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傳》- 母儀天下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今天繼續為你解讀《武則天》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瞭解到,武則天在李治的身上找到了翻盤的機會。李世民去世後,她主動出擊“拿下了”李治的心,還與王皇后結盟,廣結人緣,在宮裡一步步地站穩了腳跟。在這之後,她又有了更大的野心和志向。

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了解一下,武則天是如何擊敗王皇后,成為六宮之主並進一步掌握實權的。

02.衝擊後位,宣昭自身野心

武則天晉升為武昭儀之後,已經有了傲視群芳的資本。憑著李治的寵愛,她在後宮中可以說得上受盡萬人般愛戴。但對武則天來說,僅僅當一個妃子可遠遠不夠。她的目標,是六宮之主——皇后之位。這一份野心,從她給第一個兒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

永徽三年十月,她生下了自己的長子,取名李弘。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個名字呢?其實它是道教的一個讖語。傳聞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天下戰亂頻仍,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百姓們都渴望著安定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宣揚無為清淨的道教在全國流行了開來。為了收攬人心,道教的信徒們到處宣傳說:早晚有一天,太上老君會降臨凡世,為天下帶來太平的景象。而傳聞中這位太上老君的化身,就叫做李弘。什麼時候李弘出生了,就意味這老君出世了。所以在過去,很多搞起義的人都會打著“李弘”的旗號,聲稱自己是替天行道,“李弘”這個名字,漸漸被賦予了政治意義。

武則天從小熟讀文史,自然非常清楚這個名字的含義。她給兒子取名李弘,就是希望這個孩子將來可以當上皇帝,能夠開創一番太平盛世的偉業。可以說,武則天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這下子,王皇后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她竟然將一個比蕭淑妃還可怕的敵人引進了後宮!武則天確實能幫她打敗蕭淑妃,但隨著這個武昭儀的崛起,她反而陷了更加危險的境地,因為武則天的目的可不只是單純地爭寵,她瞄準的是皇后之位。

於是,蕭淑妃倒臺之後,武則天和王皇后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基礎,聯盟宣告破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感受到威脅的王皇后只能又反過來和地位一落千丈的蕭淑妃握手言歡,和昔日敵人一起組成新的聯盟來對抗盛寵的武則天——這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啊!在往後一段時間裡,王皇后和蕭淑妃一個接一個地跟李治投訴武則天的種種不好,想抹黑她的形象。當然了,武則天也沒有聽之任之,這時候的她一改剛剛入宮時那種謹小慎微的態度,也在李治耳邊吹起了枕邊風來。可憐李治夾在中間,左右不是人,他哪邊都不想得罪,今天安撫王皇后,明天哄好蕭淑妃,後天又向武則天表示“我是站在你這邊的”。

這樣的局面,看上去是武則天佔據了優勢,但對她來說這不是長久的辦法。因為武則天沒有根基,她不像王皇后和蕭淑妃一樣有家族的支撐,她唯一的依仗只有李治的寵愛。然而,“色衰而愛弛”,再美的女人也會老,再膩的感情也會淡,她武則天不可能一輩子依靠李治的。於是,武則天決定加重對王皇后她們的打擊力度,開始正式衝擊皇后之位。

03.千古謎題,小公主之死

既然已經有了確切的目標,那武則天是如何付諸實現的呢?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採取“破立結合”的方式——“破”,是指扳倒王皇后,“立”,則是在扳倒王皇后的同時確立自己的地位。但是王皇后性格穩重,平時行事也很小心,所以武則天很難抓住她的把柄。武則天經過苦思冥想,最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就是歷史上富有爭議的千古之謎“小公主之死”。

大約在653年,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孩,這是她的長女,一直被武則天視為掌上明珠。小公主出生不久,王皇后循例前來探望,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王皇后探視完離開之後,小公主竟離奇地死亡了。

這件事在宮裡引起了軒然大波,李治得知後更是震驚,他沒想到一向端莊大方的王皇后竟然是謀害小公主的“兇手”。

不過,這件事總讓人感覺有很多蹊蹺之處。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武則天一手策劃的陰謀,對此不同的史書也有不同的記載。《唐會要》裡就提到:“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意思就是說呢,武昭儀生了一個女兒,突然死了,雖然死因不明,但武則天利用了小公主的死亡,向李治告狀說王皇后殺死了她的小公主,然後就導致了李治對皇后態度的轉變。

