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中小学生们刚刚结束完了他们一年两度的期末考,他们即将迎来自己的加长版无敌假期。之前网络疯传一张图,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已经给新生儿的旁边放上了一张“高考倒计时”……这当然是恶搞,但家长们的焦虑感的确更像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点,谁说了都不算,要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当事人才更有发言权。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家长们不想听“控诉”的声音,这一点,不管是70、80、90哪个“零”都是一样的。一句“我是为你好”基本就囊括了孩子们可利用时间的所有支配权,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像所有8岁的孩子一样,面对着这样一种“我为了你好”的苦恼,她的故事普通又不普通,在听她的故事之前,暂且作为看客的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毕竟,用证据说话才有说服力嘛。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数据显示,在广州市城区( 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 各随机抽取1 所普通小学,每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各抽取1 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7~11 岁男女童兴趣班参加率均较高,分别为83. 3%,89. 3%。仅仅以广州一个城市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参加兴趣班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莹蓝也是身兼9个兴趣班的小忙人。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而孩子们是真的喜欢去上课吗?他们还有自己的时间吗?如果说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的话,如果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快乐的话,他们现在满足自己天性的时间能占他们宝贵童年的百分之多少呢?他们,快乐吗?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这些问题,没必要列冷冰冰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正在阅读本文的家长们,去问问孩子们,一切就有了答案。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在某记者对德国一所幼儿园的采访中发现,“随意教育”目前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这种教育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锻炼孩子在玩耍中的观察能力。如房间角落主题布置方式的情境教学,通过厨房玩具角、建筑角等情境的接触,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孩子在熟悉各种玩具的使用过程中,获得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幼儿园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去实地参观访问,如参观警察局,观看警察的工作,了解如何报警,遇到坏人该怎么办;参观消防队,看消防队员如何灭火,了解躲避火灾的常识;去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了邮局、又如何被分发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教师每个月都要带孩子们去一次附近的森林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森林里认识动植物,探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四季的气候变化。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孩子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乐趣以及与自然亲近的美好感受。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佩利坎幼儿园园长普雷特纳是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她强调,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幼儿教育并不采取那种直接教给孩子某种知识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孩子们提供活动的环境,让他们“通过‘玩’去接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识,达到自我发现和个性发展”。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园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8岁的莹蓝正处在童年和少年的“历史交汇期”,可是她觉得自己并不快乐,因为她像很多孩子一样被父母要求去上很多她不喜欢的兴趣班。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主持人:“你最多的时候有多少个兴趣班呢?”

莹蓝:“9个”

而拥有9个兴趣班的莹蓝只喜欢其中的两个,画画、爵士舞。只有两个兴趣班让她有兴趣,而她也确实将这两个学的最好。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莹蓝的烦恼是,妈妈爱唠叨。其实每一代人的爸妈,好像都有这么一个属性,“爱唠叨”。

为什么当每一代子女成长为父母的时候第一个继承的就是爸妈的这个属性呢?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写作业、吃饭、看电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永远要重复N遍,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家长式的蛮横控制欲以及对孩子的不信任感,不信任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信任他“足够听话”,也正是这种心理催生了无数烦恼的孩子,有的孩子不善表达,默默承受,有的孩子努力沟通,想为自己争取本应有的快乐,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少年,听你说》舞台上最小的讲述者——许莹蓝。

为了不让妈妈“唠叨”,许莹蓝8岁“立志”考清华

莹蓝和妈妈的“谈判”成功了,她只有四个兴趣班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下一个烦恼——“门门100分”,“考清华”。

孩子们不再“快乐似神仙”,而是似乎陷入了压力的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