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水滸傳》作者的文學參與絕不像一般的話本編輯者,只是整理一下語言,刪改一些“致語”,而是加入了很多設計和思考的。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剪紙鐵扇子宋清

舊傳《水滸傳》的本,有宋江三十六人,加上晁蓋、孫立、杜遷、王矮虎、燕順等人的故事,絕不到一百零八人的規模。但《水滸》的作者將人數規模擴大三倍,雖然未必能夠詳盡刻畫每個人的經歷,但其文本設計用力之深自不待言。

一百零八將中多出來的七十幾人多出自作者的憑空創造,但他們的名字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來源的。

比如單廷珪這個人就是五代時期劉守光的部將,他刺殺周德威反而被擒與關勝擒聖水將軍單廷珪如出一轍。天目將彭玘大概用的是南宋初年河南府將領彭玘的名字,扈三孃的綽號“一丈青”用的是南宋初年馬伕人的綽號。

餘嘉錫先生有《宋江三十六人考實》考證《宋江三十六人贊》和《大宋宣和遺事》中的人物甚詳,何心先生的《水滸研究》對於《水滸傳》中的綽號也有非常詳實的考證。但如果將七十二人的名字、來歷一一考實過去,未必不能在《水滸》中讀出別味來。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宋江三十六人考實》

宋江的弟弟名叫宋清,我頗懷疑這個名字來源於柳宗元的《宋清傳》。柳文寫京城的藥商宋清經常將藥材賒與窮人並且在年終毀掉欠條的事情。後來這些窮人中有發跡做官的,紛紛送禮給宋清,宋清於是成為富有的人。柳宗元感嘆道:“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並稱贊他善於在遠處取利。

這個手腕與《水滸傳》中的宋江非常相似。宋江仗義疏財也不是隻看重近日的利益,但是一旦落難就紛紛看到這些廣博的人脈的有效——不但橫海郡的柴進、清風寨裡的花榮願意收留,即使他的名頭報到清風山上,素不相識的燕順、王英等人也只能“納頭便拜”,正是《宋清傳》傳主的善取遠利的風度。

《水滸傳》命名宋江的弟弟為宋清,大約是預備將宋清寫成宋江的影子。從原文裡,我們幾乎看不到宋江的家庭生活。只能看到宋江到柴進莊上去時,“弟兄兩個各跨了一口腰刀,都拿了一條朴刀,逕出離了宋家村”。宋清之所以跟在宋江後面,無非是宋太公擔心宋江結交一些歹類。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張偉澤雕塑宋江

宋江之所以頭一站就投奔柴進,並且結交武松這樣的人物,就是要讓宋清親眼看見自己在江湖上的地位以及所結交的江湖朋友,以期望宋清能回家說服老父——所以他立刻打發宋清回家,一方面使父親放心自己去闖江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保護宋清。

卻未想到宋清聯合石勇偽造宋太公喪訊,利用道德綁架,強迫自己回家。因而宋江一回到家聽說老父健在,立刻痛罵宋清:“你這忤逆畜生,是何道理!父親見今在堂,如何卻寫書來戲弄我?”並不是驚異於宋清偽造老父的死訊,而是痛恨宋清不理解自己的用心。

宋江對宋清的安排止於梁山上的派宴,除此之外,宋清並不顯山露水,這種安排恰恰是宋江的用心之處。作為地主之家,宋太公並不能像孔太公一樣擁有豪富。為了改變家庭的出身,宋江甘心為吏,並與宋太公切割。成則家興業興,敗則一人承擔所有的罪名與罵名。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張墨一繪鐵扇子宋清

且宋江出場時年紀以三旬開外,並沒有一男半女,實際上也是避免自己的孩子與父親、兄弟之間產生認祖歸宗的瓜葛,從這個意義上講,宋江是整個家族的犧牲者,所以“馳名大孝”,被稱作“孝義黑三郎”。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宋江把宋清當做自己唯一的接班人。讓他負責梁山派宴並非只是掌管廚房,而是梁山派系複雜,派宴是每天都會接觸到人的工作,負責派宴使宋清可以有足夠機會和所有的派系進行最多的互動,也可以進行情感維繫。

宋江深知,政治的第一要素是人,至於軍功是可以在政權確立以後逐漸累積起來的——這就是政治上所謂的“補履歷”。作為政治家,是否有能力帶兵倒在其次,是否能夠鎮服帶兵的人才是要點。

宋江之所以選擇招安之路而非造反到底,恐怕也有對家族負責的考慮。縱觀中國的歷史,很少有哪一家造反能夠延續兩代以上的割據命運。通常的情況是,在一代人的時間裡,要麼造反成功,要麼被官軍消滅。平心而論,以當時梁山的情勢,取趙宋王朝而代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宋江又不肯讓自己的勢力終被消滅,所以只有招安一途。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楊柳青年畫宋江

宋江被招安後,時常把宋清帶在身邊,除了讓他和蕭讓去買了一回藥材以外沒有另外的任命。宋江無後,他的戰功完全可以被宋清及其後代繼承,不需要宋清親自上戰場。何況,宋清如果在戰場上表現不佳,可以成為朝廷中人攻擊宋江的口實;宋清如果表現英勇,則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將他作為文官使用或者不用是最妥帖的辦法。

經過了從梁山聚義到招安、徵遼、徵方臘,宋清也逐漸成熟,逐漸接近宋江的理念。他懂得了宋江對他的安排,找準了自己的角色。因而朝廷在宋江顯靈後準備加封宋清,宋清以風疾為名在鄆城為農。因為他知道,宋江顯靈的神話無疑挑戰了君主的權威,如果宋清貿然接受官職,等待的將會是自己難以把控的利害。

《水滸傳》宋清的來路與去路

戴敦邦繪鐵扇子宋清

相反,宋江的“忠義”之名已經遍佈民間,只要自己在家為農,就會將這種“忠義”從神話變為現實——宋江兄弟不為功名而講“忠義”,這種名聲就會強化,最終使自己的後代享受這種名聲帶來的利益。

果然,他的兒子宋安平最後應過科舉,官至秘書學,改變了宋家的命運。這是宋清最好的歸宿,也恰是宋江生前最好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