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立志之路

我的大学—立志之路

在迷茫中求索,

在积累中沉淀。

在观察中思考,

在感悟中成长。

红馆一日游有感

--大一下学期辛亥革命博物馆一日游

今天晚系会要讲讲红馆一日游的感受。说实话,好像除一路了拍了那么多照片,真没仔细看些什么,要谈感受,从何说起呢?忽然想起了和涌泉看的《辛亥革命》电影。记得最深刻的就是讲广州黄花岗起义----那些怀揣报效祖国留学梦想的青年人,回国看到的是落后腐败的晚清当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选择了革命。这给当代同样年轻的我们,无比的沉思和震撼。

看到那么多的年青人就那样牺牲了,唉…他们大多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有志青年,家境都还不错,是什么信念让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参加革命起义,去拼命,要改变落后的社会。他们本可以像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过着随遇而安生活,可是为了理想,他们放弃了安逸乃至生命.为了什么呢?可当我在红馆外花坛漫步时,在那明媚的阳光下,在那美丽的花坛旁,在这么和谐的氛围中是一群幸福的人们.也许,这就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吧。

如今,抛头颅洒热血的拼命年代已经远去,同样是年轻的一代,可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缺点什么,是什么呢?是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是奋斗的热情与激情。

现在的我们,我有时也说不清楚,只是...好像觉得过着这样规律安逸的生活不好,有时还会因为各种不满而抱怨、纠结、烦躁、不安... 好像,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那我们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呢?又有多少人明确了呢?就算知道,那又舍得放弃现在的安逸吗?好吧,就随遇而安吧!于是,又回到了原点。要改变些什么!!!我总是这样想,可是发现,改变自己难,改变世界更难。总觉得我们也要来一场革命,一场真正要有所改变的革命,不是流血也不是牺牲,是对自己的革命。用革命的眼光审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甚至是现在的思想观念及人生。动乱的年代,革命先烈们为了实现和平而牺牲;和平年代,我们要为了创造属于自己想要的未来而奋斗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真正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想拥有怎样的人生,现在又可以为之做些什么?想想整个辛亥革命的成功,想想新中国的解放:道理我们都懂,常识啊!!!可common sense is not just common!!!我们只是知道,但并不真正懂得。

我对专业学习一直不感兴趣,总想学点别的什么,但又不是很明确。“随遇而安吧!”,朋友们总这样安慰胡思乱想的我。可能是我不想看专业书,才想那么多说这么多,不想做一些事时借口就都冒出来了,毕竟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大家看完我的日志还得去看书照常上课,即使不喜欢也要像高考那样挺过来。有句话说: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擅长什么,那就只好去做那些别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可这样的被动与受控制,我们甘心吗?

我们该有梦想,属于我们自己真正的梦想。如果不是为自己真正的梦想而努力,那怎么能有激情去奋斗,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成功?那我们的梦想到底在哪呢?要去寻找,去尝试,去开始。

人生的每个阶段的使命都不同,小学到中学是学习常识和基础知识,大学依然是打基础(但不仅仅是知识了,是学习能力、价值观和知识体系的基础)。现在是和平年代,也许我们不能豪言壮语的说要为国捐躯,但也不能随遇而安地甘心平庸。

大学,是自由但不是自我放纵的娱乐和堕落!我们总得做些什么事情来填补我们精力充沛的时间,但这些必须让我们充实成长,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向认清自己,自己的梦想和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可就是有很多同学没有梦想却还不努力去寻找,花太多的时间沉迷于娱乐,逃避面对自己,逃避现实,可这样能一辈子吗?人生要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活过一次,仅有的一次!

