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浙江省有33个试点地区,涉及926所学校,跨校竞聘上岗教师达1355名,组织调剂上岗53名,解除聘任合同155名……

这是作为教师县管校聘试点地区的浙江省,刊发在浙江教育报上《打破“铁饭碗”,浙江“县管校聘”改革这一年》一文中出现的内容。2020年全国要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一线教师非常关心这一问题:如果落聘,是否意味着要下岗呢?


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为什么要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目的:一是打破教师“铁饭碗”,有效激发教师活力。二是优化县域内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备是关键。

第一步: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2019年3月26日,教育部在江西南昌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宣布,全国90%以上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截止2019年年底,全国已有95%以上的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促使县、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硬件基础。

第二步:实施教师“县管校聘”,使县域内“教师”资源基本均衡

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城乡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均衡以后,让全县教师流动起来,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大面积地化解师资配备的矛盾,最终促成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办法

“县管校聘”的操作模式大同小异,一般采用三轮竞聘制:校内竞聘、学区竞聘和跨学区竞聘。

第一轮,“校内竞聘”。教师提出申请,学校组织竞聘小组进行资格审查,量化打分,按照分数排列,低分人员校内竞聘落聘。

第二轮,“学区竞聘”。各校首轮落聘人员,去学区内其他有岗位的学校应聘,同样是量化打分,高低分排列,低分人员落聘。

第三轮,“县域内竞聘”。前两轮落聘者,参加县域内有岗位学校,大多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竞聘,这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第三轮仍然落聘的人员,如果也不服从统筹安排的,将被组织待(顶)岗培训。经培训和考核仍不能上岗的,再按规定进入解聘程序。

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最终落聘后,是否会真正下岗?

如果教师落聘后,经培训考核仍然不能上岗的,是否会真正下岗呢?

答案是肯定的!解除聘用合同,意味着不得不离开教师队伍,最终命运就是下岗!

不过,绝大多数老师在近期内不必恐慌,因为很多地区教师缺编情况严重,所有教师全部聘任后可能还存在缺编情况,如果有老师一、二轮竞聘中落聘,只要同意统筹调剂,被安排到偏远农村学校的可能性很大,暂时是不会失去工作的。

教师“县管校聘”:155名老师被解除聘任合同!老师:落聘=下岗?


笔者认为,国家既然要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就是为了打破教师“铁饭碗”,有效激发教师活力,所以全体教师都要有紧迫感,努力工作,不要真到了饭碗不保的时候,后悔莫及!

对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感谢您的转发、评论、收藏、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