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和寒食是同一天嗎?古代清明放假比今天還多

清明和寒食,本來是兩個節日。

寒食節,又稱“一百五”,因其是冬至後105天。最早在東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中記載,其起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然而並不見於更加可靠的《左傳》,所以可信度存疑。

寒食的遠古由來是在這個時節人們要更換火種,也就是把之前保存的舊火種全部滅掉,重新鑽木取火獲得新火種。禁火和換新火之間有段時間差,在此期間沒有火,只能吃冷食,故名寒食。

清明節的由來是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時節,古代農耕社會向祖先祈禱,保佑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明時春祭的習俗。

清明和寒食的正式融合有賴於清明小長假的出現。唐玄宗在開元二年(714年)頒佈敕令“寒食、清明四日為假”。之後假期不斷延長,到大曆十二年(777),“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而到了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從此,清明節成為大型全國性節日。

而之後宋、元時期,清明節也有三天假期,直到明朝開始才取消。

從宋代開始,原本三月三上巳節逐漸消失,而其承載的踏青、郊遊等屬性也逐漸融入到清明節之中,給原本有些悲涼的清明節增添了一些活潑。

清明和寒食是同一天嗎?古代清明放假比今天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