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前言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有这样一句话:"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公元626年在皇宫门外,发生了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从古至今以来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在韩国公务员为什么要每周两地来回跑?同学们知道了韩国首都汉城是朝鲜的太祖:李成桂下令建成的京城,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李成桂的故事,早期他开创了朝鲜数百年基业的李氏王朝,晚年却遭遇了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乱局,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之至,令人叹息。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击退红巾,打出威名

李家本为世袭的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相传他武艺高强。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恭愍王,攻打北拓的时候,打下了元朝双城总管府。李成桂与其父,立马就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大家要注意这点,李家在看风使舵上本领出神入化,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在后面那次关乎家族命运的大抉择上,帮助李家一举拿下朝鲜的王位。

高丽夺取辽东地盘后,蒙古人经常发起斗争弄得民不聊生,公元1359年,再次发起了斗争的时候。李成桂挺身而出,在高丽军界出了名。但是刚平定内乱,在中原打的蒙古人屁滚尿流的红巾军来了,关于红巾军为什么要远征高丽,这个谜团有空我们另开一篇文章讲下。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总之,当时的红巾军战斗力非常恐怖。此战之后,李成桂成为朝鲜当时最能打的将星,朝鲜军权尽入其手。东北亚大博弈,李家审时度势没多久大明崛起了,东北亚的形势发生大变。当时东北亚主要有三股势力,大明、元朝的残余军事力量出、高丽。高丽的政策就是傍大腿。

那么抱哪条大腿就很重要了,大明还是蒙古人?

这个选择很难,当时蒙古人刚被明朝击败,但是残余的军事力量还很雄厚,在山西还曾打败明军。所以高丽政权始终反复不定,原本主张臣服大明的高丽国王被亲元派崔莹刺杀。新继位的高丽国王在崔莹的支持下,又重新臣服于元朝。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大明是夺取中原了,但是现在辽东的主人是纳哈出,他还有几十万人马,所以还是选择投靠纳哈出更稳妥。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顺水推舟,当机立断

没想到,风很快就变了。高丽君臣收到了明军讨伐纳哈出的消息,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冯胜率领的二十万明军一枪没打,拥兵数十万的纳哈出便向明军投降。高丽人心里估计狂骂娘,早知道你那么怂,我还何必跟着你混。但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现在问题是,接着抵抗,还是顺水推舟,一起降了。

韩国人的思维这时候开始发挥作用了,崔莹与新继位的高丽国王两人心里不服,他们觉得原来明军不就是红巾军的余部吗既然我们有过大败十几万红巾军的前例。接到命令的曹、李二人,作为掌握军权的人自然知道这时候明军的战斗力,那可是当时东亚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况且,以一地敌一国,必输无疑。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所以李成桂以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为借口上书要求班师。这下李成桂可发愁了,他也面对两个选择要么挑战明军,要么抗旨回军正在犹豫中,他的第一谋士郑道传来进谏了,其实您还有第三个办法"反了"。面对造反这种巨大的风险,李家特有的能力开始起作用了,李成桂不假思索就反了。李成桂很快说服了曹敏修,一路打回了京城,直接把崔莹与国王流放了!


兄弟相残,父子反目

李成桂当时太祖后,郑道传因功被封为"佐命开国功臣、门下侍郎赞成事、判都评议使司事、义与亲军卫节制使、奉化伯"等,权柄极重,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个人在韩国很有名,还专门拍了一部他的电视剧《郑道传》。

郑大人在高丽大搞改革,大力推行"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这样老百姓有饭吃,形势立刻就稳定了。积极推行儒学,在汉阳呢个地方设立了太学府和文庙,在地方上建设了乡校和书院,从李成桂开始,他们都开始祭奠孔子了。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权利继承,埋下祸根

《资治通鉴》中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

在军事方面,他们对外坚持事大主义,尊奉明朝,

对内裁撤"私兵",禁止私人武装,将一切军权收归中央。在李成桂的励精图治下,朝鲜形势迅速安定,现在只剩下最难的一个问题了:权力继承。王位继承方式,无非是要么长子要么最有能力的儿子两种选择。

按照顺序,应该立长子长,如果立长,应该是他。要是最有能力,那就不是他是第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当时他跟着国王南征北战,立功不少,和太宗李世民经历非常类似。但是李成桂十分宠爱康氏,坚持把王位传给小儿子这件事让以后的兄弟阋墙埋下了祸根,又立郑道辅佐。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总评

我认为这件事,围绕王位,李家的几个儿子结成一伙,共同对抗郑道。双方都在加快部署,郑道先出手了。最后李成桂同意,开始密谋翦除李芳远势力,他的计划是诱骗王子们入宫,从而获得胜利。但是没想到这一计划被李芳毅侦知,于是,李芳远,联合李芳毅等人,爆发了"戊寅靖社"事件。李芳远带兵杀入世子东宫,杀了李芳硕,然后一举击杀了毫无防备的郑道。

面对兄弟相残的局面,李成桂一定非常悔恨,但是形势比人强,李芳远此时已经掌握了实权,他被迫传位给他的李芳果,为太上皇。两年之后,李芳远与李芳干因为王权争斗,李芳远再次获得获胜。李芳果一看大事不妙,再不让位自己也会被流放到外,于是赶紧把王位让给李芳远,从此以后,朝鲜政局才算稳定下来,而太祖李成桂就一直被幽禁在昌德宫,真是可怜啊!

跌宕起伏的玄武门之变,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斗争,兄弟父子的爱恨仇


参考文献:

  •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