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王卡內基——如何找到一個傾囊相授的導師?


鋼鐵大王卡內基——如何找到一個傾囊相授的導師?

卡內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錢的人之一。在各種世界財富排行榜上,卡內基都排在前幾名,可以說是富人中的富人。

但是要知道,卡內基的起點其實很低。他的父親是一個紡織工人,後來還丟了工作,一家人連飯都吃不上。他的母親呢,就靠給別人補鞋、賣點小東西,來補貼家用。當時卡內基的處境,就跟今天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一樣,面對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行業,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那卡內基是擺脫這種處境的呢?今天推薦給你的這一講,講的就是一個關鍵節點。我們一起來看看:卡內基是怎麼找到一位導師,通過導師的提攜,從而實現事業起飛的。好,有請課程主理人李翔。

你好,歡迎來到《鉅富之路:卡內基》,我是李翔。

上一講說到,卡內基離開家鄉移民美國,通過不斷換工作,進入了當時美國熱門行業的熱門公司:賓夕法尼亞鐵路,簡稱賓鐵。打個比方,這個公司在當時美國的地位,有點像今天的谷歌、蘋果、亞馬遜和臉書。卡內基通過不斷抓住身邊出現的機會,讓自己在美國立足。

其實,卡內基白手起家迅速進入上升通道,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為自己找到了很好的導師。好導師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至關重要。這一點其實到今天也仍然沒有過時。那如何找到一個好導師,並且讓他願意幫助你呢?

我們這一講就來說一說,卡內基是怎麼找到自己的導師的?他做了什麼,讓他的導師願意對他傾囊相授?

鋼鐵大王卡內基——如何找到一個傾囊相授的導師?


卡內基在新世界最重要的導師,是把他從電報公司挖到鐵路公司的賓鐵高管托馬斯·斯科特。

簡單說下斯科特這個人。斯科特可以說是當時的精英。他比卡內基要大上12歲,剛好一輪。斯科特在29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賓鐵的區段主管,負責一個區段的鐵路運營。在當時鐵路公司的管理系統中,一名區段主管就相當於鐵路王國中的一方諸侯。他負責管理自己區段內的所有員工,確保火車、車站和線路的正常運轉。後來卡內基自己也做過這個職務。

我們先來看下卡內基具體從他的導師身上學到了什麼。主要是三點:

  • 第一是職場和管理經驗;
  • 第二是財富管理;
  • 第三是人脈資源。

在《鉅富之路:範德比爾特與鐵路時代》裡我介紹過,鐵路公司可以說是工業時代大規模管理的開創者。在鐵路公司出現之前,最大規模的公司也不過是數百人的紡織工廠,沒有管理可言。是鐵路公司建立了大規模組織需要的層級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也是鐵路公司最早開始進行全國跨區域的經營。所以,卡內基是通過斯科特才知道了管理是怎麼一回事,這對他日後管理自己在不同城市的鋼鐵工廠有很大幫助。

而且事實也證明,卡內基在還沒有成為管理者的時候,就做得非常好了。有兩次斯科特外出或出差,鐵路發生了事故,他不僅解決了因為事故導致的火車運行停滯,還自己調查清楚了事故,懲戒了事故責任人。

這屬於很順理成章的學習。接下來,他還學到了另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如何投資。這件事情相當於給年輕的卡內基打開了財富創造的大門。

1855年10月,斯科特建議卡內基拿出500美元,去投資一家快遞公司。這家快遞公司和賓鐵簽訂了一個合同。賓鐵允許它獨家使用自己的鐵路線路,在費城和匹茲堡之間運送包裹。作為回報,鐵路公司的高層可以個人投資這家快遞公司。

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作為承運人,賓鐵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家快遞公司的業務數據。斯科特甚至主動借給卡內基500美元來做這筆投資。

當卡內基收到第一筆10美元的投資收益時,他大聲叫嚷:我明白了!這是隻會下金蛋的母雞!

在導師的幫助下,卡內基窺見了財富增長的最大秘訣:你不用辛苦勞作,也可以賺錢。這也是今天很多人開玩笑所說的“睡後收入”。金錢永不眠,即使你睡著了,資本也在為你創造收益。

除了管理和投資上的進步之外,他還藉助導師編織起了自己的人脈資源網。因為對卡內基的表現很滿意,斯科特還把他介紹給自己的老闆,也就是賓鐵的總裁埃德加·湯姆森。即使後來離開賓鐵,斯科特和湯姆森仍然在對卡內基產生積極的影響。

舉個例子,同斯科特和湯姆森的關係能讓卡內基在投資時更有說服力。他在跟豪華車廂巨頭普爾曼談判時,就搬出了自己同賓鐵的關係作為籌碼。如果普爾曼讓自己參與投資,他就去說服賓鐵用普爾曼的車廂。結果,他成功地成為了普爾曼的股東。後來,卡內基還成功說服了湯姆森和賓鐵也投資了普爾曼,自然地,賓鐵和普爾曼公司就進行了合作,他也兌現了當初的諾言。

另一個例子是,卡內基在投資建造第一家鋼鐵廠時,決定把這家鋼鐵廠的名字命名為埃德加·湯姆森。他還邀請湯姆森和斯科特投資。表面上的理由是,用國家最有名的管理者為這家新公司命名,可以給新公司帶來信用。他也得到了實際的好處,就是賓鐵成為了自己的客戶。

其實,類似的幫助還有很多。比如,1870年時,湯姆森就把卡內基介紹給了摩根的父親J.S.摩根。此後摩根父子都同卡內基產生了很多商業上的合作。老摩根還盛讚卡內基:這個年輕人日後必定會功成名就。

所以我們可以說,卡內基的成功裡,斯科特至關重要。那麼卡內基是怎麼找到這麼好的導師的呢?

