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魔鬼"印象的?

前言:

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事者,他的纳粹思想不仅给世界和德意志民族带来深重的战争灾害,也将德国的国家形象拉到谷底。正如中国一句古话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德国二战后元气大伤。希特勒战败后,世界各国逐渐呈现出抱团取火的友好发展态势,而被视为"魔鬼"、"刽子手"的德国还在战后罪名的泥潭里挣扎。那么在骂名之下,德国是如何改变世界对他“刽子手”印象的?说到底,德国要感谢一个人——康拉德· 阿登纳。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联邦德国之父"——有温度有立场的政治管理者

在剖析阿登纳为德国做的一系列"救火措施"前,我们先来分析下他是怎样的人格魅力,让饱受战乱摧残的人民、政府、世界接纳了他对德国新的统治。阿登纳被世界历史学家评为“善于共谋且无情”的政治家。他的家庭没有深厚的背景,与希特勒一样都是平民出身,24岁毕业的他并非直接参政,而是在一所党内法律事务所工作,但是这里的人们与他志趣相投,都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信仰将他们凝聚在一起,这群人也是"基民盟"的前身,阿登纳在此就拥有了群众基础。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1917年,41岁的阿登纳做了科隆市长。后来因一场车祸差点毁容,市政院的高级领导却突然来医院造访,他们的来访目的不单纯,想借此试探他的头脑是否受到这次意外事件影响。事后他们对试探结果很满意,他们评价阿登纳是个坚定不以苦乐为意的天生领导者,宣布他可以继续做市长。这时正逢德国资产革命掀起浪潮,帝国主义被推倒,共和党初露锋芒,国家的变更,让退伍士兵和老弱病残失去了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精神支柱。阿登纳先帮他们找到充足的粮食与住所,再帮他们重建精神支撑—修复古代文化建筑,那是一种留存在民众心里更弥久更深刻的精神信仰,这种面面俱到的从政风格尽管显得他老谋深算。但在乱世之中,有城府的领导人并不是祸害,反倒让人更有安全感,有温度。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之后不久,阿登纳又迎来出任总理的机会,但是被他放弃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总理任期普遍七个月,能否持续接任下去看个人能力,极其被看好的阿登纳拒绝了这个不确定机会,因为这个时期的德国国内经济矛盾无比尖锐,政府手段无法扭转颓势,他只想尽市长本分,把科隆搞好。直到二战后,阿登纳才再次被推选为德国总理,而他这次上台是有底气的,主要因为他在科隆的黄金十几年里完成了民众的众多期待,建造大型码头和机场;推进科隆成为全国交通枢纽,水陆空开通多条便捷通道;大办大学和吸引外资来国内建厂;包括建立绿化带,考虑环保问题等,他在担任市长期间完成的辉煌成就,也成为二战后其他国家欲想与德国合作的重要指标。

他的政治风格独立自由,有强大的梦想感,与希特勒的纳粹主义针锋相对阿登纳之所以能在二战后取得世界各国的信任,也源于他始终站在希特勒的对立面,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当年希特勒在旅行竞选中,专门跑到科隆请求得到他的支持,然而阿登纳连接机都没有去。纳粹主张废除众议院,他口头反对,虽然那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光是呐喊就已经显现出他莫大的勇气。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1933年纳粹成为德国主导力量,阿登纳被污蔑在竞选市长中作弊,也因此被驱逐出科隆,当他离开这座城市后,战争的炮弹将他的市政厅彻底摧毁,辛苦建设的家园毁于一旦。在纳粹运动在国内愈演愈烈时,阿登纳在艾佛尔山的修道院避难,这里收藏着大量关于民主自由的书籍,他在那里汲取了大量的先进思想。一年后他举家搬去柏林避难,可惜在1934年的蜂鸟行动中,他被希特勒逮捕了。

1934-1944年,阿登纳多次遭到纳粹势力的袭击,每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幸运地活了下来。在1944年他得到刺杀希特勒的机会,那是与格德勒勇士们合作。在事发前他评估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很坚决的判断这次任务会失败,但是格德勒勇士们都与希特勒有血海深仇,他们不会善罢甘休。阿登纳拒绝了加入他们,却为他们的刺杀计划提供了些重要意见。

当然刺杀失败,阿登纳也受牵连锒铛入狱。同年11月,多亏他儿子德国军官的身份,才让他在纳粹党的魔爪下逃脱。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希特勒掌权之后,曾经雄才大略的阿登纳过着苦行僧式的流浪生活,但是越是民族危险和敌人强大时,才是检验个人信仰是否坚定的时候,阿登纳的政治信仰有两点支撑,就是自由和基督教义,这在他当权以后实行的救国措施中能明显看出来。

阿登纳联邦总理的翻盘之路

二战进入到末期,希特勒的势力也被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吞并瓦解,最糟糕的是,阿登纳心心念念的科隆也被英国人接手了。1946年他正式被迫退休,他在赋闲的日子里开始思考德国的命运,并初步制定了对国家的整治方案,当然千里马也是要放在战场上才发挥作用。因此他给基民盟毛遂自荐,强调他在党内工作的价值。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前面说到在基民盟,阿登纳本身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一次在基民盟党内的重要会议上,他首推自己主持这次会议,理由是他是全场年龄最大、资历最有分量的,没人否认这个事实,因此阿登纳成为了基民盟的首魁领导人。

1948年阿登纳以基民盟领导者的身份再次参政。他用行动赢得党内人的一片信任和尊重,在他的建设下基民盟发展成为强大的民主共和组织。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同年9月,他又坐在了国会议员的位子上,第二年他签署了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9年,战后修复中的德国再次迎来总理大选,这次阿登纳没有瞻前顾后,73岁的他飞奔各地去做政治演说,他精神抖擞的模样让选民相信他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挑战。

阿登纳从未刻意争取过选票,也没有在竞争中理会诋毁他的社会民主人士,他关心的是选民所关心的问题,这些老道的竞争诀窍让他以超过社会民主党派四十万票的优势胜出。当然总理竞争并不算是阿登纳的成就,他伟大的成就是挽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德国。

德国的纳粹主义给世界各国留下阴影,随着希特勒的倒下,同盟国对德国的态度由害怕转化为报复,他们毫无顾忌的夺取德国资源,对建在自己国家的工业大肆破坏,而国内的日子更不好过,经济凋敝、工业一蹶不振、民众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更糟糕的是,德国失去了国家主权,处处遭受同盟国的践踏。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阿登纳实行了一系列的"救火措施":

1、 与法国恢复友好关系。他本身除了是一位宗教教徒也是法国浪漫文化的痴迷者,他通过宗教联络让两国变成精神依存的知己,一起为抵抗苏联而战斗

2、 建立市场经济,成功劝服同盟国不要拆除德国的工业,争取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帮助。

3、 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允许工人与管理者享受同样的选举权,这样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避免了工人暴动,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在1950年到1960年,德国的工业总值是战前的一倍多。

4、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战后涌现出许多背井离乡的难民,他们在阿登纳政策的支持下,在城市安了新家,紧接着在第二次大选中,以高选票战胜了对手。

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是如何改变世界对德国

除此之外,阿登纳也代表德意志民族向承受二战伤害的国家赔罪,在关系到如何向犹太人战后赔偿问题上,他也没有巧意回避。1952年,阿登纳签订了《卢森堡条约》,并向犹太国家和受害亲属进行巨额赔偿,1953年主动揽下战前战后的债务,德国赔偿债务的表现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对进一步建交打下了基础。

在取得世界各国信任后,德国逐渐恢复了主权,与苏联建交、多次造访美国,即使在两极化的世界局面下,德国的发展速度也没有被西方国家甩下,逐渐崛起。可是暮年的阿登纳对普鲁士人有偏见,但对莱茵人却近乎入魔的赞美,这种狭隘的思想是不利于统一德国的,因此他在1965年的落选情有可原。

结语:

阿登纳生于德国一段"乱世时期",他深谙德国人饱受战争摧残的痛苦,是他用自由民主的思想搭建起德国崩塌的桥柱,让世界各国扭转了对德意志民族的"魔鬼"认识,在他以后的几代领导者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是阿登纳的智慧点亮了前方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