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全面禁食野味,別忘拉一把“野味”養殖戶

立法全面禁食野味,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影響隨之波及到下游養殖。不僅需要進一步明確措施,還要拉一把陷入困境中的養殖戶,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近日,甘肅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4月1日起甘肅省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依法關閉、查封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的門店、攤位、野味餐館等場所。

快评丨全面禁食野味,别忘拉一把“野味”养殖户

甘肅肅南祁連山區拍攝的普氏原羚(黃羊)。圖據 中新網

立法全面禁食野味,大得人心。事實上,繼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後,廣東、江西等地方也相繼出臺地方版“野生動物禁食令”,意味著全國各地都將立法禁食野味,此舉可謂是眾望所歸。

已立法的地方,對非法獵捕、交易、運輸、宰殺、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進行了明令禁止,並建立了更為嚴厲的查處機制,有利於維護野生動物安全和生態安全,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但立法全面禁食野味的背後,食用性馴養繁殖場將退出歷史舞臺,野生動物特種養殖行業面臨大變革,也成為了眾多“野味”養殖戶的痛點。

據中國工程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野生動物養殖業的直接從業者已經達到1408.98萬人,所創造的直接產值約為5206.16億元。這當中涉及一大批人群的生計問題,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尤其在脫貧攻堅的大環境下,一些地方把野生動物養殖項目作為脫貧的特色產業,而一些養殖戶、從業者還是貧困戶。

立法全面禁食野味,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影響隨之波及到下游養殖,行業的地震仍在繼續,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僅需要進一步明確措施,還要拉一把陷入困境中的養殖戶,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當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立法全面禁食野味,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必須不折不扣堅決落實,才能實現預期目的。眾多養殖戶轉型、從業者生計問題,也要有相應妥帖的制度安排。

此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通過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決定》相關內容回答提問時表示,“本決定的出臺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畢竟,大多養殖企業和經營戶也是在當時的法律保護範圍內依法開展的,其合法權利應得到保障。這些養殖企業的去留、人員轉產、存欄動物的去向、造成損失的補償等應該提前納入考慮,儘快明確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出臺幫扶配套措施等。

令人欣慰的是,率先全面禁食野味的少數地方也已經這樣安排。江西省在相關《辦法》中就明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指導、幫助因執行本辦法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並根據實際情況,在就業培訓、社會保障、融資、稅收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支持。”如此拉一把,有了初步的範本可言,備受關注,關鍵就看如何順利落實到位了。

養殖企業轉型難,離不開“幫一把”,甚至可能還需要“送一程”。因此,立法全面禁食野味,該明確的措施還應具體明確並落實到位,也不能忘了拉一把養殖戶。

作者 李萬友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快评丨全面禁食野味,别忘拉一把“野味”养殖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