鋼鐵大王卡內基——如何找到一個傾囊相授的導師?


有的人運氣很好,身邊的長輩就能做導師。比如摩根的導師可以說就是自己的父親。老摩根幾乎是手把手地把兒子教導成一位銀行家。

但是有的人就必須要靠自己。前面提到過,卡內基的父親是一個手工業時代的紡織工人。他的父親並不能教給他,在新世界生存需要的智慧和技巧,甚至都難以承擔起養活家庭的職責。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們普遍懷疑,卡內基對自己父親的真實態度,應該是並不尊敬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卡內基在去電報公司面試的時候,會撒謊說父親已經去世。

還好卡內基在這方面很機靈。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很擅長去贏得那些地位比他高、年齡比他大的人的信任,讓對方願意幫助他成長。

卡內基是怎麼找到斯科特這位導師的呢?其實也是偶然。開始的時候是斯科特需要有人來幫他做事。

當時鐵路公司主要依靠電報來協調鐵路不同班次列車的運行。尤其是賓鐵當時在匹茲堡區段只有一條鐵軌。這就意味著,必須妥善安排,否則的話,輕一點造成火車線路堵塞,嚴重的話有可能導致火車相撞。電報的收發變得如此重要,所以,賓鐵開始建立自己的電報線,並且請卡內基來專職為鐵路公司工作。

這裡面當然有卡內基自己主動的成分。電報公司提出加薪,要挽留他。但卡內基仍然決定要加入賓鐵。原因是,他算了一下,留在電報公司,最好的前景就是成為辦事處的經理,每年賺上七八百美元。在鐵路公司,他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誰不想搭上一枚上升的火箭呢。

卡內基沒有說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湯姆·斯科特。他認為,和誰一起工作比做什麼工作更重要。

在回憶錄裡,卡內基寫道:“在我的眼中,他(斯科特)就是偉人,也正是我年輕時英雄偶像的具體化身。接觸不久,我便感覺他將成為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總裁,而後來他確實坐到了這把交椅上。”

所以,在後來的每一次選擇中,卡內基都站在了斯科特這一邊。

比如1858年1月,斯科特在鐵路公司內部職務變動,要離開匹茲堡,到150公里外的城市阿爾圖納工作。大概相當於從上海搬遷到杭州,或者從廣州搬遷到深圳。今天看沒多遠,但當時可還沒有高速公路。卡內基要作出決定,他是要離開自己在匹茲堡的家人,還是跟隨自己的導師前往一個新的城市。卡內基沒有猶豫,“離開匹茲堡是一個痛苦的經驗,但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事業發展的道路”。

就這樣,卡內基一步一步成為了斯科特身邊值得信賴的人,同時也從斯科特身上吸取了很多營養。

鋼鐵大王卡內基——如何找到一個傾囊相授的導師?


那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怎麼找到一個好導師,並且讓對方對你傾囊相授呢?

聽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卡內基運氣真好,碰到一個厲害的導師,還幫助他這麼多。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世界上能人到處都是,問題是憑什麼對方要幫助你?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你是卡內基的話:

  • 在高薪的誘惑下,你能不能依然堅定地選擇和你認可的人站在一起?
  • 在熟悉的城市和舉目無親之間,你能否為了多學一些東西,邁出舒適圈?事實上,卡內基恰恰是因為舉目無親的新環境,才獲得了和斯科特朝夕相處的機會,並且跟他學會了社交禮儀、公司管理。
  • 還有,在你認可的人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能幫他處理一些事情,讓他看到你的能力?卡內基就曾經多次在斯科特不在時,非常果斷、漂亮地處理了幾起鐵路事故,幫助公司正常運轉。

所以說,很多看起來順理成章的事,背後其實都埋著一個一個的岔路口,一個路口走錯,那就是另外的風景了。

卡內基在回憶錄裡說:“年輕人能夠和高層接觸,且得到認可和賞識,其人生的奮鬥階梯就攀上成功的半途了。所以,有志向抱負的孩子就應該去做些超越自己職能範圍,足以引起大人物刮目相看的事情。”

很多人只看到了前半句,知道找到導師意味著自己找到了捷徑。但是,知道要找導師的人很多,能夠讓導師對自己刮目相看的人卻很少。

如何讓導師對自己刮目相看?只有一個方法:經得住一個個岔路口的考驗,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選擇,通過一件件小事的積累,讓對方相信,你不僅可以信任,而且是可塑之才。

這件事上沒有捷徑。畢竟,想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你至少要先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

——羅胖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