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從拒絕純電動車、堅定燃料電池才是最直接的未來,到豐田章男在某次大型車展上終於鬆口——“汽車行業正在進行一場百年一遇的大變革,電動化是這場變革的主體。”豐田確實有些純電動車領域王境澤的味道,這一次的固執不得不在這場變革中化為烏有。


留給豐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作為那個跑在最前面的人,當然不會希望終點被重新設置在了相反的方向,而自己卻蒙著眼繼續偏執。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中國是電動車的先驅。在2025年之前,豐田將在中國推出十款電動車,這比我們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推出的都更多。”

——豐田章男


早在去年7月,比亞迪與豐田就已對外宣佈達成了戰略合作。而就在上週,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悄然註冊成立。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註冊資本3.45億元人民幣(雙方認繳出資額均為1.725億元,分別持股50%,非常平等),註冊地為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總部位於深圳)。根據天眼查顯示的信息,比亞迪和豐田各派出相關業務人員擔任核心職務,法定代表人為比亞迪汽車院總體部經理趙炳根,董事長為豐田全球原動力總成內部公司總裁岸宏尚。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主營業務為純電動汽車及其衍生車輛以及純電動汽車及其衍生車輛用零部件的設計、開發;純電動汽車及其衍生車輛用零部件、組件及總成的進出口及銷售、售後服務等。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共同開發的新車型將使用豐田標(相信這也是吸取了多年前比亞迪與戴姆勒聯手打造的騰勢失敗教訓,這次直接採用豐田標應該不會錯了),計劃於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雖然騰勢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比亞迪學到了戴姆勒的整車製造技術、底盤調校技術,而戴姆勒呢?則學到了比亞迪在電動車製造方面的寶貴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像三電技術這樣的核心技術。此時有人會問了,比亞迪和豐田,也是這麼個“套路”嗎?為何這次是他倆走到了一起?這場“聯姻”的背後,他們各自的“嫁妝”和“聘禮”又是什麼?


比亞迪的“嫁妝”:時間


誠然,留給豐田的時間不多了。相信前一陣子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並開始生產Model 3的消息,也給了豐田一記悶棍。畢竟豐田的混動車型,在中國市場拿到的補貼相比特斯拉憑藉純電動車型所拿到的補貼和一些特權來說,少之又少。即便豐田章男現在依舊認為沒有必要在全球範圍內推出豐田純電動車,但在中國電動市場這塊大蛋糕面前,越快“認慫”或許就等同於及時止損。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那麼此時,豐田就得開始想了,自己雖說也有純電動平臺e-TNGA,但過去自己並不重視純電動領域,那麼等到能打造出一臺基於此平臺的成熟車型送到市場上,可能黃花菜都涼了,並不是個好計劃。或者說,在與松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達成電池供應協議以及合作研發協議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選擇它們其中一個開始進一步的合作,才是最完美的Plan A。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這裡就該解釋一下為什麼比亞迪的“嫁妝”是時間了:豐田需要在接下來的研發週期中,將其之前在純電動車領域恍神的時間補回來。此時,經比亞迪多年研發、現成的e平臺和電池技術,對豐田來說就意味著追回那些流逝的時間。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的e平臺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硬件高度集成的一體化平臺,整合了電動車生產的所有關鍵零部件。這裡就不展開復雜的技術解讀了,我就簡單說說電動車平臺為什麼那麼重要,以至於吸引了豐田最終牽手了比亞迪。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在電動車平臺還未有一個統一的底層架構之前,誰先做大做強一步步將自家平臺變成未來的行業標準,誰就能夠掌握未來的話語權,比如目前,大眾有MEB平臺、吉利有PMA平臺、長城有ME平臺。打個比方,可能不是最恰當但能讓大家最快理解,我們的手機,現在有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兩家獨大,車的平臺好比這個系統,非常多的牌子都使用安卓系統來做自家的手機,那麼你為什麼會選擇華為或者Vivo呢?可能是前者的外觀更吸引你,可能是後者的拍照美顏這個賣點吸引你,說白了,他倆50%是基於同一個標準,剩下的就是做出各自的鮮明個性來儘可能多地吸引消費者購買。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言歸正傳,對於豐田來說,使用了比亞迪的e平臺,就能夠大大縮短自己的研發週期,以及給市場交作業的時間。換句話說,你今天突發奇想要做自己開公司做一款手機,你是從系統階段就從0開始,還是用安卓系統開始做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電池方面就更不必說了,作為動力電池供貨商的比亞迪,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在近幾年的時間中,有被寧德時代反超的苗頭,但近期比亞迪已經拿出了現階段的絕招兒——“刀片電池”,以及在未來還將正式獨立其電池業務並拆分上市。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綜上,平臺和電池這兩個電動車領域的核心技術,都是比亞迪幫助豐田迅速入局電動車市場的“嫁妝”,在眼下為其解決“時間”這一燃眉之急,同時,豐田也能夠在“聯姻”階段學到更多比亞迪在電動車領域現成的經驗和心得,可以說是個非常完美的“聯姻”對象了,而這是寧德時代和松下都無法為豐田帶來的價值。


那麼,比亞迪能夠從豐田得到什麼?


豐田的“聘禮”:可靠


如果說豐田選擇比亞迪,是因為比亞迪擁有實打實的技術實力。那麼反過來,比亞迪選擇豐田,首先就是“看臉”了,此話怎講呢?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對於比亞迪來說,騰勢的不盡如人意讓他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消費者是非常理性且現實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看不到產品背後的技術儲備和強強聯手,其實一個車標能解決的事兒,就別繞太多彎子了,從而此次豐田和比亞迪“聯姻”的“結晶”,便從一開始就斬釘截鐵地決定使用豐田車標,畢竟豐田在傳統汽車領域的可靠性、耐用性“人設”,經過了市場長時間的考驗,深深地吸引住了消費者。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當然了,比亞迪豈會如此膚淺?和豐田合作,更重要的是,比亞迪能夠獲得豐田長時間以來的整車製造經驗和技術,從而在不久的未來,打造出比亞迪自家非常可靠耐用的、口碑極佳的產品。因為比亞迪的野心,當然不止於為其他車企做動力電池和核心電子元器件的供應商,它更想要的是和豐田各自拿出核心技術,互相補齊短板實現共贏,一同研發出在電動時代能夠跑在前面的產品。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而豐田和比亞迪碰撞出預想的火花,並在中國市場取得銷量、成本和利潤方面的成功之後,就足以給特斯拉一記重拳。彼時,也就會有更多燃油車時代的“王者”找上比亞迪,比亞迪既擁有了豐田的整車製造技術,又有自家成熟的純電動領域核心技術,也就擁有了主導權,這也正是國內大多想要彎道超車的自主品牌所夢寐以求的。


比亞迪和豐田的“聯姻”,拉開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


寫在最後:


當百年內燃機技術不再擁有“吃老本”的先天優勢,再生能源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出了後起之秀們,新老聯手正是這場時代變革的必然產物。


而“昨天”進入中國建廠的特斯拉可以說是震動了整個亞洲電動車市場,但像比亞迪和豐田這樣的“聯姻”,讓這場大家都有些望而卻步但也不得不迎難而上的對標特斯拉之爭,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亞洲電動車市場競爭2.0版本,幕布已經緩緩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