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分餐而食成我市餐桌文明“標配”

本報訊(記者 付名煜)前不久,市文明辦、市市場監管局、市餐飲行業協會等十家單位發出聯合倡議,倡導公眾使用公筷公勺。昨日下午,記者通過實地走訪、電話採訪等方式瞭解到,公筷、公勺和分餐而食已逐漸被廣大家庭和餐飲單位接受並踐行。

“使用公筷、公勺最主要的考慮就是為了健康,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可以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衛生的就餐環境。”來自松陽縣的周敏嵐使用公筷、公勺已經十餘年,“雖然一開始家裡人會覺得不習慣、很尷尬,但等家裡人瞭解到合餐存在的健康風險時,大家也都表示理解並支持。”

家住青田縣的周藝也於近期開始使用公筷、公勺,她說:“我兒子吃飯的筷子和勺子都是專屬的,這也啟發了我在家裡使用公筷、公勺。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麻煩,但我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到使用公筷、公勺好處多多,於是就堅持了下來。”

公筷、公勺也同樣是市區不少餐飲單位的餐桌“標配”。記者來到綠谷春天酒店注意到,該酒店每個餐位上都擺著一紅一黑兩副筷子,餐桌上還擺放著“就餐請使用公筷公勺”提示牌,十分醒目。前廳經理董變介紹道:“紅色的是公筷,黑色的是私筷,顏色分明方便顧客區分;湯食我們也一直使用公勺。”

麗水華僑開元名都大酒店在使用公筷、公勺的基礎上推出了分餐餐食服務,提高用餐衛生。市場總監劉海霞介紹:“分餐餐食就是根據用餐人數,將一道菜餚分成等份。這項服務是在疫情期間剛推出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更規範、更標準的操作為客人提供健康衛生的用餐環境。客人在預訂時,我們就會根據實際情況建議他們使用分餐餐食,這也是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宣傳、推廣的服務之一。”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科工作人員洪浚扉說:“俗話說病從口入,聚餐、合餐其實存在著較大的健康隱患,能經飛沫和接觸傳播的傳染病都可能在這種環境下傳播,比如流感、麻疹、結核等,還可能讓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我們建議市民在多人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降低傳染疾病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