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加疫情,让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的一首《清明》道出了清明节气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尤其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清明就更显得沉重无比。

寒食清明加疫情,让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时,我们迎来了追思怀远的清明节。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4月3日公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慎终追远,民归德厚。

    古人也多借用此悲哀气氛来衬托自己的不得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日我们来赏析几首。

    杜牧在池州清明节外出时不见阳光,遭遇细雨纷纷。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获得这份恩典。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寒食清明加疫情,让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

    清明祭奠先人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但祭祀的方式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

    虽然当前国内疫情传播被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仍在疯狂肆虐,无症状感染者等国内疫情防控的不肯定因素也仍然存在。由此,民政部和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推广网络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减少人员聚集,这是为了公共安全的理性倡议,获得了各地群众的自觉支持。

    对我们而言,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似乎格外漫长。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社会与公众的生活进入了暂停状态,也面临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精神,评定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等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首批烈士。

    绵延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在本年这个特殊的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无疑具有特殊含义。

    当然了,有关这个节日,大多数小孩子的印象就是放假,他们不用去学校,可以在家玩。然而本年的清明节,家长们还是要“教会”他们一些东西的。

    虽然沐沐当时愣了一下,然而他很快就跟我说:“好吧,刚好我也想爷爷了”,我本以为沐沐会哭闹,没想到他的回答却让我很暖心。

    其实,沐沐之所以懂事,是因为我近些年会跟他聊一些有关“死亡”的事情,虽然刚开始他很害怕排斥,然而在经历过他小叔去世的事情后,他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他小叔是一名消防员,在一次实行任务中,为了救人而牺牲了。

    沐沐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小朋友,他真的打小叔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也很坚强、勇敢,也一向来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我真的很为他感到骄傲。

    天地清明,人间有情。

    其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清明节除了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之外,同时还有踏青游春的文化内涵,古人也曾留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等经典诗句。气清景明,万物萌发,这是生命轮回的节令启迪,正像这段时间我们常用来相互告慰和勉励的那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出现。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寒食清明加疫情,让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