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打”在广东是个很魔幻的词汇,似乎对于广东人来说,万物皆可打。记得有次我跟一个广东亲戚去菜市场买鱼,称好鱼后她说把鱼打一下,卖家把鱼拿过去放在案板上用刀侧“啪”地拍死了,用袋子装好。我那亲戚却着急了,说打鱼不是这样打,卖家也不耐烦,反问这不是已经打死了?然后亲戚说要打鱼鳞,我才明白她是希望卖家把鱼鳞刮掉,又用普通话给卖家解释了一道,才终于把鱼收拾干净。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还有广东夏季多台风,每当台风来临前,广东人说“快要打台风了”,很多北方人第一次听到,可能只想问台风怎么打,其实这只是粤闽地区惯用的说法。在广东的饮食文化中,“打”也被广泛应用,最有名的当属打边炉了。粤式打边炉,其实就是火锅,做法上是没有区别的,但食材和口味则带着浓浓的广东特色。

顺德清水打边炉-汤底真的就是一锅清水啊!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很多资料显示,打边炉实际应该是打甂炉。甂,是小瓦盆的意思,甂炉就是把瓦盆放在炉火上了,可以说是粤语对火锅最生动形象地描述。至于为什么要打?有说法是在锅里涮食材很像打锅沿,但不知道是否准确,大家听听就好。

不管是涮火锅还是打边炉,都是冬天里最好的慰藉,但顺德清水打边炉,汤底真的就是一锅清水,连盐都不放。对于喜欢吃九宫格火锅的人来说,这样的火锅实在是太刺激了。不过顺德人表示,美食之都可不是浪得虚名,我们对食材原本的质感和鲜味追求到极致,不是做什么菜都要放很多调料的人能懂。毕竟,稍微不太新鲜的肉,用调料腌制以后盖住味道也能吃,但若放在清水中汆一下,立马原型毕现。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不过,现在开店的,哪怕招牌写明“顺德打边炉”,为了迎合食客,汤底还是会放上少许葱姜和几片陈皮。但在顺德土著家里,汤底就是清水什么都不能放,味碟是姜丝、葱丝、豉油加几滴熟花生油。快吃饱要喝一碗边炉汤时,才往锅中扔点姜,但仅限于涮鸡或鱼的汤。涮过牛羊肉的汤无论如何都不会喝了,顺德人的舌头太过挑剔,哪怕肉处理得再好,他们也尝得出一点点膻。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顺德是以鱼生出名的美食天堂,顺德厨师对鲜味的追求有着自己一套的理论体系,其一就是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食材,吃法和顺序都有讲究。岭南潮湿闷热的夏天也能打边炉,厨师把草鱼片得清透如蝉翼,涮几炒就要捞出,不可煮久,否则肉质老了完全丧失其味。以鱼脊对称片的鱼肉,卷成蝴蝶状最完美,蘸一点酱汁入口,满嘴生鲜。秋冬则适合吃鲢鱼滑,嫩滑又爽口。

潮州打冷:其实是潮州特色冷菜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打冷是潮州菜,是卤味和腌制菜品一类的食物。有一种说法,打冷起源于香港。因为在香港的潮州大排档,卤味这样的冷菜是提前烹饪好摆在摊位前的,食客想挑到自己中意的食物要在摊位间兜转,香港人说“打round”,就是打圈的意思。久而久之,打冷就成了潮州卤味的代名词。

另一种说法是,潮汕话说“担笼”跟粤语说“打冷”发音很像。担笼是小贩挑着竹箩当街卖冷餐熟食,于是在粤语区,这类食物就被叫做打冷。要知道虽然都位于广东,但潮汕话不是粤语,甚至可以说天差地别,两者都会算得上掌握两种语言了。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至于哪种说法更准确,也没有依据,只能给大家做个参考,还是说回打冷。打冷种类丰富,且跟潮州筵席常见的翅鲍参肚高级菜肴不同,都是些乡土菜式,大致可分为卤水类、鱼饭类、腌制品和熟食类四种。菜品在大排档全部摆开,种类丰富,光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若在潮州打冷,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卤水。潮州人做卤水非常讲究,一般都用十多种调料精心熬制,配方是每家店的独门秘诀。卤水熬得好,大到鹅肉、猪脚,小到花生、豆干,都是令人叫绝的美味。而腌蟹膏、腌血蚶之类的生腌食品,则是爱的人舍命都要吃,怕的人看了就觉得下不去嘴,只有吃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敢不敢吃全看食客的胆量了。其他如猪肠咸菜、猪尾炖豆仁则是中规中矩的食物,大众皆适宜。

打边炉、打冷,广东人怎么啥都要打?不过是真的很好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广东人能打啥?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