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引言

黃公望是我國元代著名畫家,以山水畫著稱,畫格有淺絳和水墨兩種。淺絳山水山頂多研石,筆勢雄偉植麗,水墨者,筆尤為簡遠。他與元代其他三位傑出的畫家合稱“元四家”。董思伯贊其;“元季四大家,黃公望為冠。”

他作的《富春山居圖》,是十分難得的傳世佳作,也是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作品。本篇文章將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畫中之景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描繪的是富春江南岸巧秋時節的一派美景。畫卷上峰巧起伏,江水濤濤,茂樹化生,漁舟垂釣,小橋人家盡顯閒靜悠然之感,全卷山水安排虛實相應,樹石佈置疏密得當。上留天之地位,與天相連的是淡淡的遠山,此起彼伏,虛無緩銀。下留地之地位,與地相接的是清澈的湖水,漁舟掩映,若即若離。中間是畫面的主體部分,山巧延綿不斷,樹石交相輝映。天地之虛配主景之實,虛實相映,讓整幅畫面賞心悅目,“實”則令觀者大飽眼福,“虛”則令觀者無限遐想。

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元代文人畫特徵

  • 以詩入畫

元代中後期畫壇上多為滿腹才學卻無用武之地的落魄文人,這些文人作畫不追求宮廷畫家所追求的寫實性和豔俗華麗的畫風,特別注重意趣抒發,作畫“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 不言“畫”而名為“寫”,以表現自己的特殊追求。當時文人的創作多以竹、梅、蘭、菊為主,在畫中表明自己的嫻靜安然的生活態度。他們重視的是自己作品的藝術趣味,善於運用筆墨技法,將詩文融入作品。以詩入畫,強調書畫同源。元代文人畫強調以書入畫,造型的線不再是單純的勾與要能寫出“描,而是用書寫的線條;在物象的處理上以寫代描,將筆法、筆山水畫在政教倫理方面不如人物畫表現的直觀,因此山水畫意放於首位,絕去甜俗。文人畫不直不追求形似,更加看重的是將作者的情感借畫變現出來。

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 筆墨簡雅

到了元代,畫家的主要群體不再是宮廷畫師,而是追求恬淡的文人畫家。這一主體性的轉變使畫家的創作不再是為了取悅掌權者,而是為了抒發自己。這一創作目的的改變使繪西由原來的描摹自然變為扦發心性的自然。尤為關注意境的傳達。山水畫創作已由單純描繪自然景觀。上升為抒 “胸中丘整”,即由重裝飾性,重寫實變為了反裝飾、反寫實的“超再現藝術”。畫家以紙代絹作畫,這一變化為筆墨趣味迅速發展提供了工具上的便利條件。元代書西用紙多為經過捶、漿處理的半熟紙,紙本表面略粗糙,吸水性較強,更易顯現筆墨變化。通過線的流轉變化。墨色的濃淡枯溼,計白當黑,更為主觀,自然物象完全成為發揮個人意趣的概括形式。以運用本墨為主要技法的繪畫風氣至此居畫壇統治地位。

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 狀物言志

由於這些文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他們在仕途上走得並不順暢,將入朝做官當作自己人生追求的也很少,他們主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作畫之時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畫之中,表達出一種淡泊寧靜的追求。例如在《富春山居圖》中就畫有幾葉扁舟,船上都坐有垂釣之人,這些漁舟也是畫家意境的傳達。元代畫家的繪畫作品更重視內心情感的抒發,更具人文精神,作品中一個小小的東西都可能是畫家也境的傳達。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怎能沒有漁舟唱晚的情趣?幾片輕舟不僅可使畫面更有生機,更有生活情趣,還可傳達出畫家所追求的那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的舒適心情,畫漁舟垂釣就是表達這種閒情逸致。

從《富春山居圖》出發,淺析元代文人畫的主要特徵

結語

在人心如此浮躁的今天,元代文人畫因其恬淡寧靜的畫風能夠給人以宇宙精神的啟迪,讓人迴歸平靜,安人心神,讓人有一種悠然自得之感,讓人能夠慢下來,舒解心靈上的疲憊。所謂“澄懷觀道”, 可以理解為賞畫觀畫之時可以使觀者在不知不覺中迴歸純真本心,建立起更加豁達的人生觀,為人提供了一個精神家園。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多方面的學習去獲取元代文人畫獨特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的藝術技巧》

《美學散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