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先喝大家聊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和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他们很喜欢去河边抓鱼,甚至跳下河洗澡,但是每次都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岸边看,因为我不会游泳。

其实我本可以让小伙伴教我游泳,也就是几天学会的事,但是我没有,因为父亲再三叮嘱,不能背着他私自下水,生怕我出什么不测,说等有空会亲自教我。久而久之,我开始排斥下水,怕父亲责骂,更怕淹死。然而父亲因为后来身体状况不佳,始终也没机会亲自教我游泳。就这样过了近20年,直到今天我还是个旱鸭子,说出来真是惭愧。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在这里没有责怪父亲的意思,毕竟也是为了我好,而且遇到了不可抗因素。纯粹是用我的例子来引出咱们今天的主题。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个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形成自我无能的认知,对于任务,哪怕自己有能力能够完成,也在尝试之前自我放弃。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即使跳,跳的高度也谨慎地和玻璃盖处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上文提到的跳蚤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自我放弃。因为无法避免的挫折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个术语缘自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的一个经典实验。

塞利格曼先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电击,狗遭受电击之后,狂吠不已,并且四处冲撞笼子,希望能够逃离。这个实验重复多次后,蜂音器一响,狗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击,躲也没有地方可以躲。

后来,当蜂音器响的时候,狗干脆趴下来,“心甘情愿”地等待电击。再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这其实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反思作用,首先应当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孩子一出生就是积极探索,喜欢尝试的,他到处看、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 所以出错肯定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家长都报以厉声呵斥,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变得不自信了。

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如果你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请对孩子“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并对孩子的尝试予以进一步的启发和建议。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同样的,如果孩子因为某一件事做得不好,或者学习能力较差,应该多一点耐心和鼓励,而不是直接说出“你太笨了”、“你怎么这么蠢”之类的打击小朋友自信心的话。正在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家长的一些话,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其实相似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工作层面,尤其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不论自己手下的员工做怎样的努力,上司都一脸不满,甚至对员工施加言语打击,员工很容易慢慢地放弃努力,而消极地等待上司的责罚。所以,奖罚一定要分明,当奖的时候不要吝惜你的赞扬,当罚的时候,也一定要让被责罚的对象清楚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最后想告诉你的是,即使天天被人说成是失败者,是可怜的“Loser”,即使你确实目前什么都做不好,处处被人看不起,处处碰壁,心情很糟糕......但是请你一定要保持微笑,告诉自己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要相信自己能成功,并且勇于去尝试,不要被习得性无助困扰,失去了自我。

不是当有人说你是Loser,你就真的得认可自己就是个Loser。

你可能是这样变成一个Loser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