而在《新唐書·后妃列傳》裡,武則天更是直接被認定為殺人兇手。因為按正常來說,宮裡的妃子生了孩子,皇后都會按規矩前去看望,武則天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她利用了這一點,在皇后到場之前自己先找了一個藉口離開屋子,讓皇后和小公主獨處一室。王皇后自然不會對武則天的孩子太過於上心,估計看了幾眼就離開了。這時候,武則天再偷偷地溜回來,拿小被子矇住孩子,把她捂死。然後重新佈置現場,自己又再悄悄離去,在外面等待著李治來探望小公主。

李治一來,武則天裝沒事一樣上前迎接,然後和李治一起走進嬰兒房。結果看見小公主死了,這個時候武則天自然嚎啕大哭,逼問宮女到底誰來過。宮女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只說是王皇后。在這種情況下,情緒激動的李治也會失去思考能力,馬上認定害死小公主的人是王皇后。

按照上面這個說法,可以說武則天不是利用了這件事,而是直接導演了這場悲劇。是她精心策劃了陰謀,親手殺死小公主,然後嫁禍於王皇后。人們到底更傾向於哪種說法呢?這本書的作者蒙曼老師是更傾向於後面這個版本的,她認為武則天有殺嬰的動機、性格和條件。而且,當時武則天上位的最大障礙是王皇后,她急於結束和皇后之間膠著的狀態,一擊必殺。

更重要的是,武則天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有利條件——她是小公主的母親。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般宮女在照看小公主的時候,對外人的警惕心可能會高一些。但如果是母親來了,誰會去提防呢?所以武則天在發現孩子死了之後,她問誰來過,宮女只會回答王皇后來過。但事實上,武則天自己不也來過嗎?但是一般人都會自然地忽略了那個經常親近自己孩子的媽媽,而只記得王皇后這個外人。如果武則天真的狠心下手,那這個邏輯推斷也是可以成立的。

但不管真相如何,小公主死了,王皇后也百口莫辯,她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武則天也確實利用了這個機會,給了王皇后一個知致命的重擊。

經過這件事之後,李治心中的天平完全失衡,徹底傾向了武則天。根據《新唐書》的記載,他對武則天是越來越信賴,越來越寵愛,第一次產生了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想法。

04.最後的鬥爭,成為六宮之主

當然,事情的發展還沒那麼簡單。李治雖然貴為皇帝,但也不是自己喜歡誰就能讓誰做皇后的。因為皇后之位,代表了皇帝和特定貴族集團的盟友關係,背後的利益鏈錯綜複雜,可不是一場單純講感情的婚姻。而且當時三綱五常深入人心,大臣們是不會允許一個當過先帝妃子的人成為當朝皇后的。於是武則天接下來的戰場,便從後宮轉移到了朝堂之上。

當時朝堂上主要分為兩個派別,分別是反武派和挺武派。反武派的首領是長孫無忌,這個名字可能有不少朋友從電視劇裡聽說過。長孫無忌在朝廷的地位很高,他是長孫皇后的同母哥哥,是當今皇帝李治的舅舅,還是先帝李世民的好朋友,早年在李世民打天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十分得力的左右手,備受器重,後來李治稱帝也有他的功勞。如今,長孫無忌擔任首相、太尉,位高權重,幾乎把朝堂上方方面面都掌控在手裡,就連李治有時候也不得不讓他三分。

一開始,武則天打算收買這位國舅長孫無忌,除了賄賂一些黃金白銀、綾羅綢緞之外,她還讓李治將長孫無忌的兒子封為朝散大夫。這個朝散大夫官職不小,屬於五品,能享受到很多別人享受不到的特權。誰想,即便如此武則天還是碰了一鼻子灰,因為長孫無忌為人剛直,不屑於這些賄賂。

武則天於是想,既然無法獲得長孫無忌的支持,那麼就先退而求其次,要求李治加封她為宸妃。這下反武派不願意了,因為武則天選擇的這個“宸”字,裡面有深刻的政治內涵。什麼意思呢?“宸”就是北辰的意思,也就我們常說的北極星,在古代“北辰”通常都是用來比附帝王的,通常這個字是皇帝賞給有地位、有戰功的親王的。而武則天卻想把“宸”字用作妃子的名號,豈不就是想超越皇后的地位,來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嗎?

