,此舉在兩百年後得到了和他臭味相投的蒂姆·波頓的追捧,波頓的[蝙蝠俠]和[蝙蝠俠歸來]從頭到尾陰森潮溼,對歌譚鎮(Gotham)的前半部分——哥特(Goth)作出了詳細闡述,而原本偏安鄉村的內博沃斯大宅屆時也睛轉多雲,籠罩上了倫敦般的陰霾。所以蝠女郎金·貝辛格在那裡四進四出,臉上始終欠缺一分戀人該有的甜蜜和燦爛,尤其是守在門口準備跟蹤布魯斯的那次,鏡頭下的內博沃斯幽閉腐朽如德古拉伯爵的巢穴。

[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中的歌譚是迷幻、情慾的,無論是妮可·基德曼的浴巾、德魯·巴里摩爾的短裙,還是烏瑪·瑟曼的妖治濃妝,都在刺激著蝙蝠俠的荷爾蒙。所以喬·舒馬赫給他挑選的莊園也是怡紅快綠,帶點暴發戶式的輕浮與乖張。不過紐約長島畢竟是豪宅雲集的顯貴之地,拿此處的韋伯學院(Webb Institute)給家大業大的蝙蝠俠安家,倒也匹配。韋伯學院在機械工程方面頗有造詣,自1889年美國頂級造船工程師威廉·亨利·韋伯建校以來,其最牛叉之處在於如今高校都視養雞場規模為發展目標,但它仍只設立一個專業,在校生人數控制在90名左右,畢業後持造船學和海事工程學雙料學位。所以我們懷疑韋氏老管家阿弗雷德極有可能是這所全美最袖珍院校的高材生,如果設想成立,則可以很容易解釋為什麼那位愛得瑟的少爺總是有那麼多精密而拉風的高科技裝備傍身。

克里斯托弗·諾蘭眼中的歌譚是一座咄咄逼人的城市,誇張如打了激素的紐約,為此他曾走訪芝加哥、香港等現代化大都市尋求靈感。然而[蝙蝠俠前傳]中對於韋恩莊園選取標準卻恰恰相反,坐落在英格蘭白金漢郡的蒙特摩爾塔樓(MentmoreTowers)能入諾蘭的法眼,皆因它的低調和蒼白。這座由梅耶男爵建造於1852年的塔樓具備了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典雅,錯落有致的塔尖明媚如四月陽光,而內部冰冷的全白布置使其看上去像是荒廢多年,於是流浪歸來的布魯斯在走進家門的那一刻,便觸摸到了寄存於此的童年夢魘,所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走進蝙蝠洞去迎接自己的成人禮。


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韋恩集團大廈

縱觀諸多超級英雄,超人和蜘蛛俠都得為當日頭條而奔波,X戰警又大多失業,唯有蝙蝠俠和鋼鐵俠受先人福澤,坐享二世祖的優厚待遇。直到[蝙蝠俠前傳],我們才知道布魯斯在經濟上不勞而獲的主要源頭是一個叫韋恩集團大廈的地方,芝加哥市民一定對其並不陌生,現實中那裡正是在金融界地位足可比擬紐約證券交易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交易所成立於1848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期貨和期權市場,其位於傑克遜大道的新大樓在1930年至1965年一直是芝加哥最高的建築物。托馬斯·韋恩曾在開往韋恩大樓的列車上對幼年布魯斯談及家族使命,大致意思是說咱自己闊了卻不應忘記窮人,出錢修腳下這條鐵軌就是為了給他們提供便利,反正從小就給兒子灌輸下了要造福當地居民的崇高思想。那條具有“為人民服務”教育意義的鐵軌雖然是特效人員的傑作,但顯然為布魯斯日後將歌譚鎮當成自家後花園那樣守護種下了前因。在[蝙蝠俠前傳]最後的戰役裡,列車在韋恩大樓前脫軌,順利結果了一個大反派,而到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樓前的街道再次被導演諾蘭闢為戰場,引爆了一場萬眾矚目的蝙蝠俠對決小丑的重頭戲。


跟著電影去歌譚鎮 其實就是 New Yo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