那么,相信自己,从心开始,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吧!追随内心的直觉去阅读去思考,去积累和你产生共鸣的事物!就像乔布斯所说的:有时候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一个人去红馆看看。 尤其是当正处于迷惘中的我们:没有梦想或是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一个人,可以安静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共鸣的事物;一个人,可以慢慢看,慢慢想,慢慢拍,也不必担心跟不上大部队而急着赶路。趁大家现在都还年轻,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虽然有时现实还是比较残酷的。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多试着去了解,去发现,去尝试,去改变些什么,世界很大,多去了解去思考自己于这个世界的价值,总会发现有些人值得去学习,有些知识值得去深入了解,有些事情值得用青春去奋斗!要相信:只要不放弃探索,我们总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只要不放弃积累成长的阳光,相信我们都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有感

--大二下学期

七个实验,真正认真做完的不多,有的真不会,看不懂啊!

认真听讲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我有一两次上机课没到,实在是没兴趣,但为了毕业,要做好实验,到课听讲是前提,以后我会谨记。

我想:大脑就像是个操作系统管,它管理着我们的行为(操作),学习与生活就是等着我们去处理的进程(有优先主次之分),我们自身就像是设备与软件的结合(很协调灵活),内存就像是我们的记忆,文件就是我们可利用的资源。但是,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好硬件与软件来更好的为人类服务,那我们最有潜力的大脑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而实现自身价值,那就要通过学习来充实它。

学习是个不断累积的有目标有计划的过程,就像编程。但我们现在很多人盲目的在“学习”(求过、求毕业、求工作…现在的生学很少有人想过自己真正喜欢学什么,到底想学什么,为什么而学,怎样学,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如果编程前没有做软件分析与设计,没有确定要实现的功能与该功能的意义,只顾埋头写那么多的代码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我们从小到大拼命地学习考试,虽然不情愿,但由于生在人口大国,教育资源有限,为了获得更好地教学资源,考试!竞争!好不容易到了大学,有好的老师、教授指导,还有图书馆那么多的书可以看----是知识的海洋,但我们很多人却没在里面扬帆远航而是迷失了方向,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热爱什么,该学什么?

也许我们很少想过学习的真正目的----发现世界 了解世界 找到自己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并通过深入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看法)。

大学之前我们看的是教科书,写的是为考试而出的题目…总之一切为了考大学。只知道大学是个自由的地方,是属于自己世界。直到高考填完志愿的时候我们对大学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大学到底有些什么专业,也不知道那些专业到底学些什么课程,只知道热门专业名字和所谓的高薪就业,很少有人是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的专业,也许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吧!填了一个感觉自己会好好学的专业,于是就这样来到了大学。大学的我们还是要上课,学专业指定的课程,考专业指定的科目,可我们惊讶的发现,我们好像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那我们又喜欢什么专业呢?没有了方向的我们在迷茫中挣扎着:

有的和中学一样只管好好学,认为抓住现在就好(也许他们是对的,因为只有学好了专业才能找到好工作,热爱与否就先搁在一边吧,解决生存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可大学仅仅只是生存教育吗?也许这就是现实吧。可为什么不能有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呢?也许他们会在深入的学习中爱上自己的专业吧,不好说。);

有的在迷茫与逃避中混混度日,什么专业,什么梦想,在他们心里已经放弃了自己更高的追求(只能说人各有志。);

有的随波逐流只要不挂科熬到毕业就好了(很随大流,但同样失去了对自我的追求。);

可有些人,至少我觉得他们是有目标的,而且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接触了现在的专业,现在只是为了深造和提高自己而学的(如果我们在中学时代就像他们一样对大学的专业有较多的了解而不只是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和考试去了解适合自己的专业与工作,那么在大学迷茫的人会不会少一些呢?)。显然他们是幸运的,那我呢?

