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抗“疫”看“囚徒困境”及其對治——郭繼承


從全球抗“疫”看“囚徒困境”及其對治——郭繼承


“囚徒困境”是柏拉圖講到的一個假設:在柏拉圖的哲學框架中,生活中人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無法看到世界的真相——“理念”。就好比說一群囚徒困在洞穴的門口,囚徒只能藉著洞穴外面的火光看到洞穴牆壁上閃爍的光影,無法看到世界的真實面貌。柏拉圖的這個比喻,某種程度上揭示了人類的生存狀態: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某種認知所束縛,並由此先入為主的評價外界事物,形成自身的認知困境。佛陀所講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也有同樣的含義,每個人、每個民族都容易被自己的見識所困縛,因此如何打破認知困境,不僅對人們儘可能全面客觀的看待世界有重要關聯,而且對社會治理和應對全球性危機有重大意義。當前全世界的“抗疫”表現,就提供了分析人們囚徒困境的一面鏡子。


為了更好的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先拋開任何理論框架和政治利益的限定,只是客觀的分析人類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重大傳染性疾病問題。

重大傳染性疾病,一是傳染性很強,二是危害很大,涉及面很廣。針對這種現實,比較好的應對方式如下:首先,全球務必加強合作,傳染性疾病沒有國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期,只有加強國際合作,同舟共濟,真正踐行命運共同體,才能形成各國之間的良性互動。其次,傳染性疾病,一定要做好隔離,個人的自由務必要服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再次,由於病毒進化很快,群體性免疫不具備可行性,必須切斷病毒傳播的鏈條。最後,為了更好的對抗疫情,需要國家承擔責任,整齊劃一,調動全社會的資源,儘快控制病情。如果人類社會做不到以上幾條,不僅很難控制疫情,而且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很大的破壞性影響。


從全球抗“疫”看“囚徒困境”及其對治——郭繼承

可是在實際各國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大家發現一件值得思考和反思的現象:中國在2020年一月下旬認知到疫情的嚴重之後,舉全國之力調集資源,抵抗疫情,西方國家的態度是我們觀察囚徒困境的重要文本。開始的時候,西方國家,比較多的指責和批評,諸如中國不應該限制人的自由和民主權利,中國的體制壓制人們監督社會的權利,導致吹哨人被警告等等。但同時中國吸取教訓,迅速組織全國力量抵抗疫情的出色表現卻很少有西方媒體提及。後來,疫情在西方國家迅速蔓延,歐美成為疫情的中心,在這個時候中國已經基本控制疫情,在中國抗疫的過程中積累了人類抗擊疫情的豐富經驗和教訓,但這個時候很多西方媒體困於自己的認知框架和價值體系,不僅視而不見,反而對中國的善意冷嘲熱諷。這其中的教訓就非常值得人類反思和警醒!


抵抗疫情是一件非常嚴謹和科學的事情,有些做法超出意識形態的偏見,應該成為人類的財富而加以吸取,以便讓人類社會付出更小的代價,取得更大的成效。但西方國家根深蒂固的“囚徒困境”,被自身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治理模式所束縛,不僅不反思自己,而且有些媒體對中國惡語相加,惡意揣測,這就使得西方抗疫會出現更嚴重的局面和付出更沉痛的代價。


由此,也給我們國家帶來思考:我們是不是也有某種程度的自我困境?是不是困於自己的認知框架而不能客觀的看待世界和學習他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中華民族務必要吸取教訓,只要是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只要是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我們都要海納百川,善於學習和轉化為我所用!


不過,我們也能理解西方的心態和做法,近代以來一直被西方看不起的中華民族,一旦表現的可圈可點,收放有序,某些人心裡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承認比西方做的好!而且,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能夠有效的調動社會資源對抗疫情,這對於西方而言非常困難。一個強調個人自由高於一切、私有財產高於一切的文化和社會,怎麼能夠形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氛圍?怎麼能夠調動全社會的資源對抗疫情呢?但我想說的是,問題和挑戰就在那裡擺著,偏見不解決任何問題,該承認的就大方承認,該學習的就勇於學習,而且比中國做的更好,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做法。


從全球抗“疫”看“囚徒困境”及其對治——郭繼承


最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要勇於承認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偉大,警惕任何文化的傲慢、自大、自卑和偏見,向一切值得學習的人和國家學習,敞開胸懷,看到別人的優秀,吸納別人的長處,不斷的發展自己,造福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併為人類做更大貢獻!


自信而絕不傲慢,自強又海納百川,中華民族要有這個氣魄和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