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前言

《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中記載,有這樣一句話:"俄而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

公元626年在皇宮門外,發生了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從古至今以來兄弟相殘的事情數不勝數,在韓國公務員為什麼要每週兩地來回跑?同學們知道了韓國首都漢城是朝鮮的太祖:李成桂下令建成的京城,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李成桂的故事,早期他開創了朝鮮數百年基業的李氏王朝,晚年卻遭遇了類似玄武門之變的亂局,人生經歷跌宕起伏之至,令人嘆息。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擊退紅巾,打出威名

李家本為世襲的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相傳他武藝高強。在他二十二歲的時候,恭愍王,攻打北拓的時候,打下了元朝雙城總管府。李成桂與其父,立馬就歸順高麗,成為高麗將領。大家要注意這點,李家在看風使舵上本領出神入化,這個能力非常重要,在後面那次關乎家族命運的大抉擇上,幫助李家一舉拿下朝鮮的王位。

高麗奪取遼東地盤後,蒙古人經常發起鬥爭弄得民不聊生,公元1359年,再次發起了鬥爭的時候。李成桂挺身而出,在高麗軍界出了名。但是剛平定內亂,在中原打的蒙古人屁滾尿流的紅巾軍來了,關於紅巾軍為什麼要遠征高麗,這個謎團有空我們另開一篇文章講下。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總之,當時的紅巾軍戰鬥力非常恐怖。此戰之後,李成桂成為朝鮮當時最能打的將星,朝鮮軍權盡入其手。東北亞大博弈,李家審時度勢沒多久大明崛起了,東北亞的形勢發生大變。當時東北亞主要有三股勢力,大明、元朝的殘餘軍事力量出、高麗。高麗的政策就是傍大腿。

那麼抱哪條大腿就很重要了,大明還是蒙古人?

這個選擇很難,當時蒙古人剛被明朝擊敗,但是殘餘的軍事力量還很雄厚,在山西還曾打敗明軍。所以高麗政權始終反覆不定,原本主張臣服大明的高麗國王被親元派崔瑩刺殺。新繼位的高麗國王在崔瑩的支持下,又重新臣服於元朝。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雖然大明是奪取中原了,但是現在遼東的主人是納哈出,他還有幾十萬人馬,所以還是選擇投靠納哈出更穩妥。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順水推舟,當機立斷

沒想到,風很快就變了。高麗君臣收到了明軍討伐納哈出的消息,更令他們想不到的是,馮勝率領的二十萬明軍一槍沒打,擁兵數十萬的納哈出便嚮明軍投降。高麗人心裡估計狂罵娘,早知道你那麼慫,我還何必跟著你混。但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現在問題是,接著抵抗,還是順水推舟,一起降了。

韓國人的思維這時候開始發揮作用了,崔瑩與新繼位的高麗國王兩人心裡不服,他們覺得原來明軍不就是紅巾軍的餘部嗎既然我們有過大敗十幾萬紅巾軍的前例。接到命令的曹、李二人,作為掌握軍權的人自然知道這時候明軍的戰鬥力,那可是當時東亞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況且,以一地敵一國,必輸無疑。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所以李成桂以行軍困難、糧餉不濟為藉口上書要求班師。這下李成桂可發愁了,他也面對兩個選擇要麼挑戰明軍,要麼抗旨回軍正在猶豫中,他的第一謀士鄭道傳來進諫了,其實您還有第三個辦法"反了"。面對造反這種巨大的風險,李家特有的能力開始起作用了,李成桂不假思索就反了。李成桂很快說服了曹敏修,一路打回了京城,直接把崔瑩與國王流放了!


兄弟相殘,父子反目

李成桂當時太祖後,鄭道傳因功被封為"佐命開國功臣、門下侍郎贊成事、判都評議使司事、義與親軍衛節制使、奉化伯"等,權柄極重,成為事實上的宰相。這個人在韓國很有名,還專門拍了一部他的電視劇《鄭道傳》。

鄭大人在高麗大搞改革,大力推行"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國土地,這樣老百姓有飯吃,形勢立刻就穩定了。積極推行儒學,在漢陽呢個地方設立了太學府和文廟,在地方上建設了鄉校和書院,從李成桂開始,他們都開始祭奠孔子了。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權利繼承,埋下禍根

《資治通鑑》中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世民功勳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讓他取代建成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

在軍事方面,他們對外堅持事大主義,尊奉明朝,

對內裁撤"私兵",禁止私人武裝,將一切軍權收歸中央。在李成桂的勵精圖治下,朝鮮形勢迅速安定,現在只剩下最難的一個問題了:權力繼承。王位繼承方式,無非是要麼長子要麼最有能力的兒子兩種選擇。

按照順序,應該立長子長,如果立長,應該是他。要是最有能力,那就不是他是第五子、"靖安大君"李芳遠,當時他跟著國王南征北戰,立功不少,和太宗李世民經歷非常類似。但是李成桂十分寵愛康氏,堅持把王位傳給小兒子這件事讓以後的兄弟鬩牆埋下了禍根,又立鄭道輔佐。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總評

我認為這件事,圍繞王位,李家的幾個兒子結成一夥,共同對抗鄭道。雙方都在加快部署,鄭道先出手了。最後李成桂同意,開始密謀翦除李芳遠勢力,他的計劃是誘騙王子們入宮,從而獲得勝利。但是沒想到這一計劃被李芳毅偵知,於是,李芳遠,聯合李芳毅等人,爆發了"戊寅靖社"事件。李芳遠帶兵殺入世子東宮,殺了李芳碩,然後一舉擊殺了毫無防備的鄭道。

面對兄弟相殘的局面,李成桂一定非常悔恨,但是形勢比人強,李芳遠此時已經掌握了實權,他被迫傳位給他的李芳果,為太上皇。兩年之後,李芳遠與李芳幹因為王權爭鬥,李芳遠再次獲得獲勝。李芳果一看大事不妙,再不讓位自己也會被流放到外,於是趕緊把王位讓給李芳遠,從此以後,朝鮮政局才算穩定下來,而太祖李成桂就一直被幽禁在昌德宮,真是可憐啊!

跌宕起伏的玄武門之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鬥爭,兄弟父子的愛恨仇


參考文獻:

  • 《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
  •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