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讓中美關係惡化,兩國能避免新冷戰嗎?

隨著2018年5月美國開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中美關係全面競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在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等議題上,美國也在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2019年12月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助於緩和兩國關係,但近期圍繞COVID-19病毒全球大爆發,中美關係的“火藥味”越來越濃。當前中美關係的狀態確實令人擔憂,但我們需要認識到,解決中美關係問題的方法遠比問題本身重要得多。作為一個崛起中的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應該以更積極的姿態去塑造健康的中美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讓中美關係惡化,兩國能避免新冷戰嗎?

一. 如何認識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第一,當今世界是一個一體化的世界,雖然世界各地都有所謂“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活動或思潮出現,但“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現實。國際社會中的很多問題或挑戰都不是單憑一個國家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中美之間雖然存在許多矛盾、摩擦和不信任,但也都必須應對共同面對的地區和全球挑戰。中美之間的合作面或可以合作的領域,不會因為近期兩國間的摩擦和矛盾而縮小,相反,這些摩擦更凸顯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兩國矛盾和摩擦激烈的領域,實際上也潛藏著合作的機會。

第二,對於美國挑起的各種爭端、摩擦或挑戰,我們應該進行有理、有利和有節的鬥爭,但要避免鬥氣。與美國在各領域的鬥爭要做到“鬥而不破”,應該以客觀事實和充分深入的研究為基礎,進行有說服力的、理性的爭論或鬥爭,力戒使用情緒化的語言。由於中美之間的矛盾、摩擦等等將會是長期化和常態化的現象,我們應該逐步學會適應兩國關係的這種狀態,以平常心看待兩國間的各種矛盾。在美國對華戰略出現大調整的時刻,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竭力塑造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讓中美關係惡化,兩國能避免新冷戰嗎?

第三,理性認知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我們需要儘量避免貿易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力求貿易問題在世界貿易規則範圍內解決,儘管貿易問題無疑也是政治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貿易領域的矛盾和摩擦不同於領土主權問題,應以是否有利於我國整體和長遠利益為標準做出應對,平衡地認識美國的一些訴求,特別是在市場準入方面的要求。我們在深化改革和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也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貿易領域的政策和做法,為我們國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促進創新,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更好地適應全球化時代的全球競爭。我們需要在自身改革的過程中逐步重新塑造世界貿易規則和中美貿易關係。

第四,在中美兩個巨型國家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競爭是正常的,但我們需要處理好兩國之間競爭的領域與合作的領域之間的關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需要中美兩國進行合作和能夠進行合作的領域,堅定不移地推動合作,儘量不把不同類的問題區分開來,不做可能傷害原則的交易,按照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去處理。在可以合作的領域堅定地推動合作,有助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氛圍,一定程度上增進兩國之間的互信,也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國際形象。

二. 避免中美之間出現美蘇“冷戰”式的競爭

美國國內鷹派勢力主導著美國對華政策,也擺出了與我國進行全方面競爭的架勢。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反思一下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競爭,從中汲取一些教訓。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得到極大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得到大幅提升。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不但改變了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影響了世界。但是,我們還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與發達國家,特別是與美國存在的差距。冷戰雖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已經結束,但美國在冷戰時期建立的聯盟體系卻得以維繫,甚至得到強化;冷戰思維並未隨著冷戰的結束而消失。與美國進行美蘇冷戰式的競爭不符合我們的近期和長遠利益。為塑造積極、健康的中美關係,我們需要堅決避免與美國進行美蘇“冷戰”式的競爭。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的復興和強大與世界的發展和繁榮應該是相通的、一致的。目前的地區和國際秩序雖然有不合理、不公正的成分,但維護這種秩序的穩定在一定時期內依然有助於實現和拓展我們的國家利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也包含整個周邊地區的穩定與繁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將帶來地區乃至全球秩序的重塑,但只有在維繫和尊重現有秩序的基礎上才能更穩妥地塑造更好的地區和全球秩序。

對於來自外部,特別是來自美國的威脅和挑戰,我們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應對其做出過度解讀,特別是不能誇大它們。過度誇大外部威脅,不利於我們更平衡、更自信地認識外部世界,可能會限制我們與外部合作的願望,使我們錯失合作的機會,不利於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環境。

在特朗普政府不斷對我國發起全面挑戰、兩國關係面臨大變局的時刻,中國更應該以積極自信的姿態,推動中美關係迴歸健康軌道,惟此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地區和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