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絕不虧待創造價值的人

生活絕不虧待創造價值的人


張磊,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在投資界,張磊幾乎是無人不曉。


他身上的故事頗有傳奇色彩:2005 年,他在剛剛創業“一無所有”時,便如賭博一般 All In 騰訊;劉強東只想找他要 7500 萬美元,張磊在計算後卻一定要投資京東三億美元……


從騰訊、滴滴,到京東、美團;從美的、格力到藍月亮;從江小白到孩子王,張磊已然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投資人之一。


本期,探尋這位神秘、低調,但風頭正勁的投資人。


創立高瓴資本

高薪體面也擋不住中國崛起的召喚


在全球投資界,大衛·史文森是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人,執掌著耶魯捐贈基金。他所著的《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在西方被譽為機構投資的聖經。2002 年時,張磊和幾位好友把該書翻譯並介紹到中國。當時中國的機構投資方興未艾, 一些西方的投資理念就連很多業內人士也聞所未聞, 許多關鍵的專業詞彙甚至沒有對應的中文。現在這本書已經位列中國投資機構的必讀書目。張磊在翻譯過程中的認真和嚴謹,給史文森教授留下了很好印象。


生活絕不虧待創造價值的人

張磊與史文森教授,騰訊視頻《遇見大咖》欄目截圖


在史文森教授的幫助下,張磊找到了實習機會。耶魯畢業後,他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開始在華盛頓的一家全球新興市場投資機構做研究員。


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張磊卻選擇了放棄這個工作。明明可以活得很舒服,卻偏偏要學別人創業,弄得自己很辛苦。


這一切只因為:2001 年末,中國加入了 WTO。

2005 年,張磊開始創辦高瓴資本,高瓴二字取自於“高屋建瓴”。他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高瓴資本最早找的 5 個合夥人,都沒有做過投資,就連張磊也經常說自己是半路出家。當時他們找 LP(有限合夥人)拿錢的時候,有人曾說“(你們團隊)人都是看著很好的,但有點烏合之眾的感覺。”


但不管別人投不投,史文森教授執掌的耶魯捐贈基金立馬給張磊投了 2000 萬美元,成為了高瓴資本的第一位投資人。


堅守“重倉中國”信念


從創業開始,張磊一直堅守“重倉中國”的信念。在美國路演時,他講中國的最大機會就是創新。當面對質疑時,他說:你們說的問題我都承認,但是中國現在全民族都被動員起來去做創新了。高瓴資本的理論就寫在路演的大標題裡:“中國正在崛起,高速火車正在駛離車站,請立即上車。”


生活絕不虧待創造價值的人


但 2005 年時,大家對中國沒有那麼瞭解,沒什麼人敢把錢放到高瓴去投資中國。基本上一天下來 90% 的人都說“不”,還有 10% 的人過一個禮拜以後也說“不”。“這個過程很不容易,因為是一幫沒做過投資的人在賣一個大家沒投過的國家的故事,肯定是很難的。”


在張磊看來,這樣的機會在歷史上都罕見,短短的時間內,工業化、城鎮化、互聯網化、科技化、AI 人工智能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湧現,而且全方位地展示,這對投資人來說,彷彿展開了一張豐富的清明上河圖。在這片沃土上,只要專注做一件事情,有很強的執行力,一定能耕耘出收穫。


首單 ALL IN

賭徒都不敢這麼玩


張磊投出的第一單,全部資金壓在了一個項目上。這一消息立刻引起投資屆譁然,很多人說他不按常理出牌,不懂得“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而張磊卻堅信自己調研之後做出的選擇,相信自己當時的投資信念。


如今這個項目的市值,從十幾個億漲到了 3500 億美元。這家公司叫騰訊。


很多人一開始說這個項目是賭贏的,但張磊並不這麼認為。做過調研之後,張磊說他有一種信念,一直堅持的長期價值投資信念:


任何一個商業,不要去問賺多少錢,不要看今天的收入和利潤,這都沒有意義。首先看能給這個社會、給針對的消費者和客戶創造了多少價值。我們就是要找為社會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他的收入早晚會跟上,利潤早晚也會跟上的,社會早晚會獎勵那些不斷地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


逆風投資京東


2010 年,張磊在一個會上見到了劉強東,兩人“一見鍾情”,在辦公室聊了很久。劉強東向張磊提出了要 7500 萬美金,而張磊卻堅持給了他 3 個億。


張磊曾這樣總結過自己的投資哲學:做基礎研究,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


基礎研究是張磊投資哲學中的核心部分。他當時算過,只是在大城市,把京東的電商模式做成,至少需要 25 億人民幣,裡面有多少錢用來建倉庫,多少錢建物流中心,多少錢建固定資產投資,都一清二楚,7500 萬美元都不夠把實踐給實驗出來。


在投下京東之後,京東連續 8 年虧損。但張磊對此並不在意,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說:“我要賭就賭最值得相信的事情,就算全世界的所有消費者、供應商都在說京東傻,但我還覺得要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不要為了過早的盈利而改變公司的戰略,因為這個生意模式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張磊總結這一經驗時說:就是通過更深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使得我們有能力容忍短期的虧損,從而帶來更大的格局。


從 $20,000,000 到 $60,000,000,000

正確的事情最重要


從史文森手中拿到耶魯捐贈基金的 2000 萬美元開始,經過 13 年逆風奔跑,如今的高瓴資本已經具有 600 億美金(人民幣約 4156 億)的規模,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而高瓴本身,也給耶魯捐贈基金帶來了 13 億至 14 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大衛史文森在評價張磊的時候,毫不吝惜讚美之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張磊日後會成功了,但是他成功之巨大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也許下面這份名單,更能讓我們感受高瓴帝國的版圖:


百度、騰訊、京東、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孩子王、摩拜、Grab、江小白、Magento、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甘李藥業、惠每醫療、百融、百分點……


這位神秘、低調,但風頭正勁的投資人已經揭開面紗,他的投資究竟有什麼秘訣?下面這段自述,更能讓我們感受大咖背後的信念:


我們的投資是不斷學習,不斷問問題,做研究,我沒有所謂的消息,也沒有什麼資源。人的精力有限,我不喜歡天女散花式的投資一大堆企業,有點像賭博一樣,等著看哪個能長出來。我會有不同籃子,但沒有那麼多,我只需要做我認為最好的投資,用最好的投資去創造價值。


真正的大家,他們有共同的特點。第一,收入都沒法預測;第二,問利潤率說不知道。“我只要給消費者創造最大的價值,消費者讓我賺多少我就賺多少”,沒把這些事認為是多大的事。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利潤最高的公司。


今天中國社會也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英雄,讓人激動,社會早晚會獎勵那些持續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人一旦選擇站在高處想問題,看得長遠,自然會有幾分收穫。


最後,還是那句話。願每個企業家、每一個人保持樂觀、充滿激情,“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