在朝廷的反對聲中,加封宸妃的計劃也失敗了,武則天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她意識到了外廷勢力的重要性,後宮鬥爭的每一步都和外廷緊密相連,沒有外廷的支持,她永遠也無法實現正位中宮的夢想。

她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也就是挺武派,打算和長孫無忌抗衡。這一派的主要成員,主要是那些懷才不遇,在現有的體制下無從施展才華的年輕才子們。只要長孫無忌倒臺,武則天上位成功,那麼他們才能大顯身手,做出一番事業。

而李治呢,表面上是支持長孫無忌的,但背地裡卻不滿長孫無忌手握大權,一再否決自己的決策。有一次反武派更是觸及了李治的逆鱗,讓李治大為警惕,他越來越覺得這朝堂已經沒有他這個皇帝說話的份了。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李治決定重新奪回自己的地位,尤其要對付長孫無忌,就算他是自己的舅舅也沒有情面可給。

不過,雖然李治已經不打算顧忌長孫無忌和反武派的想法了,但卻不能直接下旨給武則天封后,他在等一個時機。這時,一箇中立派的大臣看出了李治的想法。他決定製造臺階,幫皇帝推進計劃。

這個中立派大臣叫李績,他很聰明,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對封后這件事,他沒有明顯偏幫任何一方,只是對李治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大家看一下,為什麼說這句話很精明?因為它直接把李治立後這件事從朝堂上的利益糾紛定義成了李治的家事,李績的意思是說,封后這件事李治完全可以一個人做決定,不需要顧慮其他人的想法。李治等的就是這句話啊!於是他藉機廢了王皇后,藉口就是王皇后和蕭淑妃謀行鴆毒,然後把她們廢為庶人,接著名正言順將武則天立為皇后。

封后的詔書是這樣寫的:武則天門第很好,是國家的勳臣之後,有才華有品德,所以才被選入後宮,在後宮之中,也深得眾人喜歡。我當年做太子,整天侍奉父親於床前,父親看我如此周到用心,很想獎賞我,就把武則天賞賜給我了。大家看,這封詔書,最重要的就是最後這句話,“是父親把武則天賞賜給了我”,直接重新定義了武則天的身份,讓武則天名正言順坐上了六宮之主的位置。這封詔書一下,反武派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了。

到此,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皇后。但她也沒有得意忘形,沒有忘記要抓緊時間穩固自己的位置。

說回來,李治這個人性格也是很搖擺不定的,他在冊立了武則天之後,忽然又覺得自己對不起王皇后和蕭淑妃了。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王皇后和蕭淑妃陪伴他的時間也不比武則天少,甚至更長。想來想去,他覺得良心上過不去,而且那些罪名也是他亂編的,又對她們產生了一些憐憫之情。於是有一天,李治就鬼使神差地想去冷宮看望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果不看還好,一看到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慘狀,還真有想要善待她們的意思。

武則天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她趁著李治還沒徹底改變主意之前,先下手為強,將王皇后和蕭淑妃解決了。這樣一來,兩個最大的潛在威脅消失了,後宮就穩定了;還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震懾後宮其他妃子,可謂是一箭雙鵰。

05.今日回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講解的主要內容,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在後宮站穩腳跟之後,武則天一步步獲取了李治的信任,培養外廷勢力,並且分階段給王皇后致命的打擊,最終成為新的皇后。這場後宮鬥爭中,王皇后可謂是最大的輸家了,她本想用武則天去對抗蕭淑妃,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成為了別人的墊腳石。再反觀武則天,她是經歷風風雨雨終於登上皇后寶座的。從那之後,武則天開始嚐到了權力運作的滋味,那伸出宮牆翻雲覆雨的手,已經不願意再輕易收回了。

那麼正位中宮的武則天,之後又會有什麼新的舉措?後宮與外廷,在她的手下,又會發生怎樣的風波呢?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內容吧。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我們明天見!

06.思考與討論

在職場上,你是否也曾不可避免地陷入職場鬥爭,這個時候,你是如何自處和麵對的?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