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浩子说要带我去见一个很酷的外国人,因为他的表达问题,除了酷这个形容词,就没有其他。我走到大林子楼下,也不觉得我将要见到一个很酷的人。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直到一本本翻阅他的小册子,看他读中国文学做的“绘画笔记”——他会把感悟,变成画,添加文字。看到他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见解,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更深刻。有让你亮眼的感受,他大言不惭的说,很多红学研究都是荒唐言。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他的写作和绘画的工具,只有两支毛笔,和一点墨。其中一只毛笔,还被写烂了。

他那歪歪扭扭的毛笔字,没有受过中国的训练,自成一体。

这是我见过第一个用毛笔写英文的,外国人。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他从他那个破烂的房子,走到天台,抱着一本本的画册;从手里掏出一个掉漆的黑莓老式手机;整个季节的衣服,只要一个包就能装下;讲到对汉语言文学的欣赏。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哦!他真的是一个很酷的人:一个加拿大人来南昌求学读博士,学汉语言文学;一个在“贫民窟”里的画家;一个热爱中国文学的外国人;一个想背画走天涯的侠客;一个崇尚生活极简的平常人。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从仄逼的文教路走进一个破旧的民房,在走上民房的大天台,独有一片天地的感觉。大林子刚醒没多久,穿着绿色的衣服,喝了一个啤酒,从里面出来了。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他身高184CM,他的房间只有10平米左右,稍稍一掂脚,他就能瞌到他房间的天花板。这果真是一个单身汉子的家,除了一个床,还有由床搭建起来的书桌,几本书。其他都十分简陋。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桌上摆了一个破旧的电脑,一只毛笔,一个磨了一半的磨饼。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没有所谓的社交,

每天就是在房间里,把古文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英文的翻译,或者画出一幅对这个阐述的画作。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这个热爱中国文学的加拿大人,在江西师范大学读博,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他从加拿大的一个小县城,在东北读研,读书之后回过家乡,可在那里却没有研究中国文学的气氛,申请博士,来了南昌。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他的画册和随笔,做成了画集。放在楼下拾得书屋售卖,让他备受鼓舞的是,就在上个月,一个顾客买走了一本。

这也是他想以后也许可以靠卖画为生的证据吧,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轻易放手。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大林子目前的花销是靠奖学金维持,每个月4300元,房租300元/月,剩下的都是吃饭花销,也不进入大场合消费,四季的衣服不超过十件,就在一个随行包里装着,花销每个月都有盈余。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毛笔画画,到楼下走走,吃个饭,再上来继续画画。有朋友来看他,便大方的送上自己的画册。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不用任何社交软件,手机用的是黑莓老款,联系他只能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我已经忘记了上次用短信是什么时候。

我想这篇文章发布了,我也不知道应该以何种途径,他才能看得到。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大林子的愿望是以后一幅画能卖50块,就足以养活自己,然后走走中国的其他地方,边走边画。

能够开个画展,摆个长方形的凳子,让大家看看他画的东西。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加拿大做个木匠。他的老家,有几栋房子,靠近自然,前面是一大片草地,在我们看来,是属于中国的富豪才能享受到的景致,而在他们那,确实一般人就能拥有。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在他的职业观里,画家也好,木匠也好,都没有优劣之分。能够养得活自己,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就够了。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大林子也谈过恋爱,但这种他这种,只能被女人仰望,却不能靠近,因为很难有人忍受这种生活,这种“不安定”的感觉。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虽然大林子不是我们平常人的生活,但我佩服他的勇气,不会又想有情怀,又想有钱,典型的例子,就是我这种人。

一个外国博士在贫民窟里,研究中国文学

他还有个弟弟,选择了他完全相反的生活。他可以选择和他弟弟一样,去学校教书,因为他的中文这么好,做起翻译工作,或者教学,薪资不菲。但我们追求的生活,不是他所追求的。

他说喜欢文教路,文教路的树,文教路的书店,这条老街的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