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校友沙龙:新冠疫情下的影响与应对(3月25日访谈节选)

理大校友沙龙:新冠疫情下的影响与应对(3月25日访谈节选)

点击这里,前往iLearning自主学习平台观看现场视频:


关于我的访谈问题摘要:

——自我介绍:


Tong:大家好,我叫辛童,是香港理工大学2003级MBA班的学员,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生,目前是深圳新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iLearning在线学习平台的创始人,iLearning是一个面向职场人群提供跟职场相关的在线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管理平台。在创业之前,我在苹果、华为等公司从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出过几本专业书籍。比如我手上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苹果、华为等供应链实践者》,《中小企业采购管理》、《中小企业供应商管理》,还有即将上市的《华为供应链管理》

——这次疫情对你们行业具体有何影响?


Tong:我目前从事的是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行业,线下的培训已经完全不可能,目前已经转移到线上。线上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还是不错的。所以,当我们用辩证的思想看问题时,会发现每一次危机都是危险加机会,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一场重大的危机事件,都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比如2003年SARS后,催生了阿里和京东等电商平台;2018年的中兴事件,使得全社会关注核心元器件的自主研发;2020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也会诞生和造就一些伟大的公司出来,可以遇见的行业会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视频通信、数字监控、云服务等,所以,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产业会从偏硬走向偏软,从硬件走向软件,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从加工、代工走向自主研发和创造,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的一个良好契机

——疫情对下一阶段的挑战及机遇的判断?


Tong:从我所在的行业来看,目前在线教育和培训这块还是持续增长的。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自己也尝试了一下线上课堂,我发现效果非常好。同学们在线上课堂的交流也非常充分和活跃,一点都不亚于线下的讨论。

 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教育形式还会持续增长的,稳定发展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像其它行业一样整合,洗牌,整个行业会优胜劣汰,出现一些个垄断企业或者说是头部企业。


——关于制造业供应链体系这轮面临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能否举个例子,并给些具体的现在及未来在供应链建设上的建议?


Tong:这个问题面比较大,也非常专业。在制造业供应链中涉及到采购与供应,也就是买和卖,涉及到买方和卖方的各种问题。对这个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也需要区分行业来分析,还需要同时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们先从宏观方面来讲吧,我这里有世界银行的一些数据:  


  制造业在中国占GDP的30%左右(2018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美国占11%左右,世界平均是16%;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52%,美国服务业占比近80%,全球平均是65%。


  所以,服务业、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服务业对美国经济影响更大。


  至于供应链的问题,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刚发生新冠疫情后,制造业面临的困难是——担心客户转移订单,交不出货,面临罚款等;2月下旬,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制造业出现用工难,劳工和原材料紧缺、物流交期延长、进口原材料紧缺的问题,但大部分问题随着疫情的控制逐渐缓解,到了2月底3月初,大部分工厂逐渐恢复产能。这些可以看作是供应端的问题。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到了3月中旬以后,形势发生了逆转。中国的产能基本恢复了,但是国际采购需求降低了,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的采购和供应。一方面,在采购体现的困难是,可以进口的物资少了,大家都去抢库存;从欧美进口的采购周期变长了,原来三个月的,很可能要半年,所以要提前备足库存;对于一些在欧洲和美国采购的关键物料,有不少公司已经备了一年的库存以应对接下来的疫情发展;对于日韩半导体,前段时间就出现了Nand内存缺货和涨价、电阻电容缺货的状况,供应链面临中断;不同行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太一样,汽车行业之前由于中国零部件工厂关厂,大家知道汽车有几万个零部件,导致汽车组装厂停产。飞机上有几百万个零部件,要成套组装,缺一个都不行。武汉有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比如东风汽车,光电半导体产业,如清华紫光的Nand、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等,还有武汉钢铁、制药等。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发展,我

最担心的是市场需求端,出口的采购需求下降了,这一点会更加影响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对那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广东、浙江都是出口大省,受影响很大。从世界银行数据来看,中国的服务出口和货物出口占GDP19%。


所以,从宏观方面来看,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都非常大。前几天看CNN,美国经济学家预计,全球经济现在进入U型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低端徘徊。中国经济依赖出口,全球经济低迷和下滑,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一枝独秀。

大家知道,GDP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 和出口。从2019年的GDP 6.1%的增速来看,我这里有一些官方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低于GDP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最多的是房地产的投资,增长约8.5%;其次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约4.1%;最后是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大约是2.3%。而制造业的投资主要还是以高科技制造的投资增长为主,从这几个数据大家可以观察到,

