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又到了《一人之下》更新的时候了,这一话的剧情主要是围绕着许新的回忆进行,在上一话的剧情中,许新在与张楚岚的对话中开始透露当年的一些信息,从这一话的剧情来看,许新与董昌确实不是泄露名单的元凶。从被唐门抓获到被唐门处置的过程中,许新与董昌都做出来不同的选择,这也为后面董昌赴死与许新苟活的结果做好了铺垫。许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心境变化,对应了前面剧情中许新想要杀死张怀义的情节,下面就让宝岚给大家分析一下许新否定三十六人结义的四个关键原因吧。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一:董昌与许新参加结义让唐门陷入两难之地,许新开始反思结义是否正确

唐门高层洪老在宣读三十六人名单时有一个细节,无根生的名字是被单独念出来的,无根生在异人界的本就声名狼藉,加上无根生是反派全性的掌门,在当时的思想环境影响下,名门正派的弟子与无根生结义就等同于背叛正道。而参加结义的人都是各门各派的精英弟子,为了保护涉事弟子能够存活,各大涉事的门派原本的选择都是护犊子,但术字门的门长在参加各派掌门的会议时,将本门派的涉事弟子处决并且带到了各派掌门面前,各大门派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术字门已经做出了表率,各大门派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护犊子。当时各大门派掌门在商议之后做出了决定:各门派负责抓捕处置本门的涉事弟子,如果拒绝的话,其他门派就可以出手代劳。一旦拒绝等同于背弃同盟。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因为甲申之乱所处时代是设置在194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战乱时期,在一人之下的故事设定中,当时的大部分异人门派与散人都结成了战时同盟,同盟内部所有异人同仇敌忾去抵御外敌。如果此时涉事门派想要保护涉事的弟子,只能拒绝这个决定,拒绝的同时就等同于背弃同盟,除了名声受损之外,势必会引起同盟之间的内斗,这是任何一个门派首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唐门在此时选择保下许新与董昌,那么引发内斗的唐门就是千古罪人了。许新与董昌都是明白人,在唐门门长说明情况之后,他们知道唐门掌门此刻面临的是两难的选择,一边是自己门派的精英弟子的性命,一边是救下许新与董昌之后所要面对的压力,无论哪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到唐门,因自己的举动而让师门陷入到两难困境,正常人都会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许新对于三十六人结义的正确性开始愈发质疑。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二:唐门掌门选择冒险给予董昌、许新两人活下去的机会

在唐门掌门未出场之前,张旺已经在冒险尝试用苦肉计帮助许新与董昌谋求一线生机,这也对应了前面剧情中张旺求情救许新的伏笔,由此可见张旺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口硬心软的人,除了同门师兄弟的行动外,唐门掌门也给予了两人活下去的机会。唐门掌门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不愿意看到两个精英弟子白白死去,跟我上一话的分析一样,掌握丹噬是唐门掌门给予许新与董昌活下去的机会,丹噬是唐门至高的功法,但修炼条件极为苛刻,修炼丹噬的过程凶多吉少,虽然希望渺茫,但对于许新与董昌来说就是一线生机,如果能够成功掌握丹噬,那么就两人可以一辈子隐姓埋名在唐冢内度过一生。对于唐门来说,如果两人都没能掌握丹噬,那么唐门不仅可以对各大门派有一个交代,而且能够让唐门弟子见证到丹噬的继承过程,如果两人能够掌握丹噬,那唐门就更没有杀他们的理由,一个掌握丹噬的高手是值得唐门去冒险的。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唐门掌门让许新与董昌活下来的条件不仅仅是掌握丹噬,另一个条件就是让董昌、许新与其他结义的人恩断义绝,即使不能离开唐冢,但只要见到了他们就必须处之而后快。结合后面的剧情来看,许新是答应了掌门的这个要求,所以他才会跟张楚岚说:如果见到了张怀义,那你今天来找我就可能是来寻仇的了。许新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在这一话中许新的表现说明了他对三十六人结义的事情从肯定慢慢转变为否定,许新对于唐门的愧疚之情在这个心境转变的过程中慢慢增加,在见到了唐门因自己的行动陷入困境后,在唐门掌门给予他活下去的机会后,许新从内心认定了自己是唐门的罪人,所以他甘心在唐冢内忏悔赎罪几十年。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三:许新自身的性格原因,对于结义之事许新并不坚定

在许新的回忆中,许新与董昌两人回到唐门后并没有发现异常,在被唐妙兴与杨烈拿下之后,两人面对眼前的情形都产生了疑问。在唐门高层洪老念出三十六人名单时,许新与董昌的脸色都发生了变化,但两人的选择在此时就开始既然不同。面对唐门高层铁证如山的指控,许新依旧垂死挣扎不愿意承认,并以无根生是董昌的暗杀对象来证明两人的清白,而董昌在知道结义之事已经败露后则是坦然承认,最为关键的信息是董昌和许新的对话中,董昌对许新自称为七哥而不是师兄,这说明即使事情败露,董昌依然没有对结义之事感到后悔,而许新对于三十六人结义的怀疑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在得知了唐门的处境后,许新与董昌在被关禁闭的过程中有过短暂的交谈,不用于董昌自称的七哥,许新称董昌为师兄,如果要细究这称呼上的差别,这也是许新内心对结义不坚定的一种表现。在两人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怕死,而许新所害怕的是结义本身是错误的,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后,许新对三十六人结义这件事开始产生了怀疑。有趣的是引发甲申之乱的起因是正派弟子与全性掌门结义,与三十六人结义所要谋求的目标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许新却对结义这件事本身产生了怀疑,那许新看到的应该是结义这件事本身对世界的影响,他们所要谋求的事情影响太大,所以才会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引发了大乱,这也是许新怀疑结义正确性的原因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四:董昌的结局影响了许新,许新开始全盘否定三十六人结义

对于许新影响最大就是董昌的死亡,面对唐门掌门给出的机会,许新显然是接受了并且活了下来。董昌的结局有两个猜测的版本,第一种董昌选择掌握丹噬,但是因为无法掌握丹噬而死亡,第二种是董昌坦然赴死,董昌对结义之事十分坚定,他拒绝了唐门掌门给出的机会。从剧情上来看,第二个版本的可能性更大,从董昌被抓之后对结义供认不讳可以看出董昌并没有怀疑结义的正确性,董昌与许新必然是做出了相反的决定,结合唐门掌门要求两人与三十六人恩断义绝的剧情来看,董昌拒绝了唐门掌门给出了机会,而许新在接受了这个机会后,在唐门掌门的逼迫下,为了证明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许新忍痛解决了董昌,从此许新被幽禁在唐冢内几十年,直到楚岚他们的到来。而董昌的结局对许新影响巨大,在这之后许新全盘否定了三十六人结义,许新对于三十六人结义的评价也转变为:狂妄自大、幼稚无知、正邪不分。

一人之下解读:董昌与许新的不同选择,许新否定结义的关键原因

总结:许新之所以全盘否定了三十六人结义的关键原因有四个:第一是董昌与许新参加结义让唐门陷入两难之地,许新开始反思结义是否正确。第二是唐门掌门选择冒险给予董昌、许新两人活下去的机会。第三是:许新自身的性格原因,对于结义之事许新并不坚定。第四是董昌的结局影响了许新,许新开始全盘否定三十六人结义。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你的关注转发评论收藏都是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