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下語文小古文輕鬆學:守株待兔


部編版三下語文小古文輕鬆學: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選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

1、株:露在地面上的樹的根和莖。

2、宋人:宋國人。

3、耕田者:指農夫。

4、走:跑,逃跑。

5、頸:脖子。

6、因:於是。

7、釋:讀作shì,放,放下。

8、耒:讀作lěi,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

9、冀:讀作jì,希望。

10、身:自己。

11、為:被。

12、蠹:讀作dù。

翻譯

宋國有個農夫,他的田地中有一個樹樁。一天,一隻兔子奔跑時撞在了樹樁上,扭斷脖子死了,這個農夫因此就放下了他的農具,天天守候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兔子。兔子當然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卻受到了宋國人的嘲笑。

寓意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在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也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小故事

古時候宋國有一位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裡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回家。

他家的田地裡有一個大樹樁,有一天,農夫正在田裡工作的時候,突然從遠處跑來一隻兔子。這隻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兔子撞到了樹樁上,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死亡。

農夫看到後,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抓到手上,然後很開心地回家烤兔子吃了。農夫心想,天下竟然有這等好事,我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我只要每天往樹樁旁邊一坐,等兔子上門不就好了?

從此以後,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好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田裡長滿了雜草。

他的鄰居把他的事情告訴了其他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宋國都知道這個愚蠢的農夫,大家都嘲笑他。

小古文情節淺顯,但內容讀起來拗口,生僻字多,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編成小故事,孩子對小古文會更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