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死的时候能带走的只有它!

无有散乱勤妙法,亡后引道当日瓦!

在此世间,每个人都需要精进修法,在修法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散乱。

散乱的因比较多,佛经中讲过:菩萨应该断除四种散乱,如此才堪称真正的行者,什么是四种散乱呢?第一个:多事,无意义的繁杂锁事应断除;第二个:多言,语言很多,经常是无稽之谈;第三个:财物众多,这也是一种散乱的因;第四个:交际众多,跟朋友的交往太多。这些因缘会让我们修行散乱。

因此,要无有散乱、非常精进。不要精勤一天,第二天又懈怠、懒惰,要始终持之以恒地精进修行妙法,修行妙法的功德、利益,到死亡或后世才会现前。有智慧的人对未来看得比较长远,而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人,只看眼前的事,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重大的事。

那么应该如何思维呢?今生非常难得的机缘,遇到了佛法、善知识、善道友,各种因缘已经具足。虽然每个人都有一些痛苦和困难,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遇到了善法,只有善法会在你的生命长河中,乃至生生世世中,都深具意义。

《入菩萨行论》里讲“唯福能救护”,唯有福德能救护我们,可是我们活着时却没有特别修持它。死的时候,财产、名声等一切都带不走,哪怕是整个南赡部洲、十方世界中所有的财产唯你一人拥有,死后也是一无所有,但是灵魂或者说心识还不断地流转到来世。所以,我们应在尚未死亡之前对来世做好准备。

《正法念处经》中也讲:“及死未至时,应当修善行。”在死亡来临之前,如今机缘具足之时,大家应该尽量地修行,否则等到大限将至,谁都会害怕,但是这种害怕却毫无用处。

一般来讲,人在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时,才会想起因果和佛菩萨的加持,而在拥有威望、幸福、快乐的时候,根本不会去佛寺烧香拜佛。

四川很出名的一个贪官,他要被抓之前,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找我商谈有关学院的重要事宜,一定要见他,非常着急。我说我要授课,实在没办法去。我想为什么他这么着急,有什么重要的事呢?第二天新闻上看到他出事了。

很多人都是如此,快乐的时候,没有那种急切的心,困难、痛苦的时候,会想起佛法。

中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外交之父”的日本著名首相陆奥宗光30,在一次战争期间,他的女儿不幸罹患心肌梗塞,即将离开人世,她要求父亲回来,想见父亲最后一面,父亲到她面前的时候,她特别害怕地问:“父亲,我这次肯定会离开,但是我死后不知道会去哪儿,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她的父亲无言以对,只好说:“我也不知道,但是你妈妈经常念佛,佛会保佑你的。”女儿死去了。因为这件事情,他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来他是一个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其他方面也才华过人,但是面对死亡的问题,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看到女儿这般情形,他开始潜心研究佛教,重新思考人生。

我们的确需要关注死亡这个大问题,作为修行人,应该非常重视死亡和死亡之后的事。

前不久,我见了一位名人,我问:“你对死亡有没有什么准备?”本来她的见解、智慧很不错,但是我看她在死亡方面考虑得比较少。她说:“死亡是很美丽的。”有些道友评价:“死亡就是死亡,有什么美丽的,不要用华丽的辞藻来包装。”确实口头上可以说生死都很美丽,但是人生皆苦,死时不一定很美,每个人死的时候都很可怕,除非有修行方面的把握,死的时候能够特别自在,此外什么都没用。

这里也讲得很清楚,自由自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尤其是身体好、心情好的时候,要多修善法,念咒、听课、做利益众生的事都可以,尽量地将有漏的身体用作无漏的善根之因,这样做非常有意义。

一旦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或者自己也觉得身体已经不配合自己了,无力回天的时候,只有顺其自然,那时你再想修善法恐怕无能为力,毕竟世间人都是四大假合的有漏之身,等到疾病缠身,或者被各种因缘所折磨的时候,除了极个别生死自在的菩萨和瑜伽士以外,一般的凡夫人肯定疼痛难忍,再想修行、发愿也必定困难重重。不如趁身体健康的时候,哪怕是一天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好好将善根回向给有缘众生。

我们在漫长的轮回中得过很多次人身,也得过很多次其他众生的身体,但即生是最幸运、最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遇到了大乘佛教。虽然我们在早年未学佛时,或者在修行过程中,造了很多业,起心动念不善妙,也有很多深感惭愧的事,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一生中并没有当过屠夫,每天都在杀生中度过是很可怕的,多多少少也行持了一些善法,这个善根不会耗尽。

因此,我觉得不能太消极,有些修行人整天看自己的过失,“我没有希望了,今天又产生一个恶念,昨晚又做了一个恶梦。哎呦,到哪里去都苦,人生就是苦啊,《苦才是人生》写得不错,真的是‘苦才是人生’。天气不好、心情不好、道友对我不好,路也不平、胃口也不好,什么都不好。”不能这么悲观。这辈子遇到了这么殊胜的佛法,临死之前没有产生邪见,没有成为法油子或业际颠倒者,这是很有福报的!

此处劝导大家,在修行中尽量不要太过散乱。欲界众生完全不散乱根本做不到,跟谁也不说话,每天都禁语,这样修行非常随喜。但是一段时间还可以,很难长期坚持。

刚开始学佛和出家的时候往往特别精进,“日日夜夜都一定要修行,为什么别人睡那么长时间?我一定要睡得短一点,身边的人都懈怠,我应该精进。”但是慢慢也会懈怠下去,最初到最后之间的行为大相径庭。我们不能变化太大,刚开始不是特别精进也不要紧,持之以恒更重要。

否则就像你很喜欢吃一种食品,吃得特别多,下一次就不想吃了,精进也有这种情况。因此,在无有散乱地修行妙法方面,应该具有方便方法。

这样的善根,死后一定会为我们引道,尤其是在值遇死亡的那一刻,心善很重要。

《佛说灌顶经》中说:普广菩萨问佛陀,人在临死的时候,行持善法、听闻佛法、产生善念,能不能解脱?佛陀告诉普广菩萨,如果在临死阶段能听闻佛法、产生善念,“无不解脱众苦者也。”31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不解脱众苦的。

所以,人之将死的那一刻,周围的人如若有时间、有机会,要想办法令他产生善念。《前行》里也讲了32,耳朵听得隐隐约约,眼睛看得模模糊糊,有些死相出现的时候,自己也要提醒自己:“噢,今天或者明天我会死去吧,死的时候一定不能产生恶念,不能对人或财物产生贪恋,也不能生嗔恨心,临死的那个阶段很重要,我一定要在善念中死去。”最好是有光明和空性无别的境界,如果没有这种境界,也要在善心和菩提心的意念中死去。人心是可以转变的,就像开车一样,如果在这样的境界中离开,一定会得到解脱。

什么时候死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谁也无法确定,这种死亡无常的道理,后面还会讲。总的来说,对死亡不要畏惧,听到别人说你要死亡,或者听说别人的死讯,都没有什么可怕的,自己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索达吉堪布:死的时候能带走的只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