2019年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还是房地产业


2)再看一下消费的数据。2019年国内居民零售消费增长8%,高于GDP6.1%的增长。所以,中国国内的居民消费对GDP贡献很大


3)最后再看一下出口增长数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口增长5%, 低于GDP的增长。这个数据说明2019年中国出口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出口量严重下滑,低于2018年的出口增长7.1%的数据。


  看完这几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GDP当中:


1)消费的比重约:43%

2)投资的比重约:30%

3)出口的比重约:27%


  我们再看一下出口的数据,在经营主体方面:


1)2019年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13.48万亿元,增长1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3%,进口增长8.4%

2)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9.9%


3)国有企业进出口占16.9%


如果出口受影响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的出口的中坚力量。


不过从乐观的一面来看,我们前面也分析过一些新的机会(国家统计局官网信息):

1)虽然1-2月份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但到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


2)服务业生产下降13%,但是新兴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但是生活必需品销售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继续增长,物资供应、基本生活品保障有力,物价总体平稳。


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检验检测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实现增长。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是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我们继续看一下中国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2019年,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为日本。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0.8%,高出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


由于疫情的发生,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形势。所以,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是休戚相关的,真的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不好,对那些国际贸易伙伴没有任何好处;反之亦然。从进出口这个角度来看,就是双方扮演着采购与供应的关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一定会下降,而制造业的就业人口是最多的,占总就业人口的近30%,所以,这样看来,我们预测到未来制造业的失业率会增加;人一旦没有工作,就会没有收入,那么消费需求和意愿就会明显下降,会影响国内的消费,这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所以根据GDP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理论,我们看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第一条就是

保稳定就业,对企业的干预就是,在经济形势下滑的现实情况下,要求央企、国企等单位新招聘员工不能低于2019年,并且扩大了硕博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这也是稳定就业的一个举措。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政府对房地产也会限制投资,因为对房子的消费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消费能力。社会资金都流到极少数的地产商手中了,财富分配更加不均衡,不利于社会健康的发展。所以还是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由于制造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资金紧张,所以银行又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这也是支持制造业的发展。政府采取的另外一个举措,就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投资来拉动需求,促进GDP的增长。


第三个就是拉动社会居民的消费需求,鼓励消费,以上这些举措都可以看作是促进GDP增长的。

  2020年中国政府原先预测的GDP增速为6%左右,前几天我看到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给出的预测是5%。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为4%,如果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估计GDP的数据会更难看。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微观层面来谈一谈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和反思。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供应链人应有的十四点反思》,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讲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的微信公众号找一下,读一读。


——请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并预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哪些行业哪些领域会被颠覆?注:这些颠覆是根本性的并且在疫情结束后仍将保持并长期稳定存在。


Tong:今年受疫情影响,跟医疗相关的行业,医药、疫苗、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双通道输液泵等ICU装备,便携式彩超,实验室检测试剂,心电监测,还有一批防护物资、常用药品),跟线上相关的行业,如线上教育、在线办公、网上订餐、网上娱乐,都是火的不行。


由于限制了人和物的流动性、阻止人群的聚集造成后果,受影响大的有:航空、旅游、交通、汽油、能源、餐厅、娱乐、酒店、零售、健身、景区、线下培训、线下活动体验、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华为老板任正非认为,未来世界的变化将不可想象。我也认为如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导致很多岗位的人失去工作,比如仓库内的运输和管理。


凡是重复性的、可以程序化,被算法模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取代。理性的、数理化=数学模式化。


但是,作为人,还有感性的一面,人是有情感需求的,需要被温暖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能量场,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温馨体验是不可替代的。还有,就是人的艺术创造力,这些需要想象力、感性思维,人可以想象并创造出完全不同于当下和过去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机器人无法代替的。

......


最后合影留恋:

理大校友沙龙:新冠疫情下的影响与应对(3月25日访谈节选)

左一:吴良群先生,前海鼎业投资创始合伙人,香港理工大学珠三角校友会副会长

左二:理大校友王玲珑小姐

右一:洪嘉璟女士,中科招商集团高级副总裁

右二:姜晓明先生,幸福西饼合伙人兼副总裁

中间右:陈丽娟女士,依贝佳化妆品集团公司总裁,香港理工大学珠三角校友会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