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前言:日本政府剛宣佈投降,國民黨政府就將接收的地區劃分成蘇浙皖、湘鄂贛、粵桂閩、冀察熱、魯豫晉、東北和臺灣七個區,分別派遣軍隊和大批官員前去接收。但國民黨政府各級軍政官員,在收復區內進行掠奪性的接收,激起各階層民眾的強烈不滿,老百姓把這種接收諷刺為“三陽(洋)開泰"、“五子登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抗戰勝利(來自網絡)

國民政府接日偽收鉅額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投降後國軍接收日、偽工廠2411座,價值約達20億美元;接收日本侵佔的大量物資、金銀、房地產、倉庫等,約值10億美元以上。據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公佈的數字,共接收日、偽物資價值6200億元法幣,實際數字當遠不止此數。這批資產,形式上是由日、偽佔有轉移為國民黨政府所有,實際上完全由官僚資本集團控制。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抗戰勝利(來自網絡)

接收大員大發橫財

在接收過程中,國民黨政府各級接收機構和官員競相搶掠,大發橫財。如北平被接收的日、偽物資,人庫的數量不足五分之一,其餘絕大部分被接收官吏據為已有。舉兩個例子,看看接收大員們一夜暴富的情況: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主任委員吳紹澍,利用職權侵吞日、偽房產1000餘幢,汽車800餘輛,黃金1萬多條;上海市長錢大鈞盜賣日、偽物資價值法幣42億元。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歌舞昇平(來自網絡)

被諷“三洋開泰”與“五子登科”的接收

老百姓把國軍這種接收諷刺為“三陽(洋)開泰"和“五子登科”。三陽(洋),指接收大員們捧西洋、愛東洋、要現洋;“五子登科”是指他們在接收中要位子、金子、房子、車子、女子。

百姓稱稱這樣的接收為“劫收”。這種“ 劫收”,1945年9 月27日《大公報》發表的社評指出,這種行為“幾乎把京滬一帶的人心丟光了”。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無能為力(來自網絡)

國民政府對民眾進行殘酷掠奪

1945年9月26日,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佈《偽中央儲備銀行鈔票收換辦法》,11月21日又頒佈《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鈔票收換辦法》。前者規定流通於華中和華南淪陷區的偽幣中儲券200元兌換法幣1元;後者規定流通於華北淪陷區的偽幣聯銀券5元兌換法幣1元,並規定限期、限量兌換。僅通過這種掠奪式的貨幣兌換手段,國民黨政府就從收復區人民手中攫取達2億美元。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民不聊生(來自網絡)

人民的失望

抗戰勝利時,收復區人民對國民黨政府抱有很大希望。然而事實卻如人們所說的,“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映”。國民黨政府的“劫收”,使人民對它的希望迅速歸於破滅。1945年 10月24日,(大公報)發表《為江浙人民呼籲》的社評說:“這一帶無數萬的人民都曾為勝利狂歡過,而今卻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大眾不得聊生。他們痛苦極了,比未勝利時還痛苦。”社評稱國民黨政府的接收給廣大人民帶來“一片勝利的災難”。

美國政府也承認:“國民黨的文武官員在自日本手中收復之地區中的舉止,已使國民黨迅速地在這些區域中喪失了人民的支持和他們自己的聲望”。一位負責經濟接收工作的國民黨政府要員也向蔣介石當面進言:“像這樣下去,我們雖已收復了國土,但我們將喪失人心!”

抗戰勝利後,民眾卻譏諷國軍“五子登科”!怎麼回事?

民不聊生(來自網絡)

結 語

由於國民政府的“劫收”,民族工商業大批破產,對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破壞,民眾苦不堪言。如上海原有民營工廠3419家,不到一年就倒閉2597家,佔原有廠數的75%。在日、偽統治下長期慘淡經營、受盡煎熬的民族工商業,抗戰勝利後竟遭到如此嚴重的掠奪和摧殘,使許多民族工商業者極為憤懣。所以在國民政府一片勝利的歡呼聲中,其實早已埋下了一顆失敗的定時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