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是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十四歲的時候,就拜師求學,當時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夏侯惇因此殺掉了侮辱他師傅的人,因此夏侯惇就以剛烈性格而聞名(三國殺裡技能即為剛烈)。曹操討伐陶謙之時,留下夏侯惇來鎮守濮陽,但是張邈、陳宮卻叛迎呂布,導致曹軍後院失火。因為曹操的家屬當時都在鄄城,為了保護曹操的家屬,夏侯惇急急忙忙帶了輕裝步兵前往,途中遭遇了呂布的軍隊,一番激戰呂布退走。呂布雖然退走,但這是他的一個計謀,呂布並不想攻打鄄城而是想要一鼓作氣拿下濮陽。趁著夏侯惇還在鄄城保護曹操的家室時,呂布已經奪取了濮陽,並得到了夏侯惇軍隊的輜重。呂布在軍事上還是有所造詣的,他派自己的手下假裝向夏侯惇投降,其實是要俘虜夏侯惇,做一筆打劫的買賣。夏侯惇當時應該是心急如焚,遇到呂布派遣的詐降將領居然相信了,最終被呂布派遣的將領抓到,並以夏侯惇的生命作為威脅勒取夏侯惇軍隊中的貴重物資,主將被劫持,軍隊自然也不敢妄動。這時候韓浩及時出現,先讓軍隊冷靜,然後給對方做思想工作。韓浩認為:你們劫持了夏侯惇,肯定是死罪。我們的軍法是不會因為將軍被俘,而導致縱容的。並且假裝對夏侯惇哭泣著表示我不是不顧及你的性命,但這是國法啊。這一齣戲演的可謂是惟妙惟肖,最後憑藉韓浩三寸不爛之舌,打動了敵人。對方表示我只想要點物資就走,結果韓浩看準機會,一舉將綁匪殺掉,夏侯惇因此保住一命。曹操聽說了這個事情後,確定以後如果再出現劫持人質的,不要顧及人質性命,直接擊殺,於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內劫持人質的行為基本消失。

這件事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韓浩其實冒了很大風險來救援夏侯惇,因為當時曹操治下沒有這條法律。史料也沒記載夏侯惇當時和之後的反應,不過從後面韓浩被委以執掌禁軍的重責,升護軍,任中護軍,置長史、司馬,封萬歲亭侯,官位,爵位一路高升來看,曹公和夏侯惇應該也是贊成韓浩的做法的。

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被俘

基本上喜好三國的人,贊成夏侯惇為三國前期第一將都是因為一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中來的,記得少時看三國演義,到這一段時,頓感一腔熱血湧上心頭,從此迷上三國,迷上了夏侯惇了。

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大戰開始

初平五年(公元194年),當時曹公征討陶謙後歸來,為了報奪城之恨,進攻佔據濮陽的呂布。夏侯惇跟隨曹操討伐呂布,在一次戰役中夏侯惇的左眼被箭矢射中,於是他單目失明,因為戰爭留下了不可挽救的痕跡。

此事演義中有著十分具體的描述:先說夏侯惇挺槍出馬搦呂布戰。高順出馬大罵夏侯惇,惇大怒。兩馬相交,戰四五十合,高順敗走。惇縱馬趕去。順不敢入陣,繞陣而走。惇不捨,盡力追之。陣中曹性看見,縱馬出陣,拈弓搭箭,夏侯惇將近,性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帶出眼睛。惇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之!”於口內啖之,不趕高順,只取曹性,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夏侯惇殺了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卻從背後趕來,呂布軍馬一齊都上,曹軍大敗。夏侯淵救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暫且不說演義的真實性,但此戰曹公為報仇而來,呂布為保命而戰,雙方肯定是傾國之力對決的,呂布手下:連擁有關張兩位萬人敵的劉備都不是其對手的陷陣營高順;威震逍遙津,差點活抓孫權的徵東將軍張遼。能在與兩將鏖戰中,眼睛中了一箭還能全身而退的,縱觀整個三國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的。

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獨眼之龍

夏侯惇雖然一生從軍,但是注重學習,曾親自迎接老師學習。他性格簡樸,如果自己有餘財就分給眾將士,為人清廉,不私治產業。去世後諡號為忠侯。(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忠”為大譽之諡,為臣者的最高評價,曹魏只兩人由此諡號,另一為統帥揚,荊,益三州軍事的魏大司馬曹仁)

夏侯惇的兒子夏侯充繼承了他的爵位。皇帝追思前後的功勞,將夏侯惇的所有子孫盡皆封侯,將他的七個兒子兩個孫子都封為關內侯,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和弟弟夏侯廉封為列侯。早年間,曹操曾經將自己的閨女清河公主側給夏侯楙作妻子。夏侯楙曾經官至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

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

塵埃落定後的夏侯惇作為一位被俘虜過的將軍,一位少有勝績的將軍。曾隨曹公東征西戰,討伐呂布時還為戰爭損失了左眼。他參與南征孫權,突襲劉備,平定河東,攻略鄴城,討伐張魯等戰役。曹公對他非常信任,曾經認為魏王下設的官職不能體現夏侯惇的功勞。夏侯惇戎馬一生,官高爵顯,但是他卻不治產業,不留餘財。他能都統曹魏的所有兵馬,但卻唯獨不私藏金銀財寶,為將領們做出了榜樣。而在曹公去世後,曹丕稱帝前,就拜夏侯惇為大將軍,結果沒幾個月夏侯惇就去世了。就像一生追隨著曹操的腳步,從未停止。(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數月薨。—《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


身為曹魏肱股,他雖有淪為人質的汙點,也還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一生追隨著曹操的腳步,從未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