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我们从米易县出发,沿着京昆高速北上穿行在沙鲁里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的安宁河谷。三个小时后,通过拖乌山隧道,就相当于跨越小相岭的山脊线,从雅砻江流域进入大渡河流域。拖乌山隧道南侧的河汊溪水流入雅砻江;隧道的北侧的河水,则汇入大渡河。小相岭、大相岭都是大雪山脉的组成部分。

进入拖乌山隧道前,我们在菩萨岗服务区停车,稍事休息。走下车,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邵师兄说,气温只有10度。那天是9月28日,我见到很多都穿起了棉袄。那里的海拔差不多在2000米左右,对面黛绿的山峰上,一摊白色的雾气像水一样流淌下来,恍若仙境。


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上图:菩萨岗服务区

拖乌山隧道东侧,有一个孟获城,正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那个地方,有大片的高原草甸和红石滩,只可惜,我们没有去那里游览的计划。

我们穿过拖乌山隧道继续北上,就进入四川省石棉县境内,来到举世瞩目的双螺旋隧道——南段的铁寨子隧道群和北段的干海子隧道群。京昆高速南起菩萨岗,北至石棉县的路段,长度约51公里,设计标高最低点是931米,最高点标高为2445米。即在这51公里内,必须爬升近1500米的高度,平均纵坡度为2.97%,是迄今为止国内连续爬坡路段最长的高速公路。北段的干海子特大桥更是独得四项世界之一,必将载入世界路桥史册。据《天府早报》报道:干海子特大桥是“第一座最长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第一座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格构桥墩、组合桥墩、混合桥桥墩;同类结构中每联最长的连续结构;第一次全面采用钢纤维钢管混凝土施工”。大桥全长1811米,桥宽24.5米,共36跨,最长的连续梁1044.7米,最高桥墩达107米。

罗列数据也不能让你体会到行进在这段高速公路的新奇。刚刚驶入隧道,汽车在灯火辉煌的空间里前进,早已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经历。随意瞄一眼电子地图,看到前方的道路呈弧形向右方偏转,再偏转,然后,车外豁然开朗,道路凌空架起,以一个大圆弧的形状向上绕山而行,往回走,折而往南,第二次进入山腹中的第二层隧道,以小坡度往上爬行。两进两出翻过第一座山。


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上图:石棉县双螺旋隧道

从地图上看,第一个螺旋铁寨子隧道绕过的第一座山的名字叫大砂沟,真是个好名字。紧接着,高速公路的第二个螺旋干海子隧道将在第二座山依地阿莫穿行。这个名字更古怪。据相关资料说,双螺旋的设计是为了避开地震带断裂层,也为了在最短最经济的距离之内让高速公司爬坡。

我们在汪家坪驶下高速,转入S211省道。经过石棉县城,已经是正午时分。我们决定不在县城吃饭,要在大渡河边找一家乡村饭店,吃一顿农家菜。12点50分左右,我们看到大渡河村一家路边饭店停车方便,就决定进去试一试。鱼很贵,烹饪水平很差。4个菜,花了430多块钱。那家饭店的生意却很好,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看来我们的想法很大众化,没新意。事后我觉得,还是应该进石棉县城吃顿饭才对。

我们就餐的地点,离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强渡大渡河未遂的安顺场只有7公里之遥。只不过,那时的大渡河叫涐江,安顺场原名叫紫打地。据说石达开遇害后,有人建议将此地改名为“诛达”,越西厅同知孙锵认为,“迁地宜良,语取吉祥”。毕竟为后人长久居住之地,就取个吉利点名字吧。于是取石达开祭文中“山镇久安河顺”之语,更名为安顺场。

出去旅游,决定玩得开不开心的,重要的不是去哪里玩,而是跟谁一起去。开公司,团队是最重要的因素。打江山或建功立业也是如此。人们早就把个道理总结成一句浅显易懂的话: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上图:过双螺旋隧道时电子地图截屏


不幸的是,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遇到猪一样的队友。1857年,留守南京的太平天国领导层集体腐化堕落,不思进取,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东王杨秀清全家被杀。石达开连年在外征战,他的全家人也被韦昌辉屠杀殆尽。天王洪秀全此时借势将韦昌辉诛杀,还下诏令石达开进京理政。石达开大概觉得这是个圈套,准备另立炉灶,便率20万余人经江西往广西开拔。半道上,60多名将领带着10多万人跑路。石达开一路上劳师远顿,只得改变计划,借道云南,要从川西偷袭成都,在四川立足。

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3万大军抵达大渡河南岸紫打地,即今天的安顺场,距石棉县城约10公里。不巧遭遇大渡河涨水,贻误战机,被随后赶来的清军和土司军队团团围困。他想自首就义,以换取手下将士的性命,后被押往成都,惨遭凌迟两千多刀而死。行刑过程中,32岁的石达开,自始至终,默然无声。四川布政使刘蓉写道:“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他五岁的儿子石定忠也被清军用石灰袋捂口鼻窒息而死。

石达开在河边的石壁上曾题诗一首,而抄录的人认为诗词大逆不道,仅记下一句:大军乏食乞谁籴,纵死涐江定不降。石达开悲壮的死,引得多少人唏嘘感慨。


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上图:回首远眺双螺旋隧道


1935年5月,毛泽东等率领的红军长征也来到安顺场。蒋介石集团认为历史会重演,叫嚣着要红军当第二个石达开。在江边,毛泽东等人看到记载石达开事迹的石碑,还找来一位名叫宋大顺的老秀才请教。但江宽水急,只找到一条小木船,便留下1个师的兵力在此渡河,大部队继续向西攻击前进,终于在120公里外的上游泸定县抢占泸定桥,顺利跳出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圈。

2002年非典期间,两名英国记者重走长征路,实测了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距离,确实是120公里。杨成武派出夺取泸定桥的先遣部队用25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两个英国人用了38个小时。

英国人在日记中写道:石棉县城 2003年7月25日,大渡河显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待,甚至还让我们感到惊奇。我们进入河谷,景色并不壮观,但十分险峻,摄人心魄。大渡河咆哮而过,与山壁搅动,形成阵阵漩流。在这一段,大渡河与金沙江差不多宽。到了安顺场乡,水面变宽,水流变缓,可以渡船过河。

2015年9月28日中午,时阴时晴,趁着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一通暴晒。再次坐进车里,座位都是滚烫难耐。大渡河谷一段道路窄促,右侧高山陡峻,左侧坡险急流。邵师兄也不放心邱师兄驾车,亲自掌舵。这条穿梭在大渡河谷的省道,一会儿走在河北岸,一会儿又跑到河南岸。细细数一下,从石棉县城到新都桥,我们居然在大渡河上来来回回6次。跟当年在对岸冒雨急行军的红军相比,我们何等轻松惬意。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此时此刻,又会有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情和状态在这里游荡呢?


大渡河岁月沧桑 石棉县历史悠长

上图:大渡河边餐馆点的硬菜


S211省道在大渡河谷里蜿蜒前行,一路上,不时地能看见河岸坍塌滑坡。几名工人,头戴黄色的安全帽,在边坡上修补一处冲垮的防护墙。往上看,几乎是九十度的山坡,直插云宵。灰褐色的混凝土与灰白色的大石块砌成的防护墙,看起来那么脆弱,不堪一击。然而,工人们将一铲铲混凝土抹上去,一块块石块嵌进去,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安顺场南面直达云南地界的丛林,历史上是彝族土司们的领地,那位多愁善感的俄国人顾彼得曾冒死穿行全境,并写下很多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那里走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