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戰爭頻發,疫情不斷,中醫醫聖張仲景的家族也不能倖免,他在《傷寒雜病論序》中這樣寫到,自己的家族原本有二百多人,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因為傷寒而死亡的就有三分之二。醫聖對生靈塗炭不能及時救治悲痛萬分,於是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參考《黃帝內經·素問》,《難經》等,結合自己的實踐寫成了中醫方劑之祖《傷寒雜病論》。

這為中醫後世遣方用藥創立了典範,這次抗擊新冠肺炎所用的很多中藥方還由《傷寒雜病論》中的方劑化裁而來。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疫情來臨時孫思邈曾經深入常州一帶,很快控制住了當地疫情,後來又公佈了屠蘇酒。他在《千金要方》中列舉了許多闢溫方,倡導用塗抹,佩戴,懸掛等多種方式應對疫情,並且主張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金元時期天災橫行,疫情蔓延,民不聊生,當時好多醫生沿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藥方治病難以奏效,劉完素提出使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效果顯著,人們因此稱他為“寒涼派”,這對後世溫病學說有著啟發作用。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朱丹溪曾經在疫情大爆發前向人們提出預警,並且儲備了大量藥物,為及時治療病患,防止疾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丹溪心法·卷一·瘟疫五》中記載了“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他還提出了

祛邪預防,未病先養的理念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吳有性,字又可,生活在明朝末年,辭官離開太醫院,做了遊醫,親眼目睹了戰爭頻發,疫病流行的悲慘景象,經過細心的觀察、研究,提出瘟疫成因不是風寒暑溼,而是天地間的一種“疫氣",它雖然無形無象,無聲無臭,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並研製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著成

《瘟疫論》,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溫病學專著。後因清軍入關,頒佈“剃髮令”,拒絕剃髮被處死。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清代有溫病四大家,葉桂,字天士,醫術高超,曾經深入疫區,治病救人無數,著作有《溫熱論》;薛雪,字生白,著有《溼熱條辨》;吳瑭,字鞠通著有《溫病條辨》,創立三焦辨證,為中醫學發展做了重要貢獻;王士雄,字孟英,著有《霍亂論》、《溫熱經緯》;

他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同時,為溫病學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代戰勝瘟疫的故事

面對災難中華兒女不怕困難,見義勇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醫者仁心濟世,敢於擔當,古代中醫治療瘟疫的精神至今激勵著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