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宽容的尺度?

“宽容”,《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如果将它应用在教师身上,指的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采取不计较、不批评或者不深究的处理方式,以帮助学生、教育学生为目的,以平和的、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的时候。上课迟到、没有完成作业、偷偷在自习时间玩手机、和同学打架斗殴等。每到这个时候,教师就得停止手头的工作,去处理这些事情。有些教师沉不住气,不仅自己生气,还要对犯错的学生大发雷霆。揪住这一件事情,一定要查个清楚,停了学生的课,把家长请到学校来,道歉、认错、写检查。等处理完了,不仅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而且也不一定达到所希望的结果,学生虽然表面上认错了,心里却很不服气,甚至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

我们知道,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身体和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失败,然后再尝试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过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最后达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需要恰如其分的宽容。教师对学生宽容了,才能心平气和的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宽容从表面来看,似乎是对学生的忍让和妥协,但是实质上,宽容是一种以退为进,效果明显的有力的教育措施,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宽容的尺度?

那么,教师应该从哪几方面来体现对学生的宽容?

一、认识上的宽容。许多时候,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只看表象,而不去调查和分析学生犯错误的深层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批评教育,不去寻找错误的根源。有的时候,本来是一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小事情,比如:有个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实在想不出来一道题该怎么解,就借同学的作业本参考了一下,不巧被老师看见,认为是在故意抄作业,在全班面前给予批评。像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小事化了,不去计较,问清楚情况之后,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既让自己省了心,还让学生心存感激。

还有的学生,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老师昨天刚因为一件事批评了他,叮嘱他不要再出错,结果今天就又捅了娄子。让他写了检查,做了保证以后绝不可以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可实际上他又控制不住自己,老师办公室还是看到了他的身影。如此反复的犯错,老师就会以为学生在和自己过不去,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对学生彻底失望。每当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要以平和的心态去认真调查分析,做到思想认识上的宽容,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二、态度上的宽容。作为教师,从认识上理解宽容,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毕竟我们在从事教育事业之前,已经接受过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而进行的培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往往不容易把握,难免失去控制。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血气方刚、热情高涨,很想干出一番成绩来,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在对待学生态度上,极易走偏左的路线。

有些学生,屡次犯错,有时候错误比较严重。老师对他一再批评,不仅不承认错误,而且还不改。这是最让老师不可忍受的事情,在盛怒之下,对学生放弃了宽容,要么对学生停课、写检查,要么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来,轮番说教,或者干脆让家长领回家,慢慢反省。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的矛盾就会加深,甚至不可调和。老师要做的首先是平和心态,控制情绪,冷静思考学生屡次犯错的根源,从态度上让学生感到有回旋的余地。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感化,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让局势变得不可收拾。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宽容的尺度?

三、要求上宽容。每一个学生因为个性的差异,造就了行为、习惯、爱好,甚至错误的不同。几个学生一起犯了错,他们错误的程度也是不一样,所以对待错误的认识也不一致。有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而有的学生从不主动,只是看到其他人“缴械投降”了,才不情愿的低下头。还有的学生如坚强的战士一样,不仅不承认错误,在老师面前从容不迫,像对老师示威一般,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遇上这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视同仁。主动认错的学生,可能心理比较敏感,情感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如果要求太高,压力太大,可能出现心理崩溃的表现。好多的活生生的案例警示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对有些学生切不可过分指责。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就得稍高一些,除了对他们态度要严肃,言辞要不卑不亢,关键还需要刚柔相济,软硬兼施,这是考验一名教师耐心和毅力的时候。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的宽容,来说一说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的尺度的问题。

在对待学生的错误的问题上,我们不赞成不由分说,“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这样不仅可能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我们教书育人的原则相悖。但是,我们也不主张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为理由,一味地宽容。有时候,过分的宽容,反倒是增长了学生犯错的勇气,知道犯了错老师也不会对我怎么样,干脆一错再错,这其实就是对错误的纵容,不仅有害于学生,而且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所以,教师对学生宽容,要建立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给他们创造最大的改过机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错误的根源、性质、严重的程度和造成的影响的不同,使用相应的方法,既不让情节轻微的学生心里留下阴影,也不能让情节恶劣的学生侥幸逃脱,形成“你奈我何”态势。在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伤害学生身体健康和自尊心,不给自身带来麻烦和损失的前提下,施行宽严相济的策略,管理好学生,保证自己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宽容的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