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慢火車”,為春運回鄉之路兜底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評論員 高路

「快评」“慢火车”,为春运回乡之路兜底

春運火車票12月12日開售,今年的返鄉之路能否走得更順暢更舒心呢?據人民日報報道, 2020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4億人次,同比增長8.0%,日均發送旅客1100萬人次。鐵路部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應對一年中最繁忙的客流。其中,增開夜間動車組列車和開好81對公益性“慢火車”,這兩個舉措引來了點贊聲。

夜行動車組顯然是為了挖掘線路的潛力,儘可能地多送走一些旅客,讓一票難求的現象少一點再少一點。而開好81對公益性“慢火車”著眼的就是那些對速度不怎麼敏感,但是對價格比較敏感,希望更實惠一點的旅客,讓他們的回鄉之路少一些顧慮。

有人質疑,在高鐵已經四通八達,串聯起全國主要城市,鐵路客運日益市場化的今天,“慢火車”的存在還有沒有必要。高鐵運行速度高、建設成本經營成本都高,這決定了高鐵票價必須維持一定的水平,要不然難以持續,不能指望高鐵來為社會提供廉價車票的解決方案。

這個社會也不是每個人都在高鐵的票價面前毫無感覺的,相反,因為高鐵的存在,對“慢火車”的需求變得更剛性了。一個合格的春運計劃眼裡不應該只有那些出得起錢,願意為高票價買單的旅客,更要有那些收入不怎麼高,但回鄉的願望一點不少的旅客。

「快评」“慢火车”,为春运回乡之路兜底

高鐵和動車也不可能覆蓋所有的城市,因為速度的限制,也不可能每站都停,有些小一點的車站可能就不停了,有些偏遠一點的城市,高鐵動車也到不了。“慢火車”恰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讓春運列車可以深入到更小的城市,更多的站點,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

中國鐵路已經形成不同層次的運輸能力,有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也有200多公里的動車,還有一些快車、慢車。這為中國鐵路制定更靈活的運輸計劃提供了空間。使得我們更有底氣根據不同層次的需求制定車次票價,分流旅客,這是對整個市場的有序運轉都是非常有利的。

鐵路運輸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道路,可市場化不能偏離其公共屬性,比如票價要在國民可承受的範圍內。比如,有些線路即使不賺錢,但是也必須開下去。同一條線路,要給國民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這事關民生,事關老百姓能不能回家過年。

“慢火車”對春運而言,其實就是一種保障機制,兜底選擇。如果說高鐵代表中國的速度、工業文明的成就,那麼,“慢火車”代表的就是良心、社會文明的深度。只有高鐵沒有綠皮車,這樣的鐵路是沒有靈魂和血肉的。

當然,慢不等於差。隨著經濟發展,慢的標準也在提升,現在的“慢火車”已經跟十幾年前的慢車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慢火車”也許放在以前就是快車。慢也不意味著服務就得打折扣。乾淨整潔、設施完備、服務周到對所有的列車而言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