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的时候,就拜师求学,当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因此杀掉了侮辱他师傅的人,因此夏侯惇就以刚烈性格而闻名(三国杀里技能即为刚烈)。曹操讨伐陶谦之时,留下夏侯惇来镇守濮阳,但是张邈、陈宫却叛迎吕布,导致曹军后院失火。因为曹操的家属当时都在鄄城,为了保护曹操的家属,夏侯惇急急忙忙带了轻装步兵前往,途中遭遇了吕布的军队,一番激战吕布退走。吕布虽然退走,但这是他的一个计谋,吕布并不想攻打鄄城而是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濮阳。趁着夏侯惇还在鄄城保护曹操的家室时,吕布已经夺取了濮阳,并得到了夏侯惇军队的辎重。吕布在军事上还是有所造诣的,他派自己的手下假装向夏侯惇投降,其实是要俘虏夏侯惇,做一笔打劫的买卖。夏侯惇当时应该是心急如焚,遇到吕布派遣的诈降将领居然相信了,最终被吕布派遣的将领抓到,并以夏侯惇的生命作为威胁勒取夏侯惇军队中的贵重物资,主将被劫持,军队自然也不敢妄动。这时候韩浩及时出现,先让军队冷静,然后给对方做思想工作。韩浩认为:你们劫持了夏侯惇,肯定是死罪。我们的军法是不会因为将军被俘,而导致纵容的。并且假装对夏侯惇哭泣着表示我不是不顾及你的性命,但这是国法啊。这一出戏演的可谓是惟妙惟肖,最后凭借韩浩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了敌人。对方表示我只想要点物资就走,结果韩浩看准机会,一举将绑匪杀掉,夏侯惇因此保住一命。曹操听说了这个事情后,确定以后如果再出现劫持人质的,不要顾及人质性命,直接击杀,于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劫持人质的行为基本消失。

这件事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韩浩其实冒了很大风险来救援夏侯惇,因为当时曹操治下没有这条法律。史料也没记载夏侯惇当时和之后的反应,不过从后面韩浩被委以执掌禁军的重责,升护军,任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封万岁亭侯,官位,爵位一路高升来看,曹公和夏侯惇应该也是赞成韩浩的做法的。

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被俘

基本上喜好三国的人,赞成夏侯惇为三国前期第一将都是因为一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中来的,记得少时看三国演义,到这一段时,顿感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从此迷上三国,迷上了夏侯惇了。

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大战开始

初平五年(公元194年),当时曹公征讨陶谦后归来,为了报夺城之恨,进攻占据濮阳的吕布。夏侯惇跟随曹操讨伐吕布,在一次战役中夏侯惇的左眼被箭矢射中,于是他单目失明,因为战争留下了不可挽救的痕迹。

此事演义中有着十分具体的描述:先说夏侯惇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惇,惇大怒。两马相交,战四五十合,高顺败走。惇纵马赶去。顺不敢入阵,绕阵而走。惇不舍,尽力追之。阵中曹性看见,纵马出阵,拈弓搭箭,夏侯惇将近,性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带出眼睛。惇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不赶高顺,只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夏侯惇杀了曹性,纵马便回。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夏侯渊救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暂且不说演义的真实性,但此战曹公为报仇而来,吕布为保命而战,双方肯定是倾国之力对决的,吕布手下:连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都不是其对手的陷阵营高顺;威震逍遥津,差点活抓孙权的征东将军张辽。能在与两将鏖战中,眼睛中了一箭还能全身而退的,纵观整个三国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独眼之龙

夏侯惇虽然一生从军,但是注重学习,曾亲自迎接老师学习。他性格简朴,如果自己有余财就分给众将士,为人清廉,不私治产业。去世后谥号为忠侯。(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忠”为大誉之谥,为臣者的最高评价,曹魏只两人由此谥号,另一为统帅扬,荆,益三州军事的魏大司马曹仁)

夏侯惇的儿子夏侯充继承了他的爵位。皇帝追思前后的功劳,将夏侯惇的所有子孙尽皆封侯,将他的七个儿子两个孙子都封为关内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和弟弟夏侯廉封为列侯。早年间,曹操曾经将自己的闺女清河公主侧给夏侯楙作妻子。夏侯楙曾经官至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

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夏侯惇

尘埃落定后的夏侯惇作为一位被俘虏过的将军,一位少有胜绩的将军。曾随曹公东征西战,讨伐吕布时还为战争损失了左眼。他参与南征孙权,突袭刘备,平定河东,攻略邺城,讨伐张鲁等战役。曹公对他非常信任,曾经认为魏王下设的官职不能体现夏侯惇的功劳。夏侯惇戎马一生,官高爵显,但是他却不治产业,不留余财。他能都统曹魏的所有兵马,但却唯独不私藏金银财宝,为将领们做出了榜样。而在曹公去世后,曹丕称帝前,就拜夏侯惇为大将军,结果没几个月夏侯惇就去世了。就像一生追随着曹操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


身为曹魏肱股,他虽有沦为人质的污点,也还是得到了主公的重用

一生追随着曹操的脚步,从未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