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裡的初心故事①丨《共產黨宣言》首譯本

思想燈塔 指路明燈

——《共產黨宣言》首譯本

各位觀眾:大家好!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南湖革命紀念館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譯本,也是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由陳望道先生翻譯,共56頁。

泛黃的書頁點點斑駁,沉浸著歷史的滄桑。它藍色的封面上印有馬克思半身肖像,上方橫排印著書名《共產黨宣言》,並用小字標註著:“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字樣。

1952年,這本《共產黨宣言》在經過30多年風雨後,輾轉出現在廣東興寧縣的一箇舊書攤上。當時,高中生張伯濤把它買了下來,並一直在家中珍藏了60多年。這是除了文化單位館藏之外的,由私人收藏的唯一一本,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11本之一。

21世紀初,南湖革命紀念館的文物徵集人員費盡周折把它徵集了過來,使它得到了更好的歸宿。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共產黨宣言》出自興寧,而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紅本《共產黨宣言》也來自興寧。因此,不排除這兩本《共產黨宣言》姐妹本由同一名早期先進分子帶進興寧的可能性。

其實,在翻譯這本小冊子的背後,同樣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1920年春日的一天,29歲的陳望道接受了《星期評論》主編戴季陶的邀請,回到他的家鄉:義烏分水塘,在一個破陋的柴屋中,開始翻譯《共產黨宣言》。他工作起來不知疲倦,渾然忘我,甚至誤把墨汁當成了紅糖水蘸粽子吃,習近平總書記將此事概括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這本只有2萬多字的小冊子,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的革命實踐中,發揮了思想燈塔、指路明燈的重大作用,對中國的革命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本書影響了一群人,一群人建立了一個黨,一個黨締造了一個國!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共產黨宣言》仍然是激勵和鼓舞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源泉。

講述人:南湖革命紀念館 李怡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