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日本“武士道”精神,可以自己的主人毫無保留的犧牲自己,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忠義”二字就是他們的命。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武士。

一、白門樓上的眾生相

白門樓上戲臺已搭好,一眾人馬正唱著大戲。

呂布眉飛色舞的在曹操面前許諾:自己也是不介意當“四姓家奴”(丁原、董卓、加上本姓呂、曹操)的,條件是希望可以苟活一條性命。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何潤東飾演的呂布

曹操看向劉備,劉備很扎心的補了一刀:想當呂布的義父,命可要足夠硬!而曹操的老相識陳宮,不冷不熱的和他敘完舊後,毫不猶豫的慷慨赴死,卻保全了家中妻兒老小的一世平安。

張遼在噴完沒在濮陽城燒死曹操後,還打算再罵罵咧咧幾個小時。馬上關羽就上前求情,張文遠萬萬不能殺,弄了個“乞哀呂布無人救,罵賊張遼反得生”的尷尬場面。

就在臺上各個角色,為了活命和各自的如意盤算,在那賣力表演時,焦點轉移到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人——高順。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

白門樓上的無言高順,既不苟求活命,也不哈哈大笑,死就死,更沒有素質低下的開口罵人,說些“做鬼也不放過你”的蠢話。

僅僅用沉默表達了對這群演員們最狠的鄙視。

按道理,曹操平日有惜才之名,高順論武力值應該與張遼是不相上下的。連宋憲、魏續這種經驗包曹操都接受了,對待地位更高的高順,怎麼就那麼不客氣?

二、曹操為何容忍不了武力高強的高順

曹操不能容下高順的原因。應該不外乎兩個。

其一,高順是呂布的頭號打手,與曹營人馬結仇甚深。夏侯惇在攻打高順軍時,甚至一隻眼睛還被曹性射瞎了。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其二,高順太“蠢”不識時務。歷史上,張遼是在曹操大敗呂布之時就很識時務的,帶領眾將投降了。而耿直的高順,所率領的特種部隊陷陣營,則硬拼到最後的一兵一卒。

他既不像張繡,雖與曹操有血仇,但架不住人多勢眾,曹操只能咬著牙認了,回頭還要找機會才能把張繡搞死了事;也不像張遼這種聰明人,不管先前幾個老大什麼下場,他張遼都能把部隊保存完好,“以兵降”。

所以,大概曹操當時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既然高順隻身一人,沒什麼利用價值,又在呂布軍中的地位極高,算是個匪首,屬於必斬的範疇。還有跟夏侯惇的過節,乾脆殺掉了事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張遼,字文遠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高順完全就是個打醬油的,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高順其實是真猛人一個,客觀的評價高順,將他視作三國時期的一流武將應該也不為過。

三、高順的即戰力:三國一流武將

一、高順的地位

在呂布軍中,陳宮和高順一文一武,可是左膀右臂一般的人物。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只是呂布的八健將,好比成吉思汗的“四駿”(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四狗”(速不臺、者勒蔑、哲別、忽必來)。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名滿天下,江東的小朋友們一度聽說張遼,就不敢哭了。張遼後來被曹操委以方面之任,袁曹河北爭霸時,開發了類似遊擊的戰術,成功牽制了袁紹的戰略左翼,立下大功。

在呂布手下時,張遼和臧霸這樣兩個狠角色,當時也只能混個健將而已,可見高順利有更過人之處,能耐不在這八健將之下。

二、特種部隊頭子

高順之勇猛也確有資格稱為名將。《三國志》中是這樣描寫的:

(高順)所將700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煉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平淡無奇的一句話卻充滿了畫面感:不僅有700個視死如歸的勇士,無數舍死還生的血戰外,陣前還站著一位勇烈沉穩的將軍。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而這支“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的特種部隊,也確實曾經讓曹劉兩家吃盡了苦頭。建安三年,呂布派高順攻打小沛的劉備,劉關張三人都在,卻完全打不過。

曹操於是派了經驗包夏侯惇來救劉備,又被高順打了個滿臉包,還搭了一隻眼睛。打到後面,劉備丟了老婆歸降了曹操,當了個豫州牧。

當時高順是不是真的只帶了陷陣營,就擊敗了劉關張和夏侯敦不得而知,不過這4個人可都是東漢末年的梟雄和名將,碰到高順竟被打成灰頭土臉,丟老婆的丟老婆,瞎眼的瞎眼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有這種戰績,硬說高順平庸恐怕也沒人信。只是在人中呂布的猛將光環下,高順的光彩也不得不暗淡了許多,也是在呂布奇葩的戰略眼光下,明明可以有所作為的高順,哪怕再厲害也要打個折扣了。

四、高順的“異類”:剋制清廉的完美將領

在《英雄記》中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遺”,短短11個字描畫出了,在那個道德崩壞的亂世中,一位剋制清廉而注重個人修養的將領形象。

同為呂布部將的侯成,有一次丟失了戰馬,後來找回,眾將帶了禮品去恭賀他,侯成用自己釀的酒招待眾將。宴飲之前,侯成先給呂布送了些酒肉過去。

呂布大怒,因為他曾在軍中下過禁酒令,大罵道“我不讓你們喝酒,你們偏喝是想借喝酒行造反之事嗎”?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坑呂布最慘的叛徒——侯成

侯成非常害怕,趕緊回去把酒倒掉,並把眾將送的禮物都退了回去。相比之下在驕悍暴虐、殺掠無度的呂布軍團中,獨善其身的高順更像是一個異類。

《素書》中說“貶酒闕色,所以無汙;避嫌遠疑,所以無誤”。這一點,真的只有高順做到了。

五、高順的忠義:實實在在的忠誠

高順死心塌地的跟隨呂布,雖然他也知道呂布反覆無常,極難成就大事。某次,呂布要親自出軍向沾臧霸索要財物,高順勸他珍惜名聲,不要為這等無謂的行為出兵。實際上是變相的勸誡呂布,不要過於貪圖小利。

呂布自然不會聽從。關於這個主人的本性,高順是看的很透徹,高順經常勸誡呂布說,“凡是破家亡國的君主,並不是手下沒有忠臣和能臣,是因為君主不能用人,將軍每次的言行舉動都不肯深思熟慮,事後推諉於“失誤”,將軍的這種“失誤”是不是太多了”?

三國正史第一名將高順的愚忠:對呂布至死不渝,曹操只能賜死成全

高盛敢說這樣的話,證明他是真心把呂布當成一生之主的。呂布自然也知道高順是個忠臣,但是出於種種奇葩考慮,不敢重用高順,所謂“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而在郝萌叛變後,呂布更加猜忌高順,刻意疏遠了他。

魏續和呂布有親戚關係,呂布便將高順的陷陣營,全部交給小舅子魏續。實際上就是明擺著奪了高順的兵權,真跟別人打起來時,呂布又不得不讓高順上,只能臨時把陷陣營再交給他,而平日裡這些部隊又必須為魏續統領。

即便如此,高順仍一心追隨呂布,直到為呂布赴死,始終都沒有恨意和怨言。

至於曹操為什麼非殺掉高順不可,其實還有最後一種說法。曹操心裡其實清楚明白,收買張遼之心,可用知遇之恩;對臧霸只需金銀珠寶;面對高順,卻只有“忠義”二字能收買

七、熊貓君小結

或許曹操是更好的主人,混個五子良將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這有什麼意義呢?

高順心中捍衛的旗幟——呂布倒下了,他也自然沒有存活的意義,此乃最簡單而質樸的武者心態。

白門樓這場戲中,沒有臺詞的高順,始終用“你不配跟老子說話”的氣魄慷慨赴義,曹操自然也很上道,他用斬首來成全高順的忠義美名,曹操與高順生為對手,卻在冥冥中有種相知相識的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