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文 | 烟雨客


诗经中有一首诗,是百姓歌颂美女文姜的,她的音容笑貌,让人过目难忘,美好曼妙的样子,久久在脑海回荡。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这个颜如舜华的女子,就是齐僖公的女儿齐文姜。有人评价说,《有女同车》是郑国百姓为歌颂文姜而作,只可惜文姜辜负了他们最初的美好期望。本来文姜看上了郑庄公的太子忽,谁料太子忽竟然会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文姜的美意。

当时,齐国是很强大的国家,作为一个大国的公主,又风姿绰约,多才多艺,自然引得各国诸侯纷纷前去提亲。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当时,周天子式微,早已无力主持大局。恰好这时,蛮族山戎攻打齐国,齐僖公见山戎势力太大,唯恐无力抵抗,于是向国力处于巅峰,并且在诸侯中很有威望的郑国求援,郑庄公派遣太子忽(就是后来的郑昭公)带领军队前往齐国,抵抗山戎。

山戎见无力取胜,于是败退回去。齐僖公太子忽一表人才,文姜也看上了他,于是齐僖公派人向太子忽提亲。当然,此时郑国国力强大,但是国小;齐国虽然国力一般,但是齐国却是大国,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太子忽,也有政治联姻的意思。当然,这对太子忽也是绝对有利的事情。

《左传》这样记载: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别人问太子忽:你为什么不娶人家文姜姑娘?太子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象,齐国是个大国,我高攀不起。齐大非偶,由此而来。

直到现在,人们也搞不清楚是什么让太子忽做出了这个失策的决定。当时郑国的大臣祭足(祭仲)劝他接受,因为这等于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支持自己,但太子忽没有听从。

后续的局势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宋庄公诱祭仲到宋国,然后胁迫他立公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在得知祭仲被胁迫的消息后便流亡到卫国,郑厉公虽然登位,但与祭忠不和,企图暗杀他。前697年,郑厉公的图谋败露,祭仲迫使郑厉公流亡,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前695年,高渠弥和郑昭公一起去打猎时,在郊外把郑昭公射死。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自此之后,郑国一蹶不振,存在感几乎没有了,而这段往事也被彻底沉埋,只留下了齐大非偶这个典故。当然,若有齐国这样强有力的大国支持,郑国也不会没落得如此之快,而太子忽也不会早早被杀。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和齐大非偶类似的成语,还有一个“门高非偶”。《南史》记载,北朝叛将侯景投靠南朝以后,希望南朝梁武帝做媒,让自己能娶王谢这样大家族的女儿为妻。梁武帝觉得很为难,于是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王家、谢家门第太高,和你不大般配,你可以考虑从别的世家考虑找对象。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门当户对也就是由此滥觞吧。

贺新郎·且尽杯中酒

宋 葛长庚

且尽杯中酒。

问平生、湖海心期,更如君否。

渭树江云多少恨,离合古今非偶。

更风雨、十常八九。

长铗歌弹明月堕,

对萧萧、客鬓闲携手。

还怕折,渡头柳。

小楼夜久微凉透。

倚危阑、一池倒影,半空星斗。

此会明年知何处,苹未秋风未久。

漫输与、鹭朋鸥友。

已办扁舟松江去,

与鲈鱼、莼菜论交旧。

因念此,重回首。

齐大非偶,一切也皆非偶然。人生的风云际会、离愁悲欢,都不如手中的一杯酒,尽此为欢。


烟雨夜读 | 颜如舜华,齐大非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