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按照旧俗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今天一大早母亲就说要给我理发,并打趣的说:“放心,安全,放心,不排队,不收钱。”听了母亲的话我笑了笑,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每个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下,生活在不知不觉间都经历了一些改变。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悼念为了这次疫情义无反顾的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值得我们记住的人和事。

关于诗

清明节下雨就和高考时要下雨一样,几乎成为了惯例,最近西安古都多雨,总是时不时就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但今天的天气却是阴沉沉的而不见雨意,前两天有一直有淅淅沥沥的雨,本以为到清明也不会停歇,可今天却雨住而未天晴,灰蒙蒙的天气,让人的心头不仅蒙上了一层阴霾,也映衬了当前这种疫情环境下,每一个人心中的抑郁之情。最近看了网上的一些负面报道,我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人压抑的心情需要宣泄,只不过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激烈,有的人平和,这就是人的格局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各异。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情绪的变化是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手中的笔就是记录情感的方式,文字之间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和对事态的看法和感受。古往今来亦是如此,由此,我想到了从小就一直背诵的那篇朗朗上口的关于清明的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一首《清明》,让我们认识了杜牧。和很多唐代的诗人一样,杜牧是想积极进取入仕治国的,尤其在对军事理论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他写过《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注解,还曾经积极为国家献言献策,宰相李德裕曾经依据他的计谋,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可见杜牧的军事理论研究并不单纯停留在纸面上,而确有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杜牧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是大唐宰相杜佑,但他的仕途并非坦途。杜牧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前提,正是在政坛的不得意,才造成了他的诗坛的得意。人总会得到一些东西,并会失去一些东西,这就是“舍”和“得”,“舍得”之间,决定了人的最终路径和最后成就。

清明时节的细雨纷纷,带着杜牧个人的愁思以及世人的哀思,绵绵不绝又柔而可亲,这绵绵细雨既是自然之水,又是人之哀情,剪不断,理还乱,总有万般哀萦绕心头。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神色恍惚,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天的特殊意义,人们既要缅怀逝去的人,又怀着踏青的心思,追求生命的生机,同时缅怀逝去的一切。淅沥的雨,冷清的景,一边哀思,一边踏青。

在那个时代,有什么方式可以舒缓自己心头的哀思呢?也许只有美酒。才能让人会暂时忘记痛苦,同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伙伴吧。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杏花村既是个去处,又是个归宿,每个人在那里都会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至于那个指路的牧童,单纯、可爱、生机勃勃,象征了生命的开始。一切尽管有终结,但必定会有开始,循环之中、哀喜之间,就是生命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人

既是常人又是英雄,我们习惯于谈论世之英雄,往往忽视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凡之人,所谓平凡:生而无特殊之处;所谓不凡:做出了我们这些常人所不能为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英雄实际上都是凡人亦是常人,只不过是我们这些凡人和常人,不思努力而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而已。我们把自己达不到的目标,做不成的事都说成是难事,这不过是为我们的惰性找借口。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英雄,只不过冲在了前面,也没有考虑其他的事情,只聚焦精力于当前,聚焦于当下,完成自己该做之事救助自己可救之人罢了。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当天下人缺少目标,将君子作为贵族的专有称谓时,孔子作为一个儒者,最早提出君子是一种道德的标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身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来达到君子这个目标。而君子做事的原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避重就轻,不是不做不为,而是有行有为,是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原则,而建立这种基本原则的途径就是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总是有人争论儒家和法家的差异,在我看来,儒家和法家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要求治世有为。只不过两方选择的途径不一样,法家是由上而下的建立一套政治管理体系,建立国家的秩序,而儒家则是由下至上的依靠人们的知识和道德水平来达到社会的和谐,途径不同目标一致,就是要实现天下大治。

关于事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见证人,历史的传承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过去,曾经发生的历史;未来,即将发生的历史。

这个时代呼吁说实话、做实事、敢担当、敢作为的人,这是社会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推崇的美德。医者仁心,一个个白衣天使冲在了最前线,他们不是战士,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流血牺牲。作为坚守后方阵地的人们,我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自己的事业,坚守自己的职责。每一次看到此次抗疫中涌现出的人和事,自己的鼻子就禁不住一阵酸楚,泪水从脸颊上流下也不知不觉,因为那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记得小时候,看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时,我也曾痛哭流涕。那些为国家而鞠躬尽瘁、不计生死的人,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仰,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正是心中有了这份爱国之情,才有了舍死忘生的义无反顾,才有了前赴后继的不忘初心。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战斗的历史,是不屈的历史,是义无反顾的历史,是一往无前的历史,是前赴后继的历史,是永载史册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百家争鸣,其目的不仅是探讨治国的道理,做人的根本,更是让国家变得更加美好,让人变得更加完善。

关于魂

如果问中华民族的魂是什么,我要说中华民族的魂是不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抗争的历史,也是不屈的历史。从遥远的三皇五帝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就在同自然界抗争,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所描写的故事,实际上是人同自然界之间的抗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每一个神话故事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不屈。

清明祭:那些值得记住和怀念的诗、人、事,和不屈的中华之魂

中国神话的主人公从来不是什么神仙,而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国的神话故事是借神仙之口,描述自己与自然界的抗争,这也是中国神话与外国神话之间的最大不同。中国人没有选择自怨、自哀,而是选择了积极进取、努力抗争。

没有什么磨难不可以被克服,没有什么阴霾不可以散去,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当那一缕春色映入我们的眼中,那一份活力也种在了我们的心中。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