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自驱动”,搭建“海尔物联网生态”迅速解决一线需求

“哪个企业生产医用防护服?”

“我们有一批物资想要送到武汉协和医院,哪里有靠谱物流?”

海尔的“自驱动”,搭建“海尔物联网生态”迅速解决一线需求


在这场防控战当中,社会各界都拿出“最硬的鳞片”支援一线。在这之中,海尔是行动最早,也是援助行动最多的企业之一。


依托全球化布局,海尔在资金、医疗设备等方面,连续实施了四轮捐助,目前累计捐赠价值超过2900万元,其中包括1300万元现金和价值超过1600万元的防控物资和物联网家电。


也正是缘于这些数字以及堪称神速的响应效率,拥有蓝色标识的海尔在防控期间也被亲切地称为“蓝色摆渡人”。

不仅如此,海尔卡奥斯几位创客面对着社交平台上海量的支援需求,便萌生了搭建平台的想法。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创客们便自发响应了一线需求,仅用3天便搭建起疫情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


2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负责人马涛通过该平台发布了求购1000个体温枪的需求,仅仅10个小时,马涛的需求便得到解决。马涛说:“这1000个体温枪我向外界求购一周无果,没想到在海尔这个平台上只用了10小时就解决了。”随后,他又在平台上追加了20000个体温枪,再次得到了迅速回应。目前,资源汇聚平台已累计连接各类机构2600+,发布口罩等防护物资需求5000多万件。


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海尔的创客们往往能打破诸多限制,自发形成一个个组织、创造一个个“奇迹”。其实无论海尔是自发响应还是主动行动,这都意味着海尔的支援举措是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自驱动。


自驱动展现了海尔人在物联网时代中的一种姿态,“以用户为中心”,海尔物联网生态因需求而动,为用户而生。


事实上,海尔之所以能够成为防控战中的“蓝色摆渡人”,也正是因为全员创客机制的驱动。其让海尔内部自发形成一种“众志成城”的状态,并爆发出极大的支援力量。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即全员创客机制生于海尔,但是否能不止于海尔?战斗终究会过去,未来也会如期而至。未来的公司形态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在用户为王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做摆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