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行动·抗疫心文 第60期】 你可以放声大哭了:致哀祭思 蓄积力量 延续希望

【温馨行动·抗疫心文 第60期】 你可以放声大哭了:致哀祭思 蓄积力量 延续希望


【温馨行动·抗疫心文】系列心理辅导文章由湖北省妇联携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心理学会的相关专家学者联合推出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达深切哀悼的日子。逝者安息,生者奋发。心里有光,人间有爱!

这场与疫情的抗击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月,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而有策略的阶段。有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压抑着自己,紧绷着神经。有人没日没夜地在岗位上辛苦工作,可能还束手无策地为被隔离的亲人担心,又或是焦躁不安地在家里等待一个安全的信号。我们的肩膀是年幼孩子的依靠,是年迈老人的支撑,是家里的顶梁柱、定心丸。然而,面对种种压力,一味地克制并不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时候告诉自己,你可以放声大哭一场,反而能够帮助疏通低落的情绪和消极的想法。

【温馨行动·抗疫心文 第60期】 你可以放声大哭了:致哀祭思 蓄积力量 延续希望

悲伤痛苦的

来源


痛苦、难过、无助、绝望是疫情里常见的几种情绪。这些情绪都是遇到危机情况的正常应激反应,他们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

1、 亲友离世。每一次重要的家人、朋友的离开,对我们来说都是生命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生路口的转折点,还会引发我们潜意识里对死亡的焦虑恐惧。

2、 替代性创伤。每天的电视、手机新闻媒体都在播放着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即使是陌生人的故事,也同样牵动着我们的心,令人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感到难过遗憾。这些压抑的故事从社交网络四面八方传来,无形中对我们自己造成了替代性的伤害和压力。

3、 缺乏交流对象

。隔离措施造成了一些家庭可能从春节至今都无法团聚。长期独处,缺乏必要的人际社交,内心的想法无人开导、难以排解,令我们感到孤独和忧郁。


隐藏哀伤的

原因


1、 过于理智,害怕被评价。理智有时会故意把痛苦的情绪掩藏起来,让人无法触碰。有人不愿承认、接受悲伤,将其视为软弱无能的表现。

2、 担心对家人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希望家人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在疫情中看到信心,或者起码不至于过度悲观消沉。我们担心泪水会传递脆弱和无助,因此将哭泣吞咽回肚子。

3、认为悲伤情绪都是消极的,有害的。悲伤、焦虑、恐惧等情绪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但实际上喜、怒、哀、乐都是人类正常的状态。所有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当前情境下的自己态度,更深层地意识到我们回避什么,厌恶什么,想要什么,珍惜什么。


放声大哭

合理宣泄


1、 直视并接纳哀伤。每个生命都会历经发展和死亡的阶段,从人一生的角度来看,丧失是不可避免的,相比看似理智的压抑,坦然的接受是一种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2、 适当的情绪表达。告诉自己,可以放声大哭。没有人有权利批判别人发泄悲伤,一个人肩负的重担不能成为强迫她一直保持微笑的理由。我们不仅是家人的依靠,家人其实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身后还有其他人的关怀,祖国和军队的守护。

3、重新思考生命的重心。痛苦带来的收获是让曾经不起眼的事物变得突出,让容易被忽视的感情及时被珍视。许多的事情会被重新排序定义,人生的意义还将继续代代传递。


放声大哭不是懦弱,恰恰是一种坚强,是为了卸下包袱,重新整装待发。现在是芳菲四月,春夏之交。“凛冬早已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本文作者:朱健立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