将近两年的大学生活,我也有过迷茫与沉沦,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真正的梦想(那些能让自己喜欢的并且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事情),观察生活,记录灵感,收藏喜欢的资料积累共鸣的事物,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学习阅读,喜欢安静的思考…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我的梦想与价值--工业设计大师与人生的思考者:

因为我喜欢一些创造性的事物,一些让我们的生活便捷美好的创意产品,并收集它们,记录来源于生活的创意灵感,相信会一一实现它们;有时候对于一些事情我总是想把它们想通想合理,所以试着通过阅读(心理学 哲学 励志学),去观察,去思考,去了解人性、社会乃至于整个世界,去探索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我想做的事情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美好;为了解决人类的烦恼并启迪人们去追求自我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让世界更美好。

我现在知道了我为什么而读书了:为了更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正觉明智;为了设计出便捷美好的产品(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而服务于生活。也许我的选择辜负了现在专业老师的期望,但我想这也是老师所希望的: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真正的梦想--不分专业冷或热;都能懂得如何学习-—在信息时代不在乎学校内或外;只要找到真心喜欢的事情,专注投入,有所收获与成长,就是老师最大的欣慰了。

我想:大脑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是我们作为人类---有思想、有梦想、有情感…而这一切来源于我们的内心,只有我们的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大脑才能更好地为之工作,去学习,去思考,去行动,去吸引我们心中想要资源的来服务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发觉了内心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外界创造价值。希望趁我们还在学校而且有这么好的环境,多学习思考,多积累沉淀,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和您在课堂上的用心。虽然没有学地那么专业透彻,但存在及价值,也许您教的一些东西已经记在我的“内存”里了,当要调用时,潜意识的就出来了。

您说要我们谈操作系统实验的感想,可我好像没有一点专业的感悟, 一下子扯远了,但这就是我的思考,我的感悟,愿您能理解。

找到我们内心真正的梦想

最强大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把追随内心的直觉做有意义的事变成习惯吧,以前我们太多的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父母,社会,环境...而做了十几年,可能还没习惯做自己吧。如果还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就多读书(你想读的任何有价值的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会让你看的更多更远,会让你更了解人生,了解世界,相信你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多观察生活,试着了解自己,思考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价值;记录你的灵感和愿望,追随心中的直觉去行动,去尝试,去探索,去做那些你喜欢的让你快乐让你成长的事情,当这些你喜欢的事情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你会在一次探索中发现一本书、一段经历、一段人生…它将以前的一切都联系起来了,让你明更白了自己真正的渴望,点燃了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梦想。真正的梦想是不会轻易就被放弃,而是会给与你明确的目标与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有梦想,你要的只是为之奋斗,去实现梦想,可我们总会听到一些为了适应社会,为了生存而暂时或者必须放弃梦想之类的话。可为什么呢?也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着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以大人们所希望那样的去学习生活,可大人们所希望的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的渴望,由于当时的我们认知和能力有限而且还不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和道路,所以只好做大人们所希望的听话的“乖孩子”,我们在懵懂迷茫中试着去适应着生活忍受着环境…可现在长大了,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了,虽然还不成熟,但我们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有些迷茫也要尝试着去探索。可从小习惯了被动去适应环境的我们很少主动的去学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融入环境甚至创造我们想要的环境,以至于我们现在还得继续被动地去适应我们可能并不想要的生活,那以后也不得不学着适应我们并不想要的未来了…但有多少人想过:如果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去发现自我,通过兴趣培养我们对知识热爱与追求;学着以兴趣为基点去积累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着去独立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学着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并尝试着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我们对现在和未来会不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呢?趁现在我们都还年轻,与其为了生存而努力读书,不如早点开始去寻找梦想并为了真正的梦想而奋斗(去阅读那些你感兴趣的让你成长的书而不只是局限于专业或学校,去尝试,去探索,去思考,去成长!)如果你知道了你要什么,就努力去做吧!去实现你的梦想,顺便也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共勉!)。

最后,关于梦想与社会现实我想引用老罗(罗永浩)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就越觉得那些心理阴暗、一肚子心计、满脑子阴谋论的人,是因为智力不够。这和我小时候的认识是大致相反的。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整体上,足够聪明的,进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公平、正义,更容易具有坦诚、善良的品质。

保持本心,追随梦想。只要还活着,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趁年轻,去尝试我们想做的事,去探索自己想走的路--只要做了就有收获,只要寻找总有答案。好好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要相信自己,追随心中的声音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意义的积累终会造就有意义的有价值!

我的大学—立志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