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民国又一位才女——宋清如,同时她也是诗人朱生豪的妻子。

宋清如,1911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一户富豪家庭。

家境殷实的宋清如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新诗特别感兴趣。那个年代都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想要进学堂读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为此宋清如经历了一番抗争,最后才在母亲的帮助下进了私塾,进而读到了中学。

按照宋清如父亲的想法,让女儿读到中学已经是对其格外的恩赐了,所以等到宋清如中学毕业后,家里便让宋清如迅速完婚。

但是年轻的宋清如坚决不同意,她对父亲说:“我不要嫁妆,我要读书。”态度非常坚决。最后抗争的结果是,宋清如又胜利了。

1932年,宋清如进入杭州的之江大学读书,如今的之江大学早已经成为历史,1952年,在高校院系调整中,之江大学的各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

宋清如相貌出众、才华不凡,在大学期间的宋清如是骄傲的、自信的,追求她的人也络绎不绝。

也正是在之江大学期间,宋清如认识了朱生豪。朱生豪与宋清如的性格恰恰相反,他沉默寡言,性格内向。

当时,两人都同为诗社成员,朱生豪喜欢古体诗,宋清如酷爱新体诗,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都是她喜欢的新体诗,而宋清如的回信又是他钟爱的古体诗,两人默契的投对方所好,却因为都是慢热内敛的性子,明明情愫渐起,却谁也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儿子朱尚刚在多年后,曾这么评价父母的青涩恋爱,他说:“父母虽然没有表明心迹,却早已认定了对方。”

可以说两人在校园的活动以及书信交往中渐生情愫。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转眼,1933年,朱生豪毕业离开校园,而宋清如才刚刚大二,一场还未开始的青涩恋爱转眼就要接受异地的考验。

朱生豪因擅长英文,被上海世界书局聘作英文编辑,面对即将的离别,这时候的朱生豪又给宋清如写了一封信,其中有句:

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至此,两人才算捅破那最后一张窗户纸。

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杭州,两人只能鸿雁传情。

木心曾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那个年代,虽然通讯不便,一封信要在路上走数天甚至半个月才到,但是这种慢也有慢的好处,就是,等待将思念拉得很长很远,当你寄出一封信后,你就在今后的几天时间里不自觉的等待他的回信,等待的过程也是思念的过程。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宋清如与朱生豪两人几乎每周都要通信,如果朱生豪隔得时间太久没收到宋清如的信,朱生豪就会抱怨:

“我卜了一下,明天后天都仍然无信,顶早星期四,顶迟要下个星期五才会有信,这不是要把我急死吗?”

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分隔两地而变淡,反而因为分隔两地而变得更加深情,许多当面不好表白的想法,都能跃然于纸上表达心意。

然而让两人没想到的是,两人这通信却能持续长达十年之久。1937年,战争爆发,毕业刚刚一年的宋清如从杭州一路逃至四川,而朱生豪依然在上海,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通信也变得越来越难。

但是,无论是战乱还是距离还是时间,两人依然在坚持通信,直到1942年,二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开始真正的在一起。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从1932年相识,到1942年二人结婚,这十年间,朱生豪为宋清如写下了60万字的情书,留下来的就有640封信,一字一句都是他的真心

婚后的生活对二人来说是幸福和美满的,结婚之后,两人一同回到了朱生豪的老家嘉兴,朱生豪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而宋清如则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务。

二人生活虽然幸福,但也是清贫的,当时的物价飞涨,两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儿子出生之后,宋清如给儿子起的小名就叫“小多多头”,意思是“又多了一个吃饭的人。”

为了养家,朱生豪将翻译工作从每天3000字加到8000字。但是就算是如此拼命的工作,依然没有摆脱生活的艰辛。

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的朱生豪,在1944年12月26日,因病抛下年轻的宋清如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年仅32岁。

朱生豪在离世前,曾对妻子说:莎士比亚剧本还有5部没有翻译完,早知一病不起,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它译完。

两人爱情长跑长达十年,结婚后相守却不过三载。宋清如知道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是丈夫一生的愿望,如今丈夫心愿未了,自己将勇敢的接过这个重任。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但是翻译是项大工程,哪有那么容易开始,更何况还要抚养孩子的宋清如。直到1955年,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宋清如才开始翻译朱生豪未竟的五部莎士比亚著作,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宋清如素面朝天,闭门不出,全身心的整理丈夫的译稿。

无数次查找,推敲,校对,抄录,她忍受孤独与寂寞,我想让她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丈夫深深的哀思。

终于经过三年的埋头苦干,宋清如终于将余下的莎士比亚著作翻译成功。

可是,当她拿着译稿去出版社时,对方却告知她,已经找了新的译者,不需要了。

面对如此的情况,对宋清如是有一定打击的,儿子朱尚刚曾回忆说:“当母亲从出版社走出来的时候,面色异常平静,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独自拿着书稿去父亲坟头,守了一夜。”

呕心沥血之作不能出版,的确遗憾,可是对于她而言,她已经完成了丈夫的夙愿,这就够了。

人物:相识十载,相守不过三年,余生未嫁,终成丈夫夙愿


宋清如的人生以朱生豪的去世分为两段,在之前,她的人生的是幸福、快乐,而在这之后,她则失去了所有快乐,甚至失去了悲伤。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余生再未嫁人,她只赶着两件事,抚养刚满周岁的儿子,替亡夫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出版。当莎士比亚著作翻译完后,她的任务便只是抚养儿子。

1991年,80岁高龄的宋清如应邀出演电视剧《朱生豪》,以她的真实感情和质朴的感染力打动了观众和评委,奇迹般地获得了第12届“飞天奖”的荣誉奖。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生前,她将伴随自己40多年的朱生豪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