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句話說,“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會記錄下來父母的一言一行。”

之前謝娜發過一條微博感慨,說她做什麼動作,雙胞胎女兒跳跳和俏俏就模仿什麼,在模仿道路上遇到了勁敵。

下面有句評論很扎心,“父母最大的勁敵就是孩子” 。

深以為然。

孩子就像鏡子,可以看到高仿的自己。你可愛,孩子也可愛,你戾氣,孩子也粗暴,你待人溫和,孩子也和善有禮。你是怎樣的人,孩子就會長成跟你相同的人。父母是孩子終其一生模仿的對象。

因此,在養育孩子中,父母的這3種行為,一定要注意。因為你的這些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情緒失控

以前公司同事雅雅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公司上下,很多人都對她避而遠之。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同路回家,她找我聊天,直言問:“我這樣的性格是不是特別不受歡迎?”我沒直面回答,反問她,“為什麼會有這個感覺?”

一路上,雅雅跟我說了很多,從她的傾訴中,我感覺她很困惑,也很無奈。

她說,從小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小時候,母親總挑剔父親沒能力,這不好那不好,別人家都蓋了新樓房,他們家還住著紅磚瓦房。挑剔久了,父親也開始說落母親。兩人經常為一點芝麻小事鬧的烏煙瘴氣。

她說印象最深的一次,因為母親抱怨了一句什麼話,父親直接把母親揪著打了兩巴掌,母親一怒之下,把家裡的黑白電視機砸的稀巴爛。

整個童年,她目睹了父母無數次情緒爆發。她憎恨這樣的爭吵,還誓死說,以後絕不被情緒奴役。

時至今日,她卻成了一個容易炸毛的人。

雅雅說,自己活的很累。不止職場同事關係緊張,朋友關係,父母關係都讓她心力交瘁。不想成為帶刺的人,卻總在失控中傷到別人。

知乎上有個熱帖: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有個答案,我記憶至今。 “2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一個在情緒暴躁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活得會多麼痛苦。大人對待情緒的方式,就是孩子未來處理情緒的參照。衝孩子怒吼,和配偶廝殺,在情緒宣洩之下,也暗暗教會了他,用語言暴力解決問題。

不要以為,情緒失控是表達憤怒而已,與孩子無關。恰恰相反,與孩子密切相關。他們對待情緒最初的印象,來於父母。

每個人都有發洩情緒的權利,同時,也有控制情緒的責任。無論是家人,還是旁人,情緒失控是一種失態。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緒失控,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走向。性格的養成,一半來自遺傳,一半來自後天環境。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說一套做一套

看過一個經歷分享帖子。女孩很小的時時,父親帶她去書店買輔導書。結賬排隊時,她旁邊立著一個小書架,放著很多迷你童話書,特別精美。她很想要,可又不敢向爸爸開口。

父親看到了,就把那本書拿起來,用身體擋著,快速撕掉最後一頁,塞進了兜裡。

回家後,父親找她說,其實今天在書店的行為是不對的,言外之意希望女孩不要學他。

然而,幾年過去後,女孩學會了父親那招神不知鬼不覺的伎倆。趁同學不在,將她掉到座位底下的一隻自動鉛筆,據為己有,並自我安慰,說不定人家扔掉不要了;在街邊兩元店偷走過一個戒指,一個簪子;還逃過公交車的票。

女孩說,和父親拿的那本10元的童話書一樣,這些東西都不貴重,所以總拿的也心安理得。後來因為一次公交車司機,對她寬容處理,才讓她下定決心,痛改前非。

女孩能懸崖勒馬,可又有多少孩子,從此一偷就無法收手呢。

當著孩子的面,說一套做一套,看似跟孩子說明了道理,有所為有所不為。實際,孩子記住的,是父母最終做出的榜樣。說和做,孩子更容易相信眼見為實。

想起去年家長帶孩子哄搶橘子的事件,也不禁令人唏噓。

車主王愛軍,從四川拉了32頓新鮮的橘子,運往北京銷售。經過陝西漢中的高速路時,發生了追尾事故。考慮到橘子的保鮮時長,他將橘子拉到最近的縣城賤賣,成本價70的橘子是賣30元。

剛遭遇車禍的王愛軍,腿腳不方便,就讓來買橘子的人,自己在車上拿。後來人越來越多,場面失控了。很多家長就帶著孩子一起搶橘子,家長使勁掏橘子,孩子在後面拿塑料袋接。哄搶過程持續了近一個小時,車主都哭了。

那些帶著孩子拼命搶橘子的父母,高興地以為撈著了。可他們忽略了,孩子在這個經歷中,學到了一個“品質”,叫自私。

自私的人,無論未來在家庭,還是事業中,都會過的很孤獨。因為他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只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的人,也不會懂得關心他人。這樣的人,不會有人真正愛他,關心他,甚至只會遠離他。

說一套做一套的父母,最後坑的只有孩子。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遵守規則

生活中,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大人,領著孩子闖紅燈,安全走過後,還和孩子心照不宣,相視一笑。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手心冒汗,難道他們是在玩車禍大冒險?

前一陣,就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駕駛電單車,佔用機動車道。被交警制止後,那位媽媽竟當著孩子的面出言不遜,辱罵、毆打執勤交警。

視頻傳到網上後,網友們都罵開了鍋:

“你自己不想活了沒事,可別連帶了孩子”

“錯了就是錯了,連打帶罵的孩子都看在眼裡,對孩子是什麼樣的教育?”


只能說,這位媽媽和孩子僥倖逃過一劫。經常抱著僥倖的人,要麼不出事,出事毀一生。

類似的安全事故,網上隨便一搜就很多。去年有個小學生跟著大人闖紅燈的視屏,也慘不忍睹。紅燈時,一箇中年女人安全闖過了馬路,有個小學生也想跟著闖過去,結果,走到馬路中間時,被突如其來的轎車撞飛,生命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還有一則新聞,孩子無視規則,在馬路中間嬉鬧被捲入車底,當場身亡。

面對生命的失去,一切後悔和心痛都枉然。

有句話說,“不遵守規則的人,是遊蕩在人間的死神。”

帶著孩子“僥倖”做危險的事,是將孩子的生命,掛在了懸崖邊上。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就能讓孩子跌入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不是隻有講道理,才叫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一種教育。為人父母,請做個遵守規則的人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弗洛尹德說過:

“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性格氣質、行為取向等,背後的動機都跟童年的經歷有關。人最隱秘的記憶,往往跟在童年、特別是六歲以前植入的味覺、嗅覺有關。所以孩子從出生到六歲,一定要形成一種美好的世界觀。他得看好的東西;聞好的東西;聽好的東西;接觸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個好人。”


孩子從一個小孩,長成一個成人。過程中,他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大部分來源父母。孩子是否能擁有美好的世界觀,跟父母對孩子注入的精神營養有關。好的行為榜樣,就是給他們最好的成長滋養。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用一言一行,默默地喚醒孩子另一個靈魂,用身體力行的榜樣,去闡釋所要教育的道理。

沒人天生會做父母,但一旦為人父母,希望我們意識到,自己一言一行背後的力量。別讓我們的不良行為,給孩子